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滿足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科學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今日發佈《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提供中國、亞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信息,科學客觀地反映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據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氣候系統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氣候風險水平呈上升趨勢。

  據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981至2010年平均值偏高0.38℃,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0℃,過去五年(2014至2018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個年份。

  《藍皮書》指出,2018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比常年值(即1981至2010年氣候基準期)偏高0.58℃,是1901年以來的第五暖年份。1901至2018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2018年中國屬異常偏暖年份。1951至2018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1961至2018年,中國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極端低溫事件顯著減少,極端高溫事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明顯增多;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登陸中國颱風的平均強度明顯增強。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生成個數爲29個,其中10個登陸中國;1961至2018年,北方地區沙塵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1992至2018年,中國酸雨總體呈減弱、減少趨勢。2018年全國平均降水pH值爲5.90,全國平均酸雨和強酸雨頻率均爲1992年以來的最低值。

  《藍皮書》顯示,1980至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爲3.3毫米/年;201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至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爲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

  1960至2018年,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呈加速消融趨勢,與全球冰川總體變化相一致;1981至2018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活動層厚度呈明顯增加趨勢,活動層底部溫度呈上升趨勢,多年凍土退化明顯。其中2018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平均活動層厚度達到245釐米,爲1981年以來的最大值;2002至2018年,中國平均積雪覆蓋率呈弱的下降趨勢,年際振盪明顯。

  此外,1990至2017年,中國瓦里關站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逐年穩定上升。2017年,瓦里關站大氣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年平均濃度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但均略高於2017年全球平均值;2005至2018年,環境氣象本底站(北京上甸子站、上海東灘站和廣東番禺站)PM2.5年平均濃度波動下降,2014至2018年均呈明顯降低趨勢。

  (經濟日報 記者:郭靜原責編:胡達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