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年薪50萬的運營大咖之間究竟差距在哪呢?他們比你努力,比你更常加班?事實剛好相反,你與他們最大的差距就是:他們比你會玩。那麼,這些運營大咖到底怎麼玩轉運營的呢?以下,筆者將用四個案例爲大家詳細分析。

大咖們如何玩轉運營?四個案例爲你解密

曾經有人說過:運營就是公司的萬事屋,什麼都得做,窮盡業務上的各項職能,直至背鍋事件發生後,殺了祭天…..

如果你還像剛剛畢業那樣,整天通過忙碌來充實自己,很抱歉,你很有可能已經在開始做無用功。而且,在低端運營的黑洞裏盤旋,想獲得1個逃逸加速度,實現自身價值,首先你要學會1點:會玩!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你們遇到的過運營大咖,平常生活很會玩,又是滑雪又是騎行的,生活和工作似乎區分的很開,並且每一件事都活的精彩。

明明看起來你比他們更努力,加班更久,但是卻往往達不到他們的level,這是爲什麼呢?

當你能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潛意識裏明白了你們的差距在哪裏——他們比你會玩!

3大核心價值之三:創造玩法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運營第3個核心價值:創造玩法——就是在當前的產品形態的基礎上,通過運營幹預的手段,創造出全新的玩法。

因爲對於產品本身,服務對象是範圍較廣的羣體,並且需求的滿足度是具有普適性的,所以當運營有活動或者臨時需求的時候,產品往往是不能正常滿足的。(記住!這種不能滿足的情況,基本屬於常態)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幾個案例來剖析一下:運營是如何創造玩法的?

案例1:愛情銀行

這是一款以玩法搭建起來的產品,也是業內首例把簽到功能發揮如此極致的產品。

愛情銀行的玩法描述起來非常簡單,只要2個人(1男1女),在產品內連續簽到1年(365天),就可以領取1000元的現金獎勵。雖然玩法簡單,但是底層邏輯卻非常考究。我們通過4個問題來解析下:愛情銀行app爲什麼這樣玩?

大咖們如何玩轉運營?四個案例爲你解密

問題1:連續簽到用戶值1000元嗎?

值,而且非常划算!

我來算一筆錢,1000元買2個用戶連續活躍365天,平均1個用戶每日活躍單價是1.36元,現在市場上隨便1個買量用戶都不止這個錢了。只要你的商業變現能力足夠,用戶在產品內容的商業變現轉化價值夠大,或者單純做流量產品,也是足夠便宜的。

問題2:爲什麼是需要2個人共同簽到?

這是玩法非常充滿——讓簽到形成相互監督的習慣,並且被賦予愛情的名義。

這種玩法類似於鑽石的營銷,加深某種行爲更深層次的意義。只要1方有意識到需要簽到,就會提醒另一方,形成一個用戶替平臺提升用戶轉化率的效果。

問題3:產品會不會出現資金崩盤的情況?

不會,因爲產品的兌現週期爲1年,這一年只要產品的商業化做的足夠好,無論是賣廣告還是內購,或者通過流量融資,這1套玩法會爲他們贏得1年的打磨產品的生命週期。並且,每日支出情況是可預期的,只要投放端的市場用戶量足夠大,開支端是不需要擔心的。

問題4:最終簽到的轉化率效果會怎麼樣?

效果會是符合預期的,這裏有2個非常需要值得注意的核心。

用戶羣是誰?

相信愛情銀行一定是做過相關的用戶調研,一般都是青年男女,而且主體應該是大學生居多。大學生的愛情很有可能不到1年就GG了,如果兩個人的感情不到一年破滅,那麼,愛情銀行自然不需要爲這筆1000元的承諾,兌現任何現金,而且還轉到了時間不短的活躍用戶數據。

他們會堅持簽到嗎?

無論產品如何設計,用戶連續登陸的轉化率一定是越來越低的,而且這個轉化率的漏斗大概率是呈現瘦窄型——也就是到某一個時段,突然大部分的用戶都流失了,真正連續堅持1年的用戶,最終轉化率一定是低於0.1%的,甚至0.01%都不到。

只要用戶肯持續的登陸,那麼絕對不擔心產品玩不轉。

愛情銀行在產品內添加了感情日記等內容向的功能,讓產品對用戶賦予更深層次的含義,同事也便於形成壁壘,從純工具向轉移到內容向。

這樣以純玩法搭建起來的產品這幾年在市面上越來越常見,互聯網的下半場,一定的運營的主場。

案例2:滴滴出行

觀察這幾年滴滴的運營活動,並沒有太過於創新的玩法,更多是和業務向強相關的信息整合,營銷手法的包裝。

比如:2019年春節期間,乘客給予司機的紅包這個運營玩法,就吵的沸沸揚揚。

滴滴的本意是希望通過小額的紅包,搭建乘客和司機端非業務端的單純聯繫,給予更多人與人關係搭建的橋樑,並且以類似春節溫暖等宣傳方式,希望引起社會性的話題。

雖然這樣的運營玩法本意是不錯,但是實際落地卻產生了偏差,被輿論理解爲:滴滴用乘客的錢給自己作口碑。所以說,有時候運營玩法在沒有實際落地之前,會存在不可預期的風險。

大咖們如何玩轉運營?四個案例爲你解密

回顧滴滴前幾年的運營玩法雖然簡單了一些,不過效果卻着實不錯。

比如:近幾年都是在春節期間,把春節服務重新包裝,提供了1個換皮的熱點需求解決方案,推出像春節回家等活動頁。雖然簡單,但是效果明顯。

案例3:美團外賣

點過美團外賣的小夥伴都是知道:點完外賣是可以分享紅包的。

可是你知道,美團外賣的紅包也經歷了3個玩法轉變的階段嗎?

第1階段

紅包分享出去後,每個點擊的人,都可以可以領取到等額的外賣紅包,這個階段我把它稱爲佔領市場階段。這時,美團紅包主要的運營目的是:做新增。

第2 階段

這個時候,每個人的紅包金額都是隨機的,並且它會告知你,第幾個紅包是最大的。這個時候玩的味道就出來了,尤其在微信羣裏,不少人會去打聽紅包被領取的個數,距離最大的紅包還有多人等等。圍繞美團外賣的熱度就開始持續上升,這個階段,我把它稱爲活躍階段。

大咖們如何玩轉運營?四個案例爲你解密

第3階段

這個階段也叫收割留存階段。

領取紅包每天限制成了最多3個,對於已經習慣這個玩法的用戶,還會繼續堅持。美團真正的價值用戶留住,僅少量的福利補貼即可。

這個時段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相信美團外賣的數據分析師們,也是多方分析後,才最終在某個時間點做出了業務上判斷支持。

案例4:陌陌

陌陌的玩法和facebook的經典增長策略的邏輯相近——facebook的分析師發現:當用戶關注了3個用戶之後,留存能達到比較高的值。

陌陌也是一樣,他們發現當用戶走完自己的核心流程後,同樣能提高用戶的轉化率。基於此,陌陌就通過紅包的方式,吸引用戶走完主線流程。

具體形式是:用戶可以在基於自己地理位置的附近,找到帶有紅包標誌的用戶,點開ta的個人資料,就可以獲得紅包。並且這個紅包還可以分享出去,吸引別人來自己的個人主頁去搶紅包,通過這個裂變和引導流程的玩法,最終完成用戶增長。

大咖們如何玩轉運營?四個案例爲你解密

許多陌生人社交類產品也都在沿用這種玩法——在產品的註冊/停留/聊天的核心路徑上,通過紅包的配置,吸引他們完成流程。

當然這種玩法也有自己的侷限,就是:如果用戶不認可你的產品,或者本身並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那麼這樣的玩不轉的。

除非是像趣頭條那樣的,是通過用戶時間,折算成廣告收益,兌現用戶時間的成本,達成商業閉環。否則,很難通過運營玩法,去帶動1個自身就不太行的產品。

本文由 @運營教授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