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jpg

剑南蝶园,依著大直剑南山的坡地而打造的蝶园,亦是台北市第一座开放式的生态蝴蝶园。

许多人经常来逛美丽华商圈、也坐过美丽华摩天轮,却可能从未听过近在咫尺的剑南蝶园。

春夏秋初的早晨,记录已达一百多种的蝴蝶轮番在剑南蝶园翩翩飞舞,迎接晨起游园访客。

捷运文湖线剑南路站,既能美丽华商圈购物,又能在剑南蝶园饱览动植物生态和台北夜景。

 

02.jpg

 

从告示牌可知:剑南蝶园曾经原名是广植梅树的「梅园」,有三个入口可以进入剑南蝶园。

03.jpg

 

剑南蝶园地址:台北市剑南路352巷

公车:21、28、33、42、72、208、222、247、256、267、286、287、620、646

           902、红2、棕16、蓝26,剑潭寺站

捷运:文湖线剑南路站1号出口

 

开车或骑车来剑南蝶园,循剑南路上山,指标「剑南路352巷」,便会见到这敞开的大门。

07.jpg

 

既然来剑南蝶园,不就想要慢活悠闲?搭乘捷运文湖线及多线公车,再徐行上山也是惬意。

04.jpg

 

步行入园有两处入口,一个位于北安路,另一个就是下图的剑南路口,捷运站步行几分钟。

05.jpg

 

环境清幽的剑南蝶园依山而建,步道穿梭在绿意林间,阶梯低缓好走,不致让人气喘吁吁。

13.jpg

 

剑南蝶园免费参观,想参观多久就多久。园内路面宽阔好停车,停车场旁设有流动厕所。

09s.jpg   10s.jpg  

 

剑南蝶园分为景观平台水池区、诱蝶植栽区、生态水池区等三个区域,动植物生态丰富。

21.jpg

 

剑南蝶园细分规划十五个区块,打造不同植栽的生态环境,吸引不同种类的蝶儿栖息繁衍。

20.jpg

 

今年4~5月的下午、晚上,我来了几次蝶园,内心纳闷著:为何总遇不到满天飞舞的蝴蝶?

22.jpg

 

直到有一天早起拜访剑南蝶园,看到这告示牌,我才恍然大悟:蝶儿通常只在上午出门呀!

11.jpg

 

告示牌更告诉我们,赏蝶,需要点运气。我们真要分外珍惜每一次与蝶儿相遇的小确幸。

51.jpg

 

台湾有蝴蝶王国的美誉,然而,土地过度开发及森林不当砍伐,严重破坏了蝴蝶的栖息地。

12.jpg

 

占地约11.5公顷,广植台湾原生种的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于民国99年3月完成规划建设。

16.jpg

 

剑南蝶园重塑了蝴蝶栖息的生态环境,蝶种记录100多种,4~9月宜赏蝶,6、7月高峰期。

14.jpg

 

来到剑南蝶园,不仅可以欣赏各种美丽蝴蝶,亦能透过解说牌认识台湾原生种的蜜源植物。

17.jpg

 

我喜欢这座别出心裁的弧形凉亭,让人在此歇腿,还能饱览蝴蝶们翩翩飞舞的优雅演出呢!

24.jpg

 

许多风景区会设置木栈道,不过,剑南蝶园这条环形的木栈道,看似寻常,却隐藏小趣味。

25.jpg

 

如果没有舒缓脚步,只想匆匆走过这条「百家姓步道」,可就错过在脚下惊喜寻宝的乐趣。

26.jpg

 

由钢架及帆布建造的膜构凉亭,有如振翅高飞的羽翼,又像是扬帆前进的船儿,令人玩味。

18.jpg

 

跨年夜,摄友必定提早来膜构凉亭卡位,让美丽华摩天轮及台北101的璀璨烟火同步入镜。

19.jpg

 

只要十分钟,便能远离车水马龙的喧闹街道,轻松造访剑南蝶园的日夜美景,离尘不离城。

27.jpg

 

以上有关剑南蝶园环境景致介绍,是用陪伴我多年的「类单眼」Canon S100 拍摄的照片。

28.jpg

 

自从入手Canon EOS 80D后,为了尽快熟悉 80D 和生态摄影技巧,我来剑南蝶园好几回。

29.jpg

 


以下是我的 80D 剑南蝶园生态影像纪录。昆虫或蜘蛛名称如有谬误,恳请惠赐正确名称。

48.jpg

 

同一座剑南蝶园,夜晚见到的昆虫蜘蛛比白天的种类还多,让夜间生态摄影满是挖宝乐趣。

30.jpg

 

蝗虫(若虫),摄于2017/5/4晚。拿著手电筒蹲在草丛四处瞧瞧,突然惊喜瞥见这只小可爱。

33.jpg

 

五纹鬼蛛,摄于2017/5/4晚。特征:腹背圆形并具有6枚的小黑点,体色和各脚皆是绿色。

31.jpg

 

细纹猫蛛,摄于2017/5/4晚。特征:头胸及腹背的中间有4条纵纹,下图这只雌珠在护卵。

34.jpg

 

黄斑椿象(若虫),摄于2017/5/7。黄斑椿象的成长过程: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35.jpg

 

狭翅弄蝶,摄于2017/5/7。前翅有三枚相连小型白斑,后翅数枚明显白斑,又名白斑弄蝶。

41.jpg

 

叶蜂(幼虫),摄于2017/5/7。某一区植物叶面尽是叶蜂幼虫,其中,这只的姿态,我最爱!

36.jpg

 

蓬莱姬黑金龟,摄于2017/5/10晚。拍了很多黑金龟,最喜欢这只了,好似在跟我躲猫猫。

32.jpg

 

蝗虫,摄于2017/5/14。特地早起的我还没吃早餐,这只蝗虫就大口大口享受青翠美味呢!

37.jpg

 

三线蝶(?),摄于2017/5/14。三线蝶种类繁多,对照照片与特征仍无法确认,请网友告知。

38.jpg

 

黑拟蛱蝶,摄于2017/5/14。又名黯眼蛱蝶,外型很像一片暗茶色的枯叶,上有白斑。

39.jpg

 

迁粉蝶,摄于2017/5/14。又名淡黄蝶,外型可分高温期「无纹型」与低温期「银纹型」。

40.jpg

 

台湾单带弄蝶,摄于2017/5/14。又名禾弄蝶,上翅有7枚白色斑点,最早发现记录在台湾。

42.jpg

 

红斑型玉带凤蝶,摄于2017/5/14。红斑型玉带凤蝶、白纹凤蝶、红纹凤蝶,不容易辨识。

51.jpg

 

变异涡蛛,摄于2017/5/14。有没有像「蚊香」?哈! 有看到躲在涡型状隐带下的涡蛛吗?

47.jpg

 

三锥象鼻虫,摄于2017/5/14。体型瘦长,体背褐色,黑色复眼,触角在长长口器的两侧。

43.jpg

 

拟变色细颈金花虫,摄于2017/5/14。头部及前胸部是红褐色,体色呈蓝黑色金属光泽。

44.jpg

 

长足虻,摄于2017/5/14。体背绿色,散发金属光泽,复眼会随光线角度折射不同色彩。

46.jpg

 

黄道蚜蝇,摄于2017/5/14。会玩cosplay拟态蜜蜂的食蚜蝇,吃蚜虫、吸花蜜,复眼斑纹。

01.jpg

 

八星虎甲虫,摄于2017/5/18晚。体色呈蓝绿金属光泽。复眼大而突出,大颚如老虎獠牙。

49.jpg

 

八星虎甲虫(恩爱中),摄于2017/6/25。

52.jpg

 

渡边长吻白蜡蝉,摄于2017/6/25,保育类昆虫,球棒状长口吻,5~8月于乌桕或山桕树干。

54.jpg

 

细纹猫珠(猎食),摄于2017/10/1。

56.jpg

 

黑星弄蝶,摄于2017/10/1,又称素弄蝶。后翅中央有4~5枚黑斑。

57.jpg

 

善变蜻蜓,摄于2017/10/1,雄虫全身鲜红,雌虫体色多变,或红色或褐色,因而得名。

59.jpg

 

褐翅叶蝉,摄于2017/10/7,体长8.5~11mm,复眼黄褐色内有2条黑色横纹,表情逗趣。

60.jpg

 

台湾黄斑弄蝶,摄于2017/10/7,翅膀表面底色黑褐色,黄褐色翅腹面上的黄斑稀疏模糊。

61.jpg

 

台湾黄斑蛱蝶,摄于2017/10/7,又称台湾黄斑蝶、黄襟蛱蝶。解说员暱称「冰淇淋蝶」。

62.jpg

 

细齿方胸蛛,摄于2017/10/10,头胸部枣红色或黑色,眼域黑色,眼后方有淡青色斑纹。

75.jpg

 

台湾黑星小灰蝶,摄于2017/10/10,又称黑星灰蝶、暗灰蝶。后翅有大小深浅不一的黑点。

64.jpg

65.jpg

 

玳灰蝶,摄于2017/10/10,又称夏灰蝶、恒春小灰蝶。尾状突起+后翅腹眼状斑纹,欺敌。

66.jpg

67.jpg

 

青带凤蝶,摄于2017/10/10,飞行速度快,展翅有蓝色横带斑纹,翅腹面青带斑纹及红斑。

68.jpg

69.jpg

 

珐蛱蝶,摄于2017/10/10,又称红拟豹斑蝶、橙豹蛱蝶...。翅面橙黄色,外缘黑褐色波纹。

70.jpg

71.jpg

 

虎灰蝶,摄于2017/10/10,又称台湾双尾燕蝶。黄黑条纹内银色光泽,基处3枚斑纹连接。

72.jpg

 

台湾黄斑蛱蝶&虎灰蝶,摄于2017/10/10。

73.jpg

 

口鼻蝇,摄于2017/10/10,丽蝇科,腹面黄褐色至红褐色。

63.jpg

 

Canon EOS 80D + 百微镜头,使我爱上了生态摄影,带我走进迷人的「一花一世界」。

50.jpg

注:本文有关昆虫蜘蛛的文字说明,参考《嘎嘎昆虫网》。

 


*延伸阅读:Canon EOS 80D 对焦准确流畅,影像细节丰富,生态摄影好帮手 

        Canon EOS M3 百微镜头生态微距摄影

        【台北夜景】美丽华摩天轮 

        台北旅游 ∥ 富阳自然生态公园、台北市立动物园昆虫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