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40年中國企業家特質

導語:我欽佩企業家,當我談到企業家精神的時候,我給它的定義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果一個人把一件事能夠從無做到有,從小做到大,這個人我就稱之爲企業家了。所以對於柳傳志與聯想、張瑞敏與海爾、李東生與TCL、何享健與美的、任正非與華爲,我充滿敬意地稱之爲企業家,我相信這不是我自己能夠評價的事,這是他們用半生的代價、辛酸、艱辛、際遇和智慧成就的輝煌。

在中國,「企業家」是一個非常時髦的「成功」代名詞。然而事實是,如果中國不能夠誕生一批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民族就無法振興,就無法真正地步入世界的主流,就無法自立於這個充滿競爭和機會的世界。因此,我比任何時候都關注中國企業家的特質、企業家成長的環境、企業家的心路歷程。

我在1992年-1994年確立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核心主題,就是一件事——有關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

爲什麼?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S Phelps)在其著作《大繁榮:大衆創新如何帶來國家繁榮》中指出,從過去的歷史中可以看到,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實現繁榮,很重要的因素是要廣泛出現自主創新,他用了一個詞叫「草根創新」。

我們現在經常提的所謂「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其中很重要的理論來源就是這本書中的觀點。

我比較認同德魯克(Peter F. Drucker)的觀點。很多經濟學家都無法解釋爲什麼美國會持續繁榮,在1970年代按照經濟學家的預測,其經濟長週期繁榮最多15-20年,而美國的繁榮週期超過了25年乃至30年。

爲什麼?

德魯克的解釋是美國的持續繁榮並非簡單地源於市場經濟或管理型經濟,根本原因是企業家經濟。德魯克認爲,企業家的出現是真正令人鼓舞的、意義深遠的事件,是美國持續繁榮的根本原因。

當我研究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時,發現中國也出現了同樣令人鼓舞的事件。在我2008年出版的《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這本書裏,我明確表示中國出現了一種新「人」,名字叫企業家。如果不是中國企業家羣體的出現,改革開放40年無法取得如此大的經濟成就。

我想自己是非常幸運的,在中國家電蓬勃發展的20年間,自己一直有幸投身其中,無論是科龍的前總裁潘寧,還是美的的何享健,他們的實踐和成就給了我很多教益和啓示,更幸運的是我母校華南理工大學誕生出幾位家電鉅子,他們是TCL的李東生、格力的朱江洪、創維的黃宏生、康佳的陳偉榮,與他們的接觸,使得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企業家的魅力。

我曾與四位鉅子進行了深入的交談。我認爲,時間仍然是短暫的,仍然無法窺見他們偉大心靈的全部,即便是這樣,我已經被他們深深打動,也讓我再一次感到,成功源自於一個人的內心,看似水到渠成的事,卻在不經意間留下了痕跡。他們的軌跡給了我漸漸清晰的「中國企業家」的輪廓,我嘗試着描述出來。

陳春花:40年中國企業家特質

1

腳踏實地

做管理工作不同於當僱員,事實上二者的差別非常大。如果你清楚給你的崗位正是你開始展現才能的平臺,你做事的態度和技巧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要管理一個公司,你就不能害怕,不能糊里糊塗。只要你想經營下去,就得有勇氣,就得精明一點。這個精明是說:你在爲自己打工,而不是爲別人或者老闆打工。

如果需要你管理一個公司或公司的一個部門,如果你渴望做一名爲自己打工的管理人員,也許你就具備了企業家的基本素質。這意味着什麼呢?這可能意味着許多,但核心的一點是:你要做出決策

最基層的管理崗位對你來說:這是機遇,不是陷阱,責任使人成熟。你要自信,因爲很多人要依靠你。成功的管理取決於能力,同樣取決於自信,你一定要關注每一個結果,哪怕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是你負責,就一定要關注結果,這個訓練對於你非常重要。

2

承擔,承擔,再承擔

所以,企業家就是承擔一切問題。但是什麼是企業家? 企業家做什麼?

企業家是承擔責任的。管理是永不休止地處理問題的過程,這是一種職業。要做企業家,你就得投入。一旦投入,你吃飯時想它,睡覺時想它,呼吸時想它,做夢時還想它。你要嚴肅對待自己的責任。企業家是一種生活方式,危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你要敏銳,隨時準備戰勝危機。

企業家的管理工作最終是要把工作幹好,這就意味着你的首要任務是決定:你要把什麼幹好?

3

做能做之事

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想做成什麼:這是一個管理決策。目標有兩種:數量和質量。數量的目標是數字可以描述的。許多企業家重視數量,忽視質量。儘管質量的目標更難評估,但它能確立公司的地位,在衆多競爭對手中顯出自己的特色。兩種目標同等重要,它們相互補充,共同促成公司的全面成功。

企業家必須制定目標,然後確保公司、公司的各個部門完成這些目標,企業家所獲獎賞是實實在在的:企業獲得了成就,機會增加了,收入增多了,這些都使你有一種滿足感。確立目標,實現目標,獲得效益。

4

激情的作用

別忘記了你最可靠的力量源來:你的激情。畢竟,經營是一個無法依賴別人的事情。很多人定義這種激情爲:企業家式的管理——這是一種方式,不是一個階段。企業家式管理方式看重的是充分利用機會。企業家方式的信條是藉助有限的信息迅速做出決策,它具有高度的冒險性並具有很強的處理模糊問題的能力。

陳春花:40年中國企業家特質

利用這種管理方式的管理人員的座右銘是:大膽一試!企業家管理模式迫切追逐領先定位。爲了充分把握機會而不得已再度起步或改變經營方向,這種做法公司是可以容忍的。這不是管理的一個階段,而是一種風格,它不怕風險,它認爲最慘重的失敗莫過於平庸無爲和喪失機遇。

5

執着而不固執

看美國NBA賽,你不難發現出色的球員具備這樣三個特點:有預見能力,能瞭解情況,靠本能做出反應。企業家也是如此。不要奢望自己是全才,更不能奢望別人是全才,真正有競爭力的人,是知道在任何時候處在什麼位置的人。

他們並不是懂得所有的東西,但是懂得應該堅持什麼;他們並不是完美無缺,但是他們一定知道環境的變化,並且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該放棄什麼,該欣賞什麼。

6

從小做起

企業家的成長曆程是一個書寫履歷的過程, 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成功究竟是什麼東西?很簡單,就是你做成的每一件事的累積。公司在發生着什麼情況?爲什麼做這件事?從何處着手?就是你要思考的問題。

現在你要儘量多瞭解本公司(分公司、部門……)生產什麼、提供什麼服務、你要負責的是什麼工作。你瞭解得越多,越有自信心。任何事情只要是等到最後來處理,很有可能結果就成問題,所以只有從小入手,從開始入手,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便是企業家的思考習慣。

7

執着於質量

質量是生命,這句話對於企業家來說不是口號,不是標語,更不是空洞的說教,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和需求。也許公司生產、銷售或維修的是很不起眼的產品。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產品,你真正要了解的是質量。

企業家必須專注於瞭解這種產品的行情,研究這種產品的市場,花大量的時間考慮提高產品的質量。對於質量的執着,其實就是對從事的事業的投入,正像松下幸之助對於產品的認識那樣,因爲產品就是你自己形象的代言。

不管你生產什麼產品,提供怎樣的服務,請回答下列問題:

· 我的產品在質量上有什麼獨到之處?· 我的產品或服務的哪種質量特性將會使產品存在下去?· 和競爭對手相比,我的服務或產品的質量怎樣?質量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8

一切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想成爲成功的企業家,只能內求。正像李東昇講的那樣:「自省、自勵、自學、自律」。企業家要有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氣,要有能夠自己爲自己加壓的習慣,更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和約束自己的習慣。要確保自己的成長速度超過企業的成長速度。

陳春花:40年中國企業家特質

9

政治素養

中國的企業家除了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之外,還必須具備政治素養。作爲一個企業家,他們應該具有與所處環境的各種相關因素結合的能力。要適應社會環境,有能力把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要能夠獲得各個方面,特別是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善於處理好企業內外的關係。

10

永遠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

用一種開放的心態、欣賞的眼光、誠信的行爲形成企業家的個人魅力。永遠不會對困難低頭,永遠不會氣餒,永遠不會逃避,直面變化。

漢布瑞克(Hambrick)和福克託瑪(Fukutomi)在總裁生命週期理論中闡述,總裁在其任職過程中,會經歷受命上任探索改革形成風格全面強化僵化阻礙這五個階段,業績往往會出現始於上升、繼而持平、終於下降這樣的拋物線。當總裁滑入第五階段的時候,企業也就進入了衰退期,這是一個管理上的事實,也正是爲什麼許多企業盛極而衰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許多私有企業,其一開始發展的勢頭很猛,但衰落得更快,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沒了。很顯然,總裁在樹立絕對權威以後,一個錯誤決策所帶來的破壞力大得驚人。尤其是在中國企業的現階段,總裁往往就是創業者本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對於今天的第一代企業領導人,要防止掉入「第五階段」,只能靠其自己,因爲沒有人可以超越其上,也沒有任何制度可以超越其上。(本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