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喜歡趙雷的一首歌——理想,每次我不如意的時候就會哼唱,感覺這首歌就是我生活的寫照。在社會上漂泊了幾年,我發現我已經不再有那種「書生意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更多的是被「世俗」化了,我開始慢慢的融入了這個社會,不再顯得格格不入和對每個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候我在想,是什麼改變了我,我當初的理想呢?

可能是社會的壓力太大了,我們不得不面對衣食住行和為人處事,不得不承擔起自己對家人的責任。正如理想這首歌的歌詞一樣「一個人住在這城市,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精疲力盡,還談什麼理想,那是我們的美夢」。


其實並沒有什麼偷走了夢想

只是大家慢慢長大了之後

因為不能堅持,不能喫苦,不想努力

最後不要自己的夢想了

:(

比如說甲想做舞蹈家,但是學習舞蹈很苦,很枯燥,還容易受傷,所以她後面放棄了。而乙想做一個攝影師,不顧家裡的反對買了相機,但是後面他厭煩了,不想拍了,就給自己找了藉口,放棄了。

每個人都是這樣,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後就會怪,怪這怪那,怪現實偷走了自己的夢想。真正的夢想其實偷不走的。是你自己放棄的。

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但是卻磨的很細。所以不要因為自己的夢想總是不能實現就放棄了,只要堅持,就算不能實現夢想,但是總能收穫到你想要的東西的。


我覺得這恰恰就是中國教育問題的所在。我們很多大人都沒有夢想,孩子也沒有夢想,大人小孩都在很現實的活著。我們都在一個大框框裏,按著各自該有的軌跡循規蹈矩的活著。

我們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似乎都很少鼓勵擁有夢想。現在社會雖然越來越開放,但是依然不夠注重自我意識的培養。所謂的興趣班特長班也很少真正是孩子的興趣所在。

我想如果家長從小注重孩子個人的思考,未來也許纔有可能在現今社會教育制服下有所不同。

夢想這個東西需要先做一個夢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