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告訴我們,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如果你還依稀記得,八年前那個看山看海看人看世界的2010上海世博會,相信你也一定還記得那年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而如今,它留給我們的遠不止一個「世界城市日」這麼簡單。

彈指八年間,「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已不再是一句過去時的slogan,它成了當今世界許多國家與人民的共識。站在全球歷史的長河中,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無法繞過的一個重要節點,發達國家面臨著城市更新改造和進一步發展的問題,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快速城市化的挑戰。而作為2010世博會的主辦地——上海,也從未在建設宜居城市的道路上停止過前進的腳步。

擇一城終老,「住」是最重要美學

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公布的2017-2018年度「中國美好生活指數」為102.44(100為平均滿意度),意味著目前中國人的整體生活略高於「適宜」這個區間,正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提升。而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測評中,居住品質成為其中重要的考量要素。

不難發現,當前樓市正在慢下來。當房價不再激增並裹挾和擠壓一切思考空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城市當下的居住生態:理想居住範式到底為何?城市人的居住空間離理想狀態還有多遠?

在《第一財經周刊》和安居客發起的一份「城市人理想居住模型」調研中,我們發現,城市人認為房子本身的品質在購房決策過程中有21%的影響力,60%的城市人會根據小區環境判斷自己是否嚮往入住。而當我們討論城市區域是否具有魅力,衡量的其實是它能不能成為城市人對於理想生活追求的支撐點。

說起「住」,不得不看向樓市。相關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主體需求的變軌正從數量向品質轉變,而這不僅表現在住房交易市場,還包括租賃市場。如今,中國大約有22%的城市人口選擇租房,預計未來5-1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35%。

租賃住房,看上去很美

據上海統計局數據,截止2017年底,上海常住人口達2418.33萬人,其中外來人口972.69萬人,佔比40.22%,比上年末減少了7.52萬人,這已是上海外來人口佔比持續下降的第四年。外來常住人口的減少,一方面受產業結構調整影響,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地區間差異逐步縮小,也對外來常住人口規模產生影響。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這其中折射出的上海對人才吸引力下降的問題,不斷高企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都是其中深層次的原因。

針對這一問題,從住房保障上發展租賃市場,使人才住有所居是其中一個解決辦法。住房乃民生之本,大力發展租賃行業是解決老百姓安居的重要途徑,這點從2017年來租賃市場所表現的政策紅利與市場涌動可見一斑。以上海為例,2017年9月,上海市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在十九大「房住不炒」的定調下,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以政府為主為滿足多層次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上海政府在過去的一年中,從制度保障、政策落地、土地供應等多方面,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市場,在探索與實踐中國租賃住房方面進行了有效嘗試。

那麼,面對租賃住房的發展需求,上海做了哪些事?

一、頂層設計保障

根據上海發布的「十三五」住房發展規劃,計劃新增市場化住房8250萬平米,其中租賃住宅佔4250萬平方米,按每套60平米計算,預計大約提供總數高達70萬套租賃住房,並將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積極推進「購租並舉」住房體系建設。僅2018年,上海全市將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截至6月底,已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8.77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總數以10.7萬套(間)超額完成指標。

以上海張江科學城為例,《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顯示,該區域江新增住宅建築面積約920萬平方米,其中超過96.7%規劃為租賃住宅,面積高達890萬平方米,「只租不售」的新住宅用地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張江科創人才住房壓力。

無疑,新政背後的潛台詞是為留住人才。面對人才可能的流失隱患,上海明確了要解決中青年人才的居住矛盾,保持產業集中區域的活力。對此「十三五規劃」中特別提出按照「規模合理、以供定需、聚焦人才、循環使用」的基本原則,重點增加居住及生活服務功能,提供人才公寓等多樣化住宅產品,打造不同類型、功能複合的新型產業社區,大幅提高重點發展區域租賃住房的供應比例。

二、政策保駕護航

上海《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以時效性、落地性和可行性對租賃住房新政進行了詳細說明:

1.供應渠道涵蓋新建、商改租、產業園和集體用地等,重點強調發揮國資國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土地供應方面,上海共有29塊租賃用地,總規劃建面達180.96萬平方米,在全國範圍內力度最大,約可供應3萬套租賃住房。此外,2016「滬九條」調控政策發布後,上海出讓的非遠郊住宅用地均有15%自持面積的要求,累計近60萬平方米,未來也將成為租賃住房的重要用地來源

大幅增加租賃市場供應,符合國際大城市發展潮流,將已經建好的商品房改為租賃住房是可行的方式。同時,對於有資金的大公司而言,也提供了一個介入租賃住房的新契機。

2.金融支持將拓寬租賃企業融資渠道,加快推進REITs試點;

針對住房租賃企業,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降低融資成本為導向,提出鼓勵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支持企業發行債券、不動產證券化產品,加快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鼓勵保險機構合理運用保險資金等五類金融支持政策。租賃住房市場極為特殊,雖然未來長期會有穩定收入回報,但前期投資較大,需要金融服務支持,發行房地產REITs等,可以更好滿足租賃市場的需求特點。

3.監管方面強調規範經營主體,統一租賃平台(shzfzl.gov.cn)已上線運行。

線上按照開放、共享的原則,建立全市統一的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台,線下建立市、區兩級住房租賃服務中心,實現住房租賃服務監管線上線下相同步。同時,強化住房租賃市場分析研判,加強住房租金監測。通過建立健全企業主體備案、誠信建設、分類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持續開展違法違規租賃行為整治,建立住房租賃管理長效機制,為租賃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等措施,進一步規範住房租賃秩序。

今年3月31日,上海市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台正式上線試運行。目前該平台已初見雛形,每日提供房源接近4萬套,未來,國企新建轉化的20萬套租賃住宅也將一併納入房源體系。

期待一場居住消費升級的共同思考

當城市人的不同理想匯聚起來,終將把城市帶向我們想要一直待在這裡的模樣。

我國對租賃房需求逐年增加,主要因為城鎮化進程中,大量人口在城市間流動。房價高企、限購限貸,部分住房需求從購房市場外溢到租賃住房市場;同時晚婚導致部分人群置業年齡延遲,進一步延長個體租賃時間,間接也增加了租賃需求。

這其中,一線城市的房價高企不下,極大地阻礙人才居留和流入,房屋租賃新政旨在解決「居者有其屋」的難題,以低於房價的租金解決居住問題,最終實現多數人「住得起」的目標,促進城市長久可持續發展

「租賃住房」的推出,突顯了上海強調房屋居住屬性的決心。不可否認,推進租賃住房市場發展是具有改革意義的舉措。首先它改變了房地產盈利模式,即由所有權的低買高賣轉變為對居住價值的提供,很大程度上消滅了繼續抬高房價的經濟動機,其次也完美規避了「四限」的弊端。所以可以看到這一舉措有大規模持續推進的可行性,因為可確保改革的成本不高於維持原本制度的成本。

在上海的倡議下,聯合國將每年的10月31日設立為「世界城市日」,將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設立為「世界住房日」,以此號召全世界關注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可見兩者的密切關聯。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已從原來的高增長轉向優結構,地產行業也在2018迎來了全新時代,政策決策邏輯與市場運行周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就上海來說,租賃市場是當下樓市調控的重中之重,使住房租賃成為與住房銷售並重的住房市場支柱,既是妥善解決過去住房體系失衡的現實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工程。

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僅表現於它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更應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而宜居,大概是城市能夠給予人們日常生活的最好承諾。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