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表示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是“用立法代替審判的暴政”。

北京時間28日凌晨,華為首席法務財務官宋柳平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聲明,華為已提起訴訟並將於週二提出簡易判決動議,要求法院宣佈“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違憲。他同時表示,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是“用立法代替審判的暴政”,是典型的剝奪公權法案。

宋柳平的具體聲明如下:

華為已提起訴訟並將於週二提出簡易判決動議,要求法院宣佈該法案違憲。該禁令是典型的剝奪公權法案,違反了正當程序。

美國政府沒有給華為任何機會針對這些指控提出抗辯,沒有給華為任何機會提供反駁證據,也沒有提供一個不偏不倚的程式來發現真相。該法案直接判定華為有罪,對華為施加了大量限制措施,其目的顯而易見,就是將華為趕出美國市場。

這是“用立法代替審判”的暴政,是美國憲法明確禁止的。

希望美國法院能和處理以前的剝奪公權條款和違反正當程序案件一樣,宣佈華為禁令違憲並禁止執行。

2個月前,華為已經起訴美國政府

就在今年3月,華為向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質疑“國防授權法案”(NDAA)第889條的合憲性,該法案於8月份由美國總統簽署,禁止聯邦機構及其承包商採購華為的設備和服務。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美國國會一直未能提供任何證據來支持其對華為產品的限制是合規的。我們被迫採取這一法律行動。這項禁令違背了美國的憲法,而且還限制了華為參與公平競爭,最終傷害了美國消費者,我們期待法院的判決。”

當時的指控和近日宋柳平的聲明類似,3月的那次起訴訴訟中,華為指控美國政府的“國防授權法案”違背了美國憲法中剝奪公權法案條款、正當法律程序條款。同時,國會不僅立法,還試圖執法和裁決有無違法行為,違背了美國憲法中規定的三權分立原則。

之後,有消息稱美國德克薩斯區聯邦法院已經向美國政府、美國司法部以及司法部部長發去了法院傳票。

美國對華為禁令的蝴蝶效應

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而在緊急狀態之下,美國企業就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

之後,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也就是說,今後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批准,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美國企業也會被禁止購買華為相關的設備。

隨後,美國科技公司對此禁令做出反應,先是谷歌暫停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往來,包括停止對華為手機提供谷歌相關的應用及服務,隨後便是有傳聞稱美國的芯片公司高通、英特爾以及博通等也會停止繼續向華為供貨。

上週據BBC的消息,ARM暫停與中國華為及海思的一切業務往來。內部文件顯示,ARM“要求員工停止與華為及其子公司所有積極的合同、支持福利以及任何尚未簽訂的合約”,以遵守美國最近的一項貿易限制措施。

再往後,SD協會(SD Association)表示將遵照美國商務局將華為列入黑名單的決議,禁止華為繼續擔任SD協會的成員,這意味着華為將無法(有官方授權地)使用SD設備。除了SD協會之外,日經報道位於美國的Wi-Fi 聯盟也限制了華為的參與,華為可能無法參與WiFi相關未來規格的制訂。

面對美國禁令,華為也迅速採取了相關措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在禁令被公佈的第二天,華為海思就宣佈它們曾經打造的所有“備胎”全部轉“正”,新產品將同步做到“科技自立”。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則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華為操作系統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將可能面市。

另一方面,美國對華為禁令也引起不少科技公司的不滿,微軟、通用電氣等近日致信美國政府部門稱:“美國企業與全球科技產業供給鏈的關系已經密不可分,美國政府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打壓無異於引火燒身。”

此次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已經引發了連鎖反應,限制了華為在軟硬件各個業務領域的發展,但華為也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並且向美國政府發起了反攻。後續如何,我們也會持續跟蹤關注。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