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是想看星際大戰,但看到差點哭了……」
  第一次看完《星際效應》,我對朋友這樣說,
  以詼諧的態度推薦這部電影。
  「如果你喜歡帶腦進電影院,那一定要看這部片。」
  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我看完帶著幾萬個問號,
  如果電影院可以按暫停,我一定要舉手喊:「等一下!」
  可是……

  是片中一再引用英國已故詩人狄倫湯瑪斯的作品?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詩出現的時間點從開始的鼓舞到後來的諷刺、邪惡,
  我雖無法完全體會內容的真正意涵,
  卻喜歡最初由Michael Caine口中唸出的版本: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他的英國口音太美太優雅。

  還是Hans Zimmer的配樂?
  看第二次時,他害我在開場旋律一下就鼻酸。

  「什麼部分讓人看了想哭?」朋友問。

  時間,是時間。

  這是繼《全面啟動》後,Nolan又一部偉大的鉅作。
  好喜歡他對於未來世界的設定,文明因為資源匱乏走上回頭路,
  可以獨自飛行數十年的太陽能無人偵察機,
  在糧食短缺的年代可能要被改裝成割草機。
  極簡風格、由四條金屬組成的機器人,
  看似愚蠢無用,最後卻在外太空展現了極其強大的功能,
  說明人類仍保有自身智慧,能讓科技持續進步的信心。

  劇情並不複雜,講述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一批佼佼者竭盡所能賭上最後一把:尋找新的殖民星球。
  再佐以極其巧妙的伏筆,
  旁涉物理、天文、量子力學、相對論基礎……
  讓所有帶腦進電影院的人頭昏腦脹,走出來說:
      這就是Christopher Nolan。
  又在你的腦袋消化各種科學時,試圖用理性解釋感性:
  「在所有能感知的事物中,唯一能超越時空和維度的,只有愛。」

  已經有太多人討論這部電影,甚至畫架構圖解說,
  而我只想談談自己的哭點──時間,和人性。

  庫柏和布蘭達從米勒星球回來時,羅米利已經垂垂老矣,
  問等了多久,他悠悠地說:「二十三年四個月又八天。」
  當他們穿越蟲洞,重力改變了時間,一小時等於地球的七年。
  你出去喫個飯回到家,十歲的兒子已經比你還老了。
  時間如此殘酷,須臾便錯過多少美好事物。
  布蘭達悲傷地搖頭:「時間是相對的,可以延伸、可以壓縮,」
  「就是不能倒流……」

  墨菲在博士死後覺得遭到庫柏欺騙,對鏡頭哭著說:
  「爸爸,我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把我留在地球等死?」
  庫柏無力地看著影片,因為訊息無法傳回地球,
  他甚至沒辦法向墨菲解釋,就像鬼魂難以與活著的人溝通
  當我們的溝通變成了單行道,誤解無法申辯,
  這樣壓抑的情感如何不悲從中來?

  當在病牀上的墨菲最後終於見到庫柏,
  原本應該百感交集、千言萬語,再相逢是無法預料的奇蹟,
  但她已年高,不願讓父親看著她離開人世。
  「父母都不該看他們的孩子死去,我現在有自己的孩子,你走吧。」
  讓我想到《為愛朗讀》中最讓我想哭的一幕:
  麥可去監獄探望漢娜,當漢娜要牽他的手而麥可把手抽走時,
  漢娜失望的表情。

  ---

  劇情到曼恩博士時,我曾對他自私膽怯的行為感到不齒,
  看第二次時我卻忽然想起,自己曾因為情感而變成不定時炸彈、
  出現相當程度的反社會人格。
  那時候我做過很多瘋狂的舉動--
      那些我曾恥笑別人、不理解的病態行為。
  在某種程度上我成為自己不屑的人,甚至糾纏試圖躲避的誰和誰,
  之後我便體悟一個道理──別自信滿滿說你絕對不會殺人,
  因為你從來沒遇過歹徒正在姦淫你的妻子、正要勒斃你的兒子,
  而你手上正拿著槍的時候。

  我釋懷了,曼恩博士在劇情裡是拉撒路計畫的行動領導人,
  按理最有覺悟為人類犧牲小我。
  但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敵不過求生本能發出欺騙信號、希望被拯救;
  諷刺的是,原先以人類而非機器人進行星球開發的原因之一,
  就是冀望人類能以求生本能創造奇蹟
  「Don't judge me, you were never tested like I was.」
  這句話不一定完全無敵,倒是可以提醒你,
  拿出一點放在抽屜裡的同理心。

  在我整理心情重刷、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
  還是覺得看完這部電影能不掉淚的人,
  應該去腦科和眼科照一下片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