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抗疫搞到手忙腳亂,搞出一個股災,先送俾大家一個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的忠告: 「99%的時間中,投資人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

港股跌到22000點,即是自2016年12月上次見22000點之後入市的朋友,全部都要輸錢。

人人都覺得入場價位最重要,因為想低買高沽嘛。但我看到一個小故事,相信入場後的心態,比入場價位更重要。

Of dollars and data財經網誌網站分享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一個叫Bob的倒楣美國股民。Bob不是經常買股,她在1973-2007年期間一共僅做過四次較大筆的投資,都是在股災前進場。第一次是在1973年,買進股票之後沒多久就碰到股市下跌了48%!第二次是在1987年,就在股市下跌34%之前進場買進!第三次投資的時候是在2000年網路科技股泡沫之前,第四次則是在2007年金融海嘯之前進場投資!

這個人夠倒楣了吧?每一次都是在股市大跌前才進場投資。(看來他是個標準的藍燈籠,一入市就冧市,準過鄭少秋的電視劇上畫。)

這4次Bob一共投資入了20萬美元(約155.6萬港元),現在Bob的情況如何呢?其實Bob現在非常happy,因為他的投資資金已經累積到了98萬美元(約762.2萬元),平均每年的投資報酬率為9%,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呢?祕訣就是:不論市場出現何種變化,他從來都沒有把股票賣掉!根本不動。

看完Of dollars and data這個小故事,我相信它是創作的,但說明瞭一個基本問題,股市長線上漲,與其進進出出,不如長揸,這個故事計條數俾你睇,即使你在過40年4次大股災前入市,你死揸不放,不止歸本,還會大賺。

當然,死揸股票有幾個前題:

1. 買大股不要買細股,買蚊型股可以變零,唔識揀就買指數基金吧。

2. 最好搵高息股。若是成份股,又派5釐以上高息,長揸收息,絕對無壞。

3. 最好分散投資,買幾隻,不要買死一隻。

4. 不要在人們恐懼時恐懼,唔敢買唔緊要,一買就大跌的確好難頂,但是也不在大跌市時沽貨。

陸羽仁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