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北邮交互第二名同学的复习计划是这么安排的-裴晓锦

我报考的方向是设计学(学硕),往年的状况都是学硕名额少、分数高,但今年学硕遇冷,反而运气好获得了较少的竞争对手。

专业课618

618今年新添了几个新选择题(往年都是题库中随机抽选)让人猝不及防,不过第二年应该就好一些了,至少19年出现的选择题都已经见过了。

618的选择题一般占20-30分,这部分分数是必拿的,因为基本上都是原题,一眼就能知道答案。

然后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内容和形式都差不多,主要是人机工程学和工业设计史中的名词解释,也有一些交互设计领域的专业名词或研究方法,按照美然课上讲的内容,整理资料熟背即可。

论述题会考察当年的设计趋势,比如今年考的就是多维度的交互的优点和特点及应用,需要我们平时掌握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动态。这里推荐一些公众号:36氪、品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多看一些内容,了解行业趋势。

今年最后的大题考的是交互组件,和往年比变化非常大,题型也更偏向交互设计了。总的来说618更偏向于背诵,把基础知识背好,美然都有发总结好的资料,直接背就好,有80分左右是稳拿的。

专业课821

821今年题型变化很大,建议大家往年的40分的信息可视化直接没考,换成了APP设计+产品与界面设计,同时增加了一个logo设计题,可以发现越来越偏向UI方面的考察了。

大题中有两个必得分的题,其中一个是分析一个产品形态, 即产品整体印象-运用的美学法则-总结,只要明白了美学法则都有哪些,就可以上手写,同时要结合材质、色彩、情感等因素。另一个是绘制抽象形体,跨考生一定要把握好透视关系,把形画准比上色要重要得多。

今年821考了三个界面相关的题,其中第一个是分析音乐APP,可以围绕人因学、设计心理学和产品想要达到的功能去论述,这里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另外两个大题都是绘制APP,平时要多下功夫训练自己的交互手绘能力,其实交互手绘更重要的是逻辑和功能展现,对画画的要求已经算不太高了。

考研是一个确实不轻松的过程,除了坚持,保持效率也很重要。在实在学不进去的时候,我会留半天时间出来,出去玩或者打打球,这样再回来学习反而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不是为了和别人比时间比苦闷,把状态和效率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比一直赖在自习室发呆要强很多。学习要讲方法和效率,千万不要只是看似很努力。

英语

北邮比较特殊,专硕学硕都要考察英语一。我英语的基本功还是比较好的,新题型10分全错的基础上考了67分,如果没发挥失常的话可能复试就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了,有点遗憾。

英语分为以下几个题型,按分数排列为:阅读(40)、作文(30)、翻译(10)、新题型(10)、完型填空(10),总分100。由分数分布可知,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也是我把主要时间都用在阅读上的原因。我报名的是新东方的网课,选择了李旭老师的阅读课,提升确实很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作文,我个人不是很推荐听课,因为作文是要下笔写的。差不多感觉自己背完一篇作文,和你能写一篇作文,差别是很大的。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把作文放在复习重心,但是真的很重要!在考试前两个月我每天都会写一篇相关的作文,把每个主题都写过以后就默写之前写好的,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无论大小作文和主题,提笔就能写,做小改动即可。

做完阅读和作文,70%的内容已经做完了,接下来做翻译-新题型-完型。因为翻译是主观题,怎么样都可以写出来一些,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拿5-8分是不成问题的。

新题型和完型可以最后做,新题型保守能拿4-6分,完型就一遍做下来就好了,如果时间充裕就可以仔细做,没时间也不要紧,毕竟20个题,一个只有0.5分,把分值大的部分把握好,剩下的能做则做,做不好也可以稳稳上线,做到抓大放小。

背单词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中的,无论是朱伟的恋恋有词还是董仲蠡的研词都不错,可以搭配课程听,一天一小时,切记不可单独死背单词,一定要结合真题中的句子背。单独死背单词的效率非常低。

政治

政治的选择题和大题各50分,其中选择题是得高分的重要保证,毕竟大题最后大家的分数差别都不大,拉开分数的依然是选择题。

政治跟肖秀荣全套就够了,从1000题开始做,直到肖4肖8,筛选出错题进行整理,如果有精力也可以买刘源泉和王吉的卷子做选择题。

大题其实做好肖4肖8就够了,每年考完政治朋友圈都会狂呼"肖秀荣牛逼",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去参加肖秀荣的考前冲刺班,真题比例非常高,毕竟考研政治第一人的地位目前还无人能撼动。

另外,备考期间,我每天都会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打开喜马拉雅听书,听徐涛的20天20题,每天会更新一个类型题,对于背诵也是很有用的,走一路听一路,听多了背诵就容易了。

最后,祝20考研学子都能不辜负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