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羽毛漂亮的就是好鸟。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钱人和动物的行为是一样的:炫耀是共同点

基本上,都在卖弄,只是方法不同;动物以冒险行为或彰显身上特征赢取求偶对象的青睐;人类对拥有几个亿的艺术品解释是:个人品味和鉴赏力的表现。动物炫耀的方法比较固定,人类却千变万化,但可确定的是,拎著已故摩洛哥王妃葛丽丝凯莉为爱马仕打响知名度的Kelly「凯莉包」逛街,是多么招摇的消费行为

手提包历史久远。追溯起来,中世纪的钱包是手提包的前身。刚开始是男士佩挂,直到16世纪,女性才开始在腰上挂钱包。拿在手上的「手提式囊袋」则出自18世纪。维多利亚时期中上流社会的女性。当时「手拿包(Handbag)」和阳伞是时髦象征。

今天,穷追不舍添购新款名牌皮包,输人不输阵。社会学者调查证明「手提袋和社会身分象征」已画上等号。但什么是销售保证?一只皮包又如何验证身分和地位?「缪斯」或许是关键。

贾桂琳甘迺迪带动贝壳形状的「贾姬包」流行;1965年,奥黛丽赫本要求LV特别为她订做了一款25公分尺寸的Speedy包,使这款包在五○年代就成为上流社会缩影,更不用说,至今仍是名媛仕女企盼拥有的「柏金包」。没错,皮包的流行,多半和名人有关;贝嫂维多利亚的最爱、黛安娜王妃提过、超模凯特摩丝的背书…再加上地区、版本、年分的限量或干脆只有一枚,不红才怪!

贾桂琳甘迺迪带动贝壳形状的「贾姬包」流行。「贾姬包」的暱称,就是从这帧贾姬拎著古驰Bouvier包的历史照片而来。图/GUCCI提供 LV的Speedy包因奥黛莉赫本而成为经典。图/LV提供     己故英国黛安娜王妃拎Tod  

名人加持,强调季节性、设计感,使用上没有年龄和体型限制,难怪皮包从配件跃升为时尚主流

近年在「环保意识」下,可循环使用的帆革购物袋,也掀起包包「人气战」。英国品牌Anya Hindmarch曾推出「I'm NOT A Plastic Bag」标语的限量帆布购物袋引发社会事件;令人感到「物超所值」的Longchamp尼龙折叠包更暴红到几乎人手一包。

说起女包,设计金童Tom Ford为YSL曾推出一款把手为鹿角的手提包,荣获美国时尚大奖CFDA最佳配件奖。早先GUCCI的「竹节包」、「水饺包」展露皮包时尚的感染力。 Dior兴起的「马鞍包」、Chanel经典的菱格纹「2.55」炼带包和Fendi一系列以法国餐包形状为概念的皮包,到Chole和Celine各自 推出IT包,不但拥有不少粉丝,也为品牌拉回不少声势。

前法国总理夫人卡拉布妮与GUCCI竹节包。图/GUCCI提供  拥有一个香奈儿2.55包是每个女人一辈子的梦想。图/香奈儿提供  

这几季流行、强调结构性的硬壳「医生包」,转变成手拿包重回主流;为了满足生活、工作和娱乐兼具的现代女性需求,尺寸明显走向极大或极小;异材质在同一包款上「拼接」创意也很难不惹人注目。

如果你问我,皮包后续看俏的重点是啥?就实用性来看,强调容量大(至少超过A4大小)、好背、可提、手拎且有型的购物袋(Shopping Bag),或加入马毛皮、展示休闲贵气感的「后背包」将领先群「雌」

奢侈的炫耀行为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最明显的招摇式消费就是拎著「标签价格和地位关系对等」的名牌皮包。一只动辄7、8万元到破百万的名牌包,即使开合不方便、容量不够大,甚至重到像练哑铃,只要人如动物般想要炫耀的强烈本能不变,皮包就永远存在著让人甘心掏空荷包的魅力

摘录: 袁青(时尚观察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