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再立新功,又成功研製出首款新式裝備,著名專家高度評價

石墨烯太赫茲探測器(概念圖)

中國的發展正越來越受到西方人的關注,由於中國在個別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西方甚至還跟在中國的腳步後面發展起來。就在最近,中國剛剛研製出一款新式裝備,隨後英國、日本就連同俄羅斯和意大利的科學家,在同一領域展開了研究。

據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消息顯示,四國科學家團隊在最近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的太赫茲探測器。可以在未來應用到光譜儀器中,同時還可以當作靈敏的探測器來使用。而有意思的是,就在這之前,我國研製的首款太赫茲視頻合成孔徑雷達順利完成了測試,令人對這四國的背後的意圖,浮想聯翩。

在電磁波譜中,太赫茲被被稱爲是“毫米波與紅外線之間的真空地帶”,由於其穿透性強、定向性好而且還更加安全,它也被西方人稱爲“本世紀的又一場科技前沿革命。”而美國早在2004年就將其評爲“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可見美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究了,但從目前的狀況看,美國的發展似乎有點慢啊。

航天科工再立新功,又成功研製出首款新式裝備,著名專家高度評價

中國航天科工技術二院23所再立新功,12月21日傳出利好消息,稱該所成功研製的我國首款太赫茲視頻SAR(合成孔徑雷達),已經完成了檢驗達到了預期目標。它的出現也彌補了普通光學、紅外成像雷達對慢速移動目標探測能力不足的想象,結合其他雷達系統,也讓我國在未來複雜環境中的探測能力變得更強。

太赫茲技術的加入,也讓一些武器裝備的僞裝變得毫無用處。估計這也是爲什麼,在中國有了不少成果後,俄羅斯、英國、日本、意大利會聯手進行相關研究了。而這也從側面展示出中國科研實力,“一個能頂四個”。

著名無線通信專家、電子科技大學李少謙教授表示,太赫茲科學技術將是後摩爾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人不僅能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同時還將在這場重要的世界競賽中佔據主動權。

航天科工再立新功,又成功研製出首款新式裝備,著名專家高度評價

目前太赫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我們生活當中,像是安防安檢、無損探傷等方面都有着廣泛的應用,就連軍事領域也是炙手可熱的存在。美國就曾開發過,以太赫茲技術爲基礎的衛星交鏈通信系統。

但就算這樣,在中國研製出太赫茲視頻SAR、俄羅斯等四國合作開發太赫茲探測器後,不少法國人表示,“那些一直領先的美國人呢?他們到哪去了?從現在狀況看,他們似乎已經落後俄羅斯幾十年了。”“儘管美國研究的比較早,但到現在美國都沒有任何一項已知的技術儲備。”

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中國科學院的聯合委託,“太赫茲科學技術前沿發展戰略研究基地”已經成立。這也意味着,太赫茲研究領域的中國力量正在崛起,未來我國在太赫茲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將極大的提高,中國也將變得更強。(智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