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山達基人 X 老師向我提教的問題,這些問題是許多修習山達基的學員會提出的問題,於是我公開回答內容,讓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主議題文字部分我用淡黃色標出,方便與解答對照。 
 
第一封:
 
「 佛之教誨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傳承是山達基之內從未見過的:
 
 1. 「無我」的觀念:山達基講的是我的能力愈來愈大,這和佛教的「斷我見、斷我執」剛好相反。

 2. 明心見性,在山達基裡找不出類似的概念。

 3. 在「山達基圖解書」第44頁中講到 theta這個字被用來表示「生命靜態」,the lifestatic;「生命靜態」沒有質量、沒有移動、沒有波長,在空間或時間中沒有位置,它有能力去察覺,並且有能力去做決定、結論以及決心……

請問,「生命靜態」能去察覺、做決定、結論以及決心……這還叫靜態嗎?這是否有矛盾?猶如說,死人的身體完全不動,但有能力去喫飯?
 
技術字典說 theta is thought,但 thought 會沒有波長嗎?因為吳英辰先生也來函要我看技術字典的static 、theta、 thetan 這三個字的定義,但還是無法解我的疑惑。
 
現在我對「絕對靜止」沒有疑惑,質能時空都在動,沒有絕對靜,超出物質宇宙既然沒有任何座標,當然我們也不知到底是靜還是動。
 
我可同意我們先稱之為「靜態」,因為中文裡頭也有用「無為法」去稱之。既然山達基要稱之「生命靜態」就必有你們的用意。「生命靜態」沒有質量、沒有移動、沒有波長,在空間或時間中沒有位置……既然如此,怎麼去察覺?還能做決定?這就是我的疑問。察覺和做決定必有波長和移動,這不是自語相違嗎?
 
紅色技術字典429頁 theta 定義第一點就是「theta is thought」,第三點還是「theta is thought」。難道「thought 」是靜止的?且沒有波長?這不是有可疑嗎?

第 432 頁 thetan 定義第二點提到「 the awareness of awareness unit」,第九點提到 「that which is aware of being aware」,用中文講就是, 覺察到覺察,既然是「thought」,或是覺察到覺察,難道沒有波長嗎?
 
技術字典第432頁 thetan 定義 10:「 a static that can consider ,and can produce space and energy and objects.」請看這個定義哪像靜態?簡直是生生不息、開天闢地了嘛!
  
我的疑問不在於對於絕對「靜態」不能去體會與瞭解,我的疑問在於山達基的 theta 或 thetan定義有矛盾,煩請解我疑惑。


第二封:
 
 「Understanding the Emeter」是我喜歡的一本書,尤其前面對「希塔靜態」以及如何除去圖片的原理講得很不錯。但現在只是除去負荷,只能做到解脫物質宇宙,這叫解脫道。但生命究竟圓滿,一定要對宇宙之本體有正確認識,這叫見道而後修道,修的是菩提道,這在修行裡頭是分的很清楚的。

Theta is thought 就代表 theta 已陷入物質宇宙了,之後他就覺得他有靈魂,然後就開始六道輪迴了。佛家對靈魂深惡痛絕,因為知道靈魂是六道輪迴之根本,整個宇宙就是一個 thought,應該要跳出來才對嘛。

覺察到覺察,就是沒見道,如果就自由而言,則解脫道不與物質宇宙發生關聯,和「菩提道」成佛都算是自由了,但結果猶如天淵之隔。」


煩請解我疑惑,謝謝
 
XXX 敬上



以下是我的回答

 
X老師:

謝謝您的來信與提教,以下是我的淺見,希望您參考。

Static 這個字我本來是翻成「淨態」的,但是在經過翻譯社的千手千眼加工之後變成了「靜態」。如果用我的原譯「淨態」去看 life static 不知道有沒有更方便了解?

「 無我」是一種境界(狀態),你提到的山達基之「能力愈來愈大」還有佛教的「斷我見、斷我執」…… 這些都是過程,所以聽析才叫做 process。佛教許多修行方式其實也是process

「無我」的狀態在山達基裡其實是有的,但是因為誤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瞭解 serenity of beingness 的意思,serenity of beingness 就是一種無我的狀態。

佛教將禪定(止、定的狀態)分為好幾個層次,在高級禪定中,即使連喜悅、快樂都消失,內心只處於極度寧靜、微妙和殊勝(註:殊勝 :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稱為殊勝)的狀態,這就是 serenity of beingness

在聽析中將負面能量消除後的 key out 可以稱之為「忘我」,但整個反應式的去除纔是「無我」(初級);「我」 在佛家指的是那個讓你執著不放的東西,也就是山達基裡的反應式心靈。
 
聽析就是一個明心見性的過程。你將你的心(mind) 層層剝開、reveal、看清楚了事情的實像之後,你的真實本性,true beingness 就會顯現。 
 
在聽析中除去負荷的只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圖片,你的圖片是在你自己創造的宇宙裡,不是整個共業物質宇宙。

每個人的宇宙與物質宇宙,還有其他可能存在的「
Bla~」宇宙……各宇宙雖偶略有重疊與交集,但是基本上是各自獨立的;如果你跟我的宇宙可以橫縱交叉貫通……我想是會精神錯亂的。

除去了圖片裡的負面能量還不算「解脫道」,你並沒有解脫物質宇宙。就如您所言,「生命究竟圓滿,一定要對宇宙之本體有正確認識」,所以我們纔要不斷的唸書修大智慧。

「菩提」是指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所以唸書修大智慧是沒錯的。


至於您提到的「他就覺得他有靈魂」,這句話有語病,他就是靈魂,不會再有靈魂。以你目前的所在不應該說「他有靈魂」,這表示你對兩個宇宙( theta and MEST)的真實性還不夠。

佛家不是對「靈魂」深惡痛覺,是對「我」深惡痛絕。
   

不管啥宇宙,都是被 create 出來的,所有的現象都是被 create 出來的。create 是個process (過程),要解除現象必須循原路 un-create,所以才說 the way out is the way through,但是,你是無法「跳」出來的。

如果你在聽析過程中有過出離的體驗的話,對 static 會比較有真實性。

 
Static 是一狀態,用中文佛語來輔解就是「入定」。入定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不表示沒有其他能力。難道入定後就完全不動了嗎?(除非你決定從此不再動,那不太可能。)

入定之前與之後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別忘了,
thetan 是有自由意志的個體。你所提到的質量、移動、波長、空間、時間,做決定、結論、決心…… 這些都是必須去 create的。

Thetan 是能夠 create、 也一直在create 的,但它的本質(and 最佳狀態)其實是 static。static 是一種圓滿狀態 (佛教稱之為殊勝),生命(theta) 延續是要不斷 create 的。


Theta is thought」這個 thought 是名詞,不是動詞。Thought 的原型動詞 think 在 tone scale 上的潛意識等級 (Known to Mystery Scale) 在 
-3.0 (Owning Bodies)。如果朝thinking 這個方向去了解是非常 misleading 的

Thought 是狀態,aware of being aware 是說察覺到存在,清楚知道當下的每一、或是任一個動作 …… 是知道自己是活著,感覺到存在。這不是動作,不是在想(thinking),這是一種狀態。

Theta is thought 是一種 just know (沒有 thinking )的狀態,這裡面沒有時間、空間與質量。

你如果有過「瞭然於心」的體驗,應該知道這種經驗裡的時間,空間,質量的比重。這些狀態都是有其 
gradient 的。

最高層次的「瞭然於心」已經幾乎是「剎納永恆」,還會有時間、空間與質量嗎?你如果有過「一切瞭然於心」,
JUST KNOW 這種體驗,應該知道這是言語無法形容的境界,這些狀態用文字與語言的「繪聲繪影」之下其實已經失真。

Thought (theta, thetan) 本身就是能量,所以才叫生命力。 
 

以上,因為不想讓您久等,就先以我手邊有的資料先這樣回答您,希望您受用,有問題可以再一起討論。

謝謝您的來信。



Mrs. Smith





ps, 
 
跟您講一個笑話,山達基有一本書中文叫做「思考的原理」,The Fundamental of Thought。

這個 Fundamental 是根本、基石的意思,你們認為 Thought 的根本是什麼?  The Fundamental of Thought 就是在說 Theta (n) is thought,不是什麼思考的原理。

 

 


註:本人在回答這信件之時已不是山達基人,請參考2010年10月3日發文『我是不是山達基人?』

我必須強調:這種各抱一隻象腿辯論的意識形態非常無聊,我在山達基時並不以山達基裡的清新者為榮,退出之後也不以非山達基人為樂,我更非佛學大師或某人弟子,與我辯贏並無任何殊甚可言。

 

『雲應和住,雲應降服其心?』『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金剛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