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是目前反坦克火炮的主要彈種之一,一般由大口徑滑膛炮發射,脫殼穿甲彈的威力一般也是衡量坦克火炮威力的最重要的標準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自二戰以來,反坦克便成了坦克的首要任務,坦克火炮的威力也是衡量坦克性能的三大指標之一,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反坦克威力便成了各國孜孜不倦的追求。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英國首先在他們的17磅反坦克炮實驗了次口徑脫殼穿甲彈(APDS),但是當脫殼彈心的長度超過它的寬度的5-7倍後,沒有了足夠的彈體直徑來儲存角動量(維持穩定飛行的旋轉)炮彈的飛行穩定性和精確性便下降。爲了保持彈體在飛行中的穩定,蘇聯科學家爲這種穿甲彈加了尾翼,成爲了真正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60年代蘇聯率先在它的T-62上使用115mm口徑的滑膛炮,之後西方國家也不甘落後、紛紛效仿,從此線膛炮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各國的最新型主戰坦克除英國,印度,中東等一些小國仍然使用線膛炮以外,絕大多數國家已經轉而使用滑膛炮。滑膛炮沒有膛線、結構簡單,因此膛壓高、炮彈炮口初速高。滑膛炮的再次運用也使得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得到迅速發展,目前穿甲彈已經成了主戰坦克的最主要彈種。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T-62坦克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線膛坦克炮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滑膛坦克炮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速度、質量)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彈在炮膛中被髮射藥加速出膛之後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爲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速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採用有利於減小阻力的形狀。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考慮到火炮口徑是一定的,科學家們想出了用一個輕質彈託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託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後彈託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着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爲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動能取決於速度和質量,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方式,故而穿甲彈一般由密度較大,較爲堅硬,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製成。這樣還可以保證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低彈體的強度。較爲廣泛採用的材料是碳化鎢和貧鈾,其中,貧鈾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銳性(撞擊過程中保持尖銳),是更爲理想的材料,不過由於貧鈾具有輻射,倍受人道主義人士的譴責,僅有少數國家使用。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貧鈾穿甲彈

美國於1970年開始研製含0.75%鈦的貧鈾鈦合金製作尾翼脫殼穿甲彈彈芯,並在海灣戰爭中大量使用貧鈾穿甲彈(戰爭結束後殘留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貧鈾超過290噸,造成伊拉克大面積貧鈾污染),貧鈾穿甲彈是依靠其發射後獲得的動能來實現的。當它擊中坦克等裝甲車輛後,產生巨大的撞擊力,貧鈾的燃燒產生的溫度可以達到10832華氏度(6000℃以上),所以,彈芯在穿透裝甲的過程中,還會自行燃燒,降低裝甲局部強度,破甲而過,殺傷車內人員和內部設備。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鎢合金穿甲彈

鎢合金穿甲彈相較於貧鈾穿甲彈,最主要的區別是將彈芯由貧鈾合金替換爲鎢合金,鎢合金密度不夠高,物理特性也沒有貧鈾好,但是鎢合金沒有放射性污染,耐高溫;熱穩定性好,在穿甲彈飛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要是穿甲彈中的填充物熱性不好就會是它粘結在一起,無法達到穿甲的作用。鎢合金的這一特性使穿甲彈很好的發揮了應有的功效。

現代坦克矛盾之爭(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就目前來說,複合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的運用使得破甲彈和碎甲彈的威力大減,因此,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的研製發展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