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保羅·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

最近總思索著,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什麼樣的人生是快樂充實的人生,或者如好友所言:是自在的人生!

我想人生總有起起伏伏,這些想法都不外是種"總結式"的想法,是在蓋棺論定的那一刻才會出現的總結,但其實,我們的人生,是剎那剎那在過的,甚至連每個剎那都是假相,這樣的所謂人生,是不是該換一種方式論定功過得失?

也許每個當下都有它的使命、它該酬償的宿業,也有它獨有的喜怒哀樂!

也許可以先訂出總結式的人生下限、高標,然後做出分段目標,然後在每個當下去實現。

所謂下限,至少該是"一定要避免發生的遺憾",對我而言,絕不能發生的遺憾,像基本該盡的"責任"一定要盡到~子女的責任:該孝養父母; 夫妻的責任:該共同分擔家計家務、互相關心;工作上的責任:該圓滿達成工作目標甚至超越工作目標;最後卻也是最重要的"作人"基本要有的責任:堅守道德、提升道德。這些該是沒做到就一定會有遺憾的人生下限。

至於所謂的人生高標,那就是一般世論所泛陳的:怎樣能提升成就感、滿足感的事務。

如果人生以一世一世論斷,這一世的滿足,就看什麼東西能帶給自己滿足感~好名的,可能需要高學歷、高成就、高社經地位,好色的,可能希望身邊圍繞各種美麗高貴的人事物,好財的會希望有豐厚的財富積累,好食的、好睡的就不必贅述了。然而這些不外都是以"滿足自己欲求"來獲得滿足感的方式,獲益對象僅及於自己一身。如果能擴大獲益者為自身以外的人甚至更多不一定認識的人,那便可能屬於以"滿足他人真實需要"為獲得自身滿足感的方式-這種"擴大式"的滿足,所擴大的是受惠的對象,而不是自己慾望的範圍,它的特色是:

1.自己的慾望會被犧牲,因為可能要投入自己的時間、金錢,並且抑制自己的人性弱點。

2.滿足感會長效存在~持續一生,永不消退,並且會延續到來世發酵,屬於長期績優型的投入。

3.這種滿足,會擴大、影響到自身以外的其他人,讓更多人同感歡愉、滿足。

這樣的滿足感,只來自於善行、奉獻。

但善行和奉獻,也分為即時收益型與長期投資型。所謂即時收益型,就像菩薩行,它是即時學習、即時分享的,過程中就有滿足感,但是獲益的深度廣度較為有限。

而長期投資型,則是佛行,佛行是莊嚴行、清淨行、平等行、正覺行,這必須要有深廣的覺悟,所謂大徹大悟,瞭解眾生實相,瞭解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以保持清淨心為唯一淨行;以清淨心為日常行為的最高原則、最終目標。凡是會影響心清淨的行為,都一律擯除,這當中,自然就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惡行、會束縛人心念的感官五賊私慾、甚至是一切攀緣的作為。日常存心、行事、言論,都以正念為宗以清淨為務。持續一生,最終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此生目標,待往生極樂之後,再精進修行,成佛度眾,這便是真正絕不落空的長期型投資、長效型滿足;是一定有結果並且永遠不會變質、失望、消失的滿足和努力。

這樣的努力,日常生活中也許並不可見其效,它不像運動能帶給人神采奕奕與精力充沛,不像財富地位學識一樣,能帶給人驕傲自信與眾人欽慕,但它的長度能超越一生一世,它的影響能讓你每分每秒都寧靜平和,它讓你永生永世的滿足,並且澤及眾生,而它的成本和投入,只消我們時時刻刻放下慾念、心存淨念,淨土學人便是時時存念阿彌陀佛、時時願往極樂世界。

極簡的心行付出,極簡的生活型態 ~ 只要念念一句阿彌陀佛,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便是值得一生信奉的身語意所宗 ~ 它是極簡風格調的極致生活,卻將回報以無限量的光明喜悅、富足豐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