先回答:千元入門不夠嗎?從市場產品的分佈來看,千元從來就不是入門,放在今時今日,至少也是一個中端水平。

讓咱講些歷史。

十五年前,國內市場上在售的大多數高端耳機都還集中在2-3000元的水平。一條百來塊的MX500已經是當年最佳的入門耳塞,論壇上討論最多的都是200-300塊的PX100和K24P之流。

放在今天,所有價格的數字加多一個0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當時大概沒有人會說得出,百元聽個響這種話。

一來是,當年大家的錢並沒有今天來得那麼充裕。二來則是當時市場上產品太少,大家選擇往往比較謹慎,接觸到坑也相對少了。

十來年過去了,音頻產品市場雖然還是小眾(相比手機來說),但市場的規模也不是十年前可以比擬的。

以前做耳機的基本沒幾個國產品牌,就算是國外品牌來來去去就是歐美的森海塞爾、AKG拜亞動力、歌德和日系鐵三角、索尼之類。其中前幾個銷量在論壇討論熱度比較高,渠道也做的早,於是也有了所謂的四大耳機品牌的說法,事實上這個四大耳機後來也被證實只是國內發燒友自己的一套說法,並沒有任何公信力。

而國產呢?除了一些山寨作坊的以外,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幾個針對HIFI發燒友市場的國產耳機品牌出現,而其中市場運營得最出色的算是1MORE,產品布線廣泛,線下渠道也鋪得比其他品牌都要廣,還找了天王級周杰倫代言產品。

其次的也有一些相對小眾的品牌像老人家、飛朵和威索尼可等,都在音質上做得非常出色。

十年前的我,何曾想像得到今天耳機市場的光景。

耳機價格越來越高,音質也在提高,也拉高了一部分人對於耳機音質的需求閾值。

就像喝過原漿啤酒就不想喝國內的燕京啤酒一樣,如果你習慣了燕京啤酒那是沒啥,但喝過好的,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一些聽慣了萬元耳機的人,想當然的會覺得以前那些千元耳機沒辦法聽。但你說千元真的沒辦法聽嗎?顯然對於很多帶著幾十塊錢耳塞的人來說,一千元的耳機其實已經是一種奢侈品的存在。

這個音頻市場的規模變大也意味著,消費羣眾也增加。

如今很多耳機愛好者實際上都是學生身份,這一點並沒有太大變化。然則如今的消費文化和十五年前已經不是同日而語。十五年前一個學生想擁有一條千元級耳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而現在的情況似乎是,你沒有一條千元級耳機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因為論壇上討論的全都是幾千元的耳機,就以目前貼吧最火的一條耳塞仙女座為例,這是一款5單元耳塞,售價為7000元左右。

這背後除了通貨膨脹以外,消費文化的扭曲膨脹也是根本原因。

千元以下聽個響有兩種情況,說的人也許更多的只是為了展現出自己聽過很多貴價耳機的一副姿態,這本身和說手機或者播放器附贈的原配耳機沒法聽一樣。

又或者是,自己本身欠缺對音樂的鑒賞分析能力,覺得一千元耳機和百元的沒什麼區別都是聽個響。

這些本質都是一種偏見或者無知。

當然我相信,千元以下聽個響這句話如今廣泛傳播開去已經失去本身的意義,更多的只是一個調侃罷了,但是如果您是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可千萬別較真。

最後說說一些在音質在千元內的耳機中值得推薦的。各位有興趣可以聽聽,來親自驗證一下千元聽個響的流言。

耳機:

AKG K701

K701上市價格為3000多元,曾被一度炒至4000元的水平。現如今因為市場運營的問題被代理商在某年電商促銷上賣到低至899元。目前價格也依然穩定在一千元左右。

很多人說K701難推,但事實上哪怕用手機直推K701也不是一個難聽的聲音。他的素質依然非常高,接入一臺千元級別的耳放,AKG K701聲音更加值得你期待。

飛利浦 SHP9500

飛利浦這款耳機上市價格高達千元,聲音素質也屬於千元頭戴耳機的水準,最低價格曾到300元出頭,

耳塞:

1MORE 四單元圈鐵

圈鐵是一個近兩年比較熱門的技術,大多數圈鐵技術集中在了三單元,價格從幾百到上千都有。1MORE這個四單元屬於市面上最便宜的四單元圈鐵,調音也是偏向流行,人聲突出但解析力素質都不錯。是個適合手機用耳塞。

威索尼克 GR07

威索尼可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品牌,主要集中在了他們的老闆身上。但話說回來,威索尼克的GR07在音質上依然是同價格中的佼佼者,前提是你能接受得了他的外觀。


我算是個窮燒吧,玩耳機六七年,多數都是入耳式的小耳機,各種價位基本都聽過玩過,現在留下的是換了個線的535ltd。

回題主。千元耳機入門夠了,對大多數人來說千元內的耳機已經足夠好了。再往上走就是以更大的代價換取更小的提升,這算是所謂的發錢精神吧。有個ckr9送我媽,她已經覺得聲音超乎她的想像了。木耳是福,不是沒有道理。總之夠用就行,圖的就是個開心。而且我感覺多數吵吵xx以下聽個響的多數都是跟著瞎叫喚的無腦噴罷了。我覺得燒友應該算是個比較有素質的羣體,不會瞎bb的。

而且耳機這個東西真的因人而異,我媽覺得ckr9比我的535ltd好聽,也有很多人說這耳機低音殘廢,可我偏偏喜歡低音殘廢人聲貼耳的...朋友的846也聽了,完成度的確高很多,不過並沒有很吸引我。每個人的聽音觀不同,所喜好的口味不同,本身光以價位看耳機就是很扯的..再加上前段線材BALABALA的,總之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一個好前段推個七八百的耳機可能比手機推兩三千的還好聽,不同的人也可能覺得貴耳機反而不好聽。

每逢說耳機的,就有人在下面說什麼xx以下聽個響之類的,和每有關於三星的就有人在下面說什麼boom一樣,讓人覺得無知可笑。


看品牌吧,綜合來說絕對入門了,但具體品牌不一樣。像車,保時捷盒子70萬就是入門跑車,而法拉利幾百萬纔是入門。耳機也是啊,大眾一點的,索尼百元就入門了,AKG三百?我記得不是特別清了。聽個響看你怎麼說,有人還說萬元以下聽個響呢,小米新出的那動鐵動圈其實就足夠了,普通人來說沒多大必要追求耳機,追求耳機就得追求播放器。我以前買的k3003和索尼的播放器,覺得沒啥就出手了。


好久沒燒耳機了,最初是為了玩CS買了標配的耳麥繽特力C90。後來專門玩音樂的哥們拉我入坑,聽什麼音樂用什麼耳機(爵士,古典,流行,藍調等)。比做隔音,功放推音箱省好多錢,唯一不足就是累耳朵。如果用手機聽音樂,即便是無損的,手機也發揮不出來,所以手機附帶的耳機基本都沒問題,如果要專心聽音樂就得考慮用什麼設備播放了,最簡單的是帶有USB口的功放或耳放(支持無損解碼),推耳機,U盤內存儲音頻文件就可以了。這套設備基本能滿足非專業的感受,如果只是用電腦聽,電腦噪音就不好解決,而且集成音效卡也就馬馬虎虎,一二百的耳麥,四五百的多媒體音箱就足夠了。

現在國產音響設備和耳機品質都很好(比如常見的森海塞爾),外國貨還經常買到假的。如果用手機日常聽,不滿足標配耳機,直接買索尼,品質過關,性價比高。別買大功率的,手機推不起來,也別買監聽。


有人還說除了法拉利和蘭博基尼別的都不算車呢。已經燒的厲害的人肯定會使勁的說不燒幾萬塊的東西就沒法聽,完全不想燒的人又肯定會攻擊發燒的人都是神經病。而正確的態度我覺得應該居於這兩者之間,真正以實用為主,讓你的耳朵決定你買什麼耳機。有些人確實覺得兩三百的耳機已經好的不行了,而有些人也確實只聽得慣兩三千的耳機的聲音,你不能說這兩者誰是錯的,他們的選擇都是基於他們的聽音需求。所以說,如果你的的確確只喜歡聽高分無損交響樂,那麼你上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設備那也值得;而如果你就聽聽國內的網路歌曲,蘋果附贈的耳機也已經足夠好。任何為了虛榮和攀比,根本無視自己的真正聽音需求和經濟實力而去盲目追求高級設備的行為是不推薦的。而從音樂本身來說,真正喜歡音樂的人未必那麼在意音質是不是完美,早年的牛逼樂隊沒有誰是發燒友出身。我小的時候,一臺國產的隨身聽外加一個雜牌耳機一樣把當代流行音樂的經典作品都聽了個遍。永遠要記住,聽音樂聽的是音樂本身而不是在你的播放器、耳放和耳機當中穿行的電流!


也不是那麼絕對吧,現正在用舒爾的SE215,3年前買的,算是出街神器啦,哈哈。雖然音質沒有達到非常驚艷的效果,但這個價位,性價比已經很高了。耐用、佩戴舒適,還可以換線。對於budget有限、偽發燒友的我來說,入手這款真是炒雞滿意啊。


在下也只是木耳朵,還不能一下子分辨出水電火電核電,現在用的天天動聽T1是當年撿的畢業學長丟棄的垃圾。不知道現在那位學長用的是什麼,或者,他已經在燒前端了吧。至於千元耳機,以前入燒的時候室友已經燒到了500+價位的,我問過他,這樣值得嗎?他沒回答我,只是說還在找那個聲音,那個屬於他耳朵的聲音。十年過去了,去年我去看他的時候,他耳朵上掛著耳機的,我取下來自己帶上,他「啊」的一聲,嚇得我連忙摘下。因為聲音太大了!他笑了,笑得很甜,我想,這就是他一直苦苦尋找的聲音吧。噢,對了,那耳機是瑞聲達產的。


謝邀,耳機這個東西算是一個很小眾的東西。畢竟每個人追求和經濟承受能力還有聽感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什麼千元以下聽個響,更沒有什麼入門不入門的說法。要知道,發燒友裡面的設備,耳機可能是最便宜的設備了…動輒過萬的耳放,過千的信號線,等等。一個耳機的好壞不在於牌子是什麼…更不在於價錢是多少。而在於你的腦放開得有多大。只要腦放開得夠大,晨光(賣水性筆,文具的那個)蜂鷹都能媲美K3K3…腦放不夠,你就是戴著HD800這覺得他音質還不如側B耳機…所以燒耳機就是一個自我催眠和被催眠的過程…什麼時候醒了,什麼時候你就退燒了。


從整體方面來說得沒錯。千元耳機聽什麼?聽hifi嗎?單耳機是不夠的。那就上膽機,上碟機,上好了。千元耳機怎麼配?單是這音頻線都不止千元,難道把耳機線剪了也換?那直接換音響就好了。

個人感覺,不喜勿怪。千元耳機位置真的很特別。。感覺買這價位的耳機的應該大多是跟風。裝逼的人。


這位朋友,我個人認為對於耳機的選擇見仁見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耳朵聽感不一,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不一,對音響的感知不一,有些人幾十塊也能聽覺得沒啥不好,有些人上萬了都還在吹毛求疵,所以,耳機好壞在於你要常去綜合門店多試聽,選擇最適合你聽感習慣氛圍的那一款。比如我是專業音樂製作人,所以我會選擇頻段標準,染色均衡的專業監聽耳機,其實也就一兩千而已就足夠好了,至少我覺得適合勝任工作就行,沒必要一味追求高端,當然土豪另說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