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怎樣一種體驗?

  首先想到的,或許是當皇帝的感覺,享盡別人的侍奉。 但也有一種可能,或許命運恰恰相反,因爲喪失動手能力,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

  此前,我們就曾分享過這樣一個例子,用機器人幫人類穿衣服。

  一支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打造的了這樣一個“穿衣機器人”,實現了衣來伸手的生活,即便需要 10 秒的時間才能套上一隻手臂。這個團隊有個樸素的願景,就是將個人機器人視爲下一個範式轉換的個人生產力工具。

  而今天,我們發現一個新機器人,說來也巧,貌似和穿衣機器人是一組CP,讓飯來張口也成爲可能。

  在美國有這樣一組數據,估計有一百萬美國人不能自主進食。諸如患有中風等腦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關節炎、脊髓損傷、雙側截肢等以許多其他可以導致。這讓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在喫飯時依賴另一個護理者,這既耗時又難免尷尬。

  於是,基於此現實問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打造了這樣一種AI機器人,被稱爲輔助靈巧手臂的ADA,設計用於連接人的輪椅,並幫助他們進食。

  內置於手臂中的是觸覺傳感器,可以幫助它感受到被施加的力量,以及用於識別盤子上的物體以及它所餵食的人的臉部的相機。

  具體過程爲,機械手臂用相機掃描盤子,識別每塊食物的形狀和大小。然後,它分析如何最好地對每個項目進行切割,之後將其放在相機可以掃描用餐者臉部的位置,以便在易於咬合的範圍內移動叉子,最終送到目標對象的口中。

  很顯然,這是AI機器人就如何幫助人們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一個令人鼓舞的例子,讓殘疾人能過上更獨立的生活。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個機器人是一個AI能力的集結者,綜合運用了多種AI算法和解決方案。

  第一種算法RetinaNet是一種物體檢測系統,它掃描盤子以確定裏面的食物類型和種類,在每個項目周圍放置一個“框架”;

  第二種算法,SPNet,分析框架中的食物,並向機器人手臂發送指令,讓它知道如何以一種人們容易喫的方式串食 - 它可能會指示機器人串中或者抓住等動作,保證香蕉在其中心,如果是胡蘿蔔則應該抓住一端。

  這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那就是爲系統提供的背景知識並非所有食物都應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此外還需要制定可以應對所有食物的機器人策略。儘管這是一個幫無法自食其力的人提供幫助的創新性產品,但是目前該系統依舊需要人工幫助。

  但是也不用過於擔心那個老生常談的護理是否會被機器人所取代的問題, 有了機器人幫助,護理人員可以只處理設置盤子的食物,然後在人喫東西時做點別的更有意義事情。

  此前我們就分享過多個當機器人來敲門的鮮活案例,比如《用機器人取代老齡化建築工人》《機器人侵入房地產》《有機器人的酒店房價可提高0.89%》,一個以AI技術加持的,機器人全面上位並真切影響人們生活的時代正在悄然來臨。

  以至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方式原型已經呈現在眼前,這種待遇你會享受嗎?

  Reference:

  Futurism:

  This Autonomous Robot Arm Feeds People Who Can’t Feed Themselves

  https://futurism.com/autonomous-robot-arm-feeds-people

  Newatlas:

  Food-focused autonomous robot arm knows how to use the forks

  https://newatlas.com/autonomous-robot-arm-feeding/58844/#gallery

  ----End----

  專注AI和新科技,兼具內容品質和傳播影響力

  「AI名利場」「萬有AI」「AI新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