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科索沃自2008年宣布獨立以來,與母國塞爾維亞便一直維持緊張關係。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政治中不乏領土爭議的例子,國人最熟知的應該是日韓之間的獨島或竹島主權歸屬、俄羅斯何時要歸還日本其北方四島、台日中的釣魚台(尖閣群島或釣魚島)主權紛爭、及南海島嶼聲索國(claimants)各自宣稱的主權等。

在這些人口較為稀少的島嶼爭議之外,許多國家境內有所謂的飛地(enclave)問題,如亞塞拜然境內亞美尼亞人佔絕對多數、實質等同獨立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Nagorno-Karabakh)地區,另外在印度與孟加拉之間,也存在無數的飛地,不過前者一直是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國間的衝突矛盾所在,而後者則是在二○一五年時已獲得解決。如今塞爾維亞與科索沃正在進行領土交換的討論,雖然與一般的飛地不盡完全相同,但是否能夠如近年在印度與孟加拉之間所完成的領土交換,我們並不樂觀。

印度與孟加拉前身的東巴基斯坦在獨立之出,就有飛地的問題。不過,對許多歷史學者及國際政治專家而言,大部分的討論或記憶是兩國在獨立時達成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人口的相互大規模遷徙,而忽略了一百六十二個飛地的存在。雖然這些飛地的範圍都不大,總共加起來不過是近一百二十平方公里,但還是有五萬三千人住在這些飛地,其中印度人超過七成,孟加拉人則不到三成,只是他們與納卡的情形不同。納卡是實質上獨立的狀況,而印度與孟加拉的飛地則是仍在所屬國家的控制之下。換句話說,住在這些飛地的印度及孟加拉公民,等同是在別國境內、被該國公民所環繞的孤立狀態。

由於這些飛地的居民不是本國公民,因此政府也不想要建設或發展這些地區;母國雖然有時表達關心之意,想要進入飛地照顧自己的百姓,但又不願接受對方互惠的要求,讓這些飛地的國民成為被歧視及遺忘的同胞,不僅拿不到護照可以出國,連基本的教育、醫療、及郵政服務也都弗缺,成為次等又次等的居民。

孟加拉早在獨立之初的一九七四年就通過土地邊境議定書(Land Boundary Protocol),但印度卻遲遲到二○一五年才正式批准這項議定書。兩國政府同意讓飛地的居民可以自由選擇他們的歸屬,結果所有在印度境內飛地的孟加拉人都選擇成為印度公民,而絕大部分的在孟加拉境內飛地的印度人也決定更改國籍,僅有不到一千印度人決定返回國內。

雖然後續仍有飛地內居民過去購買土地時缺乏有效的文件及正式登記,所衍生出土地所有權的問題,而選擇重返母國的印度人何時能夠擁有永久安身之處(他們大都住在三個臨時安頓營)亦須儘速解決,但兩國能在和平的方式下解決飛地問題,誠屬不易。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領土交換雖然不是所謂的飛地,而是邊境的土地,但執行上遠遠更為複雜,因為前者截至目前為止都未承認後者的獨立地位。前南斯拉夫解體後,包括克羅埃西亞、斯洛文尼亞、波士尼亞、馬其頓、門弟內哥羅在內的所有共和國都完成獨立建國,告別前南斯拉夫。然而科索沃原來並不是南斯拉夫聯邦的共和國,而是塞爾維亞這個共和國底下的一個自治區,因此貝爾格勒政府當然不願如接受其他共和國獨立一般,讓科索沃正式脫離,儘管在後者境內有九成居民是阿爾巴尼亞裔。

經過了多年的血腥戰爭後,科索沃終於在二○○八年宣布獨立建國,並獲得一百多個國家的外交承認,但包括俄羅斯、中國及塞爾維亞等,都拒絕接受其法理獨立。由於有俄羅斯作梗(莫斯科擔心車臣等自治區也會有「非分」之想),它始終無法加入聯合國。

實質獨立的科索沃雖然沒有如預期般和鄰國阿爾巴尼亞合併,但境內百分之十塞爾維亞裔集中在北科索沃茲維謙(Zvecan)、勒波薩維奇(Leposavic)、及加齊沃達(Gazivoda),仍然會因整體的相對少數而缺乏安全感。同樣地,在塞維爾亞南部的普利西佛(Presevo)、布亞諾瓦茨(Bujanovac)、及梅德韋達(Medveda)一帶,絕大多數的居民是阿爾巴尼亞裔,他們當然也希望能夠併入緊鄰的科索沃,而不是在塞爾維亞內被歧視的少數族裔。

從推動領土交換的塞爾維亞總統伍西奇(Aleksandar Vucic)的角度來看,如果不進行領土交換,其境內阿爾巴尼亞裔的高生育率,會讓這個少數族裔逐漸滲透到全國各,最終也會對塞爾維亞形成實質的威脅,因此才會推出領土交換的構想。

不過,科索沃對此提議並沒有做出積極的回應,後者可能更在乎的是外交上的正式承認,讓它能夠順利加入聯合國。塞爾維亞若不願接受科索沃的法理獨立,而科索沃若堅持以外交承認作為雙方進行談判的前提,領土交換計畫的推動並不樂觀,而這正是印度和孟加拉兩個主權國家進行飛地交換時,無須面對的難題與障礙。

檢視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