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一位37歲的母親用視頻記錄下了自己和兒子生活中的一幕。13歲的兒子因爲沉迷網絡遊戲,不喫不喝在電腦前已經連續玩了48個小時,母親屢屢規勸卻並無效果。由於擔心兒子身體,她端着喫的去網吧給兒子餵飯。

(點擊觀看視頻)

視頻中母親莉莉貝思說:“我可憐的孩子,來,喫飯了。” 正在打遊戲的兒子卡利托則不耐煩地迴應說:“等會兒。” 隨後,這位母親莉莉貝思一邊說着兒子可憐,一邊開始給他餵飯。

一邊哄孩子喫飯,莉莉貝思一邊詢問兒子要不要上廁所,要不要喫奶奶送來的維生素。而一旁的兒子顯然已經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喫飯的時候雙眼一刻不離屏幕,雙手也從未從鼠標和鍵盤上移開。

莉莉貝思說,兒子兩年前開始沉迷於電腦遊戲。開始時常常在網吧待到很晚。後來乾脆逃學打遊戲。自己和丈夫從說教到把兒子關在家裏,想盡了各種辦法讓他戒掉網癮,但都失敗了。現在,他們只好讓孩子暫時退學,看看有沒有方法能讓兒子先把網癮戒掉。

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上後,一些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是我媽媽,她可能會抄起笤帚打爆網吧老闆、電腦和我”

“斷電,把顯示器拿走,就這麼簡單”

“母親愛兒子,但她的做法並不能幫助兒子戒除網癮啊”

如何避免青少年遊戲成癮

看了這位母親的遭遇,可能很多人會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會不禁思考,對於青少年來說,網絡遊戲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又有什麼辦法能避免孩子們沉迷其中呢?

隨着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發展,網絡遊戲已經成爲青少年間一種很普遍的休閒、娛樂活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發佈的數據,其實絕大多數網絡遊戲玩家都是正常玩家,或者說是健康玩家。只有大約3%的玩家會“遊戲成癮”。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旦孩子出現無節制沉溺於單機或網絡遊戲;因過度遊戲而忽略其他興趣愛好和日常活動;明知會產生負面後果卻仍沉溺於遊戲等,那麼他很可能就已經“遊戲成癮”了。

康涅狄格大學醫學院教授戴維·格林菲爾德說:“電腦遊戲可以很好地讓人體釋放感覺愉悅的激素(多巴胺),人們之所以上癮並不是對遊戲本身,而是對多巴胺的飆升。”

世衛組織表示,確診“遊戲成癮”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孩子出現“遊戲成癮”呢?專家建議,首先,將孩子每天玩遊戲的時間控制在兩小時以內。其次,不要在臥室內放置遊戲設備。最後,陪伴、引導孩子從事其他娛樂和休閒活動。將打遊戲作爲對孩子的一種“獎勵”活動,而不是日常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