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已經教過大家如何替捕蠅草換盆了,只是當時介紹的是以水苔當介質的,這次介紹的是以純泥炭土為介質(感覺有點換湯不換藥,寫得挺心虛的,不過還是努力的擠出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使用混合介質栽種的也適用,有些步驟跟水苔篇大同小異,我就不再重複敘述了,準備的器材跟之前差不多,只是裝水的容器要比較深。

這次的主角們是下面這羣捕蠅草,這是從組織培養瓶裡拿出來種植的,過一陣子就長成這樣了。

這次的任務比前次還要難,主要有三個原因:

1. 盆器跟前者比起來,硬很多也大很多,所以我不可能用捏盆器的方式來讓盆土變鬆。

2. 植株長得很茂密,很難趁虛而入,若你沒有一雙巧手又怕植株受傷的話,建議使用鎳子之類的工具來輔助。

3. 泥炭土的"結構"跟水苔不一樣,有絲狀有粉狀,水苔則幾乎是絲狀的。

 

雖然看到許多捕蠅草聚在一起也是有種美感,但花了那麼多錢買植物,最後還是決定靠它們回點本。

 

第一步是將捕蠅草們從盆內取出,因為長得很擠,所以建議可以使用鎳子來輔助,如果擔心捕蠅草的根被扯斷的話,建議把介質慢慢翻鬆後,拉出一點點,再繼續翻鬆介質,再拉出一點點,直到捕蠅草被取出來,不過有時恍神的話還是會扯掉一些根,像我這次就不知道弄斷幾條根了。

這個過程多少會讓其它的捕蠅草"喫土",但不必擔心~

第二步是將捕蠅草週遭的介質慢慢剝掉,建議根部對著正下方弄,別讓捕蠅草側著,不然剝著剝著就要讓捕蠅草"喫土"了,若怕不小心弄傷夾子的話,可以用一隻手的食指與中指輕輕夾在捕蠅草的鱗莖上,再用另一隻手清理根部的介質。

第三步是將捕蠅草放入水桶中清洗,因為當時照片拍得不夠多,所以就利用剛剛貼過的圖,圖的背景有個藍色的水桶,把捕蠅草放進去就可以了,不過手上跟植株上多少會殘留些土,有時那些土會浮在水面上,若你直接丟下去的話,可能會看到捕蠅草"遊"過去喫"餌"囉。

第四步就是用手把捕蠅草的鱗莖與根上的土給弄掉,弄完後就可以把捕蠅草從水桶中拿起來,順便進行分株,因為量實在太多了,時間有限,就沒有清的很乾淨了,有人說它看起來很像小白菜,不知道各位覺得如何呢?

再來就是將捕蠅草的老葉清除,再將捕蠅草移入新盆器中即可,這部分水苔篇已經寫過了,這裡就不寫囉。

最後講個題外話,之後可能會介紹蝕友們常提到的活水苔,或是其中一種入門款食蟲植物-寬葉毛氈苔,內容希望以提供不同狀況的植株照片來引導新手如何分辨植株健不健康,至於怎麼栽培,網路上就有很多相關的文章了,所以我目前沒打算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