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如鏑終於等來這一高光時刻!

2月20日晚,大陸冰球聯賽(KHL)新一輪比賽在北京首鋼冰球館拉開帷幕,英如鏑所在的崑崙鴻星萬科龍隊以6-3的成績戰勝海軍上將隊。

在比賽41分56秒,身穿98號球衣的英如鏑揮棒捅進一球,全場沸騰。這一球於英如鏑乃至中國整個冰球運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是英如鏑KHL生涯的第一個球,同時也是中國本土球員在KHL進的第一個球!

圖片來自英如鏑微博

比賽結束後,英如鏑發布了一條微博,他寫道:「這粒進球最重要的是意味著這麼多年來的痛苦、挫折、煩惱、困難、失敗都不是白經歷的。」

所謂「十年磨一劍」,從4歲開始學冰球,經歷了無數失敗陣痛的英如鏑揮進這一極具歷史意義的一球,靠的遠不止個人的堅韌、勇氣,還有整個家庭的讓步與隱忍。

去年,精英說有幸在哈爾濱採訪了英如鏑,並用一條視頻記錄了他的成長之路。

精英說出品 時長:062

以下也是寫於2018年的一篇舊文,在這個時刻再拿出來分享,或許會讓你對英如鏑這位星二代以及中國冰球運動有新的理解與認知!

1998年出身的英如鏑正試圖從「英達之子」的標籤中走出來!

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的英如鏑在回國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不止一次向外界表示「要靠自己鑿出一條路」以及「要做到和父母一樣優秀。」

圖片來自ELLEMEN睿士

翻開英如鏑的家族圖譜,我們可以窺見英如鏑成長於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

父親英達是知名的導演、演員,曾就讀於北大心理學專業,並於1993年拍出家喻戶曉的情景劇《我愛我家》,至今這部作品仍被不少網友譽為神作和不可複製的經典。母親梁歡是圈內知名的編劇、作家,和丈夫英達一樣,她同樣畢業於北京大學。爺爺英若誠,是清華大學知名校友,曾任文化部副部長;曾祖父英千里籌辦了輔仁大學;高祖父英斂之創立了《大公報》。

生於這樣的書香門戶,想「要靠自己鑿出一條出路」,子承父業或許是那把最合適的鑿路之斧。但英如鏑卻選擇了一條與整個家族「格格不入」的道路——打冰球。

圖片來自ELLEMEN睿士,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香港作家陶傑曾感慨:「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含著「金湯勺」出身的英如鏑和很多家境優渥的小孩一樣,從小多才多藝,3歲開始學琴,4歲學打冰球,而屬於他「命運的巨變」的那一天或許可以回溯到他9歲那年。

在英如鏑9歲的某一天,他決心放棄已經學習了6年的鋼琴,全身心投入到冰球的訓練中,即使彼時他的鋼琴已過8級並屢屢在鋼琴比賽中榮獲第一名。

動圖來自精英說採訪視頻

十年後,加入崑崙鴻星俱樂部,拿到年薪98萬的英如鏑大概也不曾想到,十多年前的那次懵懂抉擇會給今後的自己帶來如此多的被痛苦、血淚、掌聲、光環所共同裹挾的複雜體驗。

決定英如鏑未來「命運巨變」的這一天,或許還可以回溯到2016年8月16日。

這一天是英如鏑的18歲生日,也是在這一天英如鏑正式簽約北京崑崙鴻星俱樂部,至此成為這傢俱樂部里年紀最小的球員

北京崑崙鴻星俱樂部大有來頭,它是中國第一家加入世界頂級冰球聯賽(KHL)的職業俱樂部,該俱樂部收羅了全中國乃至全球最優秀的冰球運動員,並正在為中國隊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緊張「孵化」人才。

崑崙鴻星隊由加拿大、俄羅斯、芬蘭、捷克等國的外籍球員(包括華裔球員)以及中國球員共同構成,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簽約該俱樂部之前,英如鏑的家人是有過猶豫的。彼時,英如鏑正就讀於美國著名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這個學校曾培養出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

簽約意味著中斷學業回國,英如鏑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關於這次抉擇,英如鏑對外界表示「我是為了打球去美國的,我們家為了方便我打球,在美國也搬了四五次家,這次可以在家門口打球了,我當然要回家。」

但任何體育運動從來都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2016年,英如鏑在NHL(NHL相當於籃球界的NBA)落選後,這在當時給予了他不小打擊。我們在採訪英如鏑的那一天,他也正好輸了一場比賽。

在競技場上,接受失敗是每個運動員的必修課,打過數百場比賽的英如鏑也逐漸學會與失敗和解。

圖片來自精英說採訪視頻截圖

而在回國簽約崑崙鴻星俱樂部後,教練為了保證球隊能順利晉級季後賽,球隊派出的是經驗豐富的外籍球員。很多時候英如鏑只能在台下觀看比賽,更為尷尬的是,因為「英達之子」的身份,他經常要在賽後接受記者採訪,評價一場他根本就沒有上場的比賽

2017年9月,為了多打比賽,增加上場時間,英如鏑主動退出KHL加入VHL(KHL旗下的次級聯賽,崑崙鴻星俱樂部內資歷略淺的隊員會被降級到VHL)。 在主動「降級」的那一天,英如鏑發布上百字微博解釋這一艱難「妥協」的原因。

截圖來自英如鏑個人新浪微博

「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在球技上有更大提升。」眼下,英如鏑正努力打磨自己的球技,他近期的野心是在2022年冬奧會上代表國家冰球隊參賽。

在2年前的NHL選秀失敗後,英達就曾表示「選秀沒選上,對英如鏑來說不是失敗;如果中國冰球隊能夠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而英如鏑沒有入選國家隊的話,那才是他的失敗。」

英如鏑是否能入選國家隊,雖然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宣布完整名單,但在外界看來,打了逾15年比賽,有著豐富「征戰」經驗的英如鏑入選國家隊是「肯定會發生的一件事情。」

極致的成功需要極致的性格或者極致的努力。

英如鏑作為中國冰球運動領域裡最為有影響力的職業運動員之一,他目前所獲得的成就無疑歸功於後者。

2017年8月,英如鏑在一場比賽中受了很嚴重的傷,治療近1個月。受傷當天,躺在病床上的他在社交媒體上感慨「當運動員意味著會有受傷的時候,這是無法避免的,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跌倒、摔傷對英如鏑來說是走向職業冰球運動員之路所必須承受的代價。

圖片來自英如鏑個人新浪微博

英如鏑說在最開始時,自己的爸媽看到自己被人撞傷了,恨不得要跟對方打起來,但當全家人明白了這項運動的殘酷後,自己以及家人對受傷這事也就產生了不可撼動的「抵抗力」和「麻木感」。

比如得知「胳膊被對方砍了?爸爸說了,抖了抖了就好了!腿被對方撞青了?媽媽來說了,走兩圈就沒事兒了! 」

有一次,英如鏑在比賽中耳朵被對方大力射門打得軟骨粉碎,事後縫了7針。當時,血滴了一地,他還在問身旁的醫生:「沒大事兒吧?縫幾針比賽還可以上嗎?」

英如鏑把這些受傷經歷稱之為意志力和冰球精神的歷練。英如鏑稱他看到過太多很有天賦的朋友因為無法跨過受傷這個障礙物,而放棄了這項運動。

除了自身的努力,英如鏑如今所擁有的光環還離不開整個家庭的犧牲和隱忍。對此,英如鏑用「應該回報但無法回報」來形容。

動圖來自精英說採訪視頻

為了支持兒子英如鏑打冰球,母親梁歡放棄了自己在國內很好的工作,於2007年跟隨兒子飛往美國芝加哥,自此成為一名陪讀媽媽,此後是夫妻倆長達十多年的跨國分居生活。

動圖來自精英說採訪視頻

打冰球這項運動的支出是昂貴的,為了供養兒子在美國打冰球,英達不得不呆在國內工作賺錢,一有機會,英達就會飛到美國與妻兒團聚。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也因為愛子心切,英達成為了中國推廣冰球運動的最佳代言人。

因為冰球的燒錢和就業的高門檻,中國從小打冰球的孩子很少,這也決定了中國的冰球水平離國際水準相差甚遠。如何讓更多國人了解並重視這項運動,是英達父子倆多年來不遺餘力去做的一件事。

動圖來自精英說採訪視頻

譬如,2008年第一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聯賽舉辦時,很多媒體是沖著英達的面子去採訪的。英達說,「至少我在那,很多記者回去後可以寫一篇稿子。」

在多年的冰球「推廣史」中,英達也逐漸成為了冰球專家。如今,除了演員、導演,英達又多了一個身份——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的名譽會長。

2017年1月17日,中國冰球隊上了熱搜。

這一天,中國男子冰球U20國青隊在紐西蘭擊敗對手——冰島隊。

比賽結束後,在播放中國國歌時,現場卻遲遲未能放出聲響。此時,身為隊長的英如鏑,在現場率領全體隊員面向國旗,肩並肩,自發地齊聲清唱《義勇軍進行曲》,這個場面被直播鏡頭記錄了下來。

19日,《人民日報》官微以《贏了比賽卻沒國歌?我們自己唱!》為標題,轉發了該視頻,該微博迄今為止有3萬轉發,20萬點贊。

當日,微博名為「小胖子127」的網友在英如鏑的微博下留言「你走著不同於其他星二代的路,你有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還有網友表示「今天才發現你是英達的兒子。」

此前,因為送兒子出國讀書、打冰球,英達和很多國內公眾人物一樣曾遭遇外界的諸多質疑和誤解。而其實,「堅決不移民,將來為國家隊效力、報效祖國」是英達向兒子英如鏑多次傳遞的想法。

「剛出國的那幾年,我們全家每隔3個月就得回國辦簽證,特別麻煩,當時有人建議我爸乾脆移民算了,但我爸堅決反對。」這種「不忘根」的家國情懷,在從小吃著西洋墨水長大的英如鏑體內,烙下了堅不可摧的烙印,這實屬可貴。

當問及移民以及留在北美打球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此類敏感話題時,英如鏑很自然地脫口而出「我爸告訴我,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在國外打球,無論走多遠,從沒有忘記要回到哪裡;不管在哪裡打球,一切都是為了將來為國家隊效力。」

圖片來源GQ,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此刻,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還有不到3年的時間,為了培養出能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大獲全勝的新一代運動員,中國官方斥資數十億美元,有了資本的進入,對於中國的冰球運動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中國冰球的上一次輝煌還得回溯到1981年,那一年,北京首次承辦男子冰球世錦賽,中國男子冰球隊得到了世界排名第15位的成績。

顯然,中國冰球隊能否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並重回輝煌,有賴於和英如鏑有著類似資歷、正努力備戰冬奧會並致力於「為國爭光」的年輕人。

動圖來自精英說採訪視頻

作者: Coral,精英說首席內容官,一個致力於終生碼字的情緒寫手。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