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05月29日訊】颱灣中研院研究團隊經長期監測,認定大屯火山和龜山島為活火山,並首次在大油坑地區偵測到類似動物“心跳”現象,即平均大約每18分鍾發生一次的重復性地震。

據中央社報導,在科技部及內政部的協助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正洪及研究團隊於2011年於陽明山國傢公園管理處菁山自然中心設置大屯火山觀測站(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at Tatun, TVO),建立各項即時火山監測係統,對大屯火山、龜山島與北颱灣附近的海底火山進行長期性嚴密的火山活動監測。

林正洪5月29日上午在大屯火山觀測研究成果記者會上指齣,活火山必須具備萬年內有噴發記錄、底下有巖漿庫存在兩個條件,經過長期監測,大屯火山、龜山島都屬於活火山。

林正洪指齣,研究團隊是透過S波陰影與P波緩達兩項重要證據,充分證實颱灣北部地殼內部存在一個巖漿庫,範圍大約有1/4個颱北市的麵積,龜山島的巖漿庫則比大屯火山岩漿庫大1.5倍,若龜山島發生火山噴發,將造成龜山島土石崩塌,有可能産生小規模的海嘯衝擊極為平坦的宜蘭平原。

林正洪錶示,大屯火山觀測網最近3年內發現多項有趣的火山活動特殊現象,包括在大油坑地區觀測到週期性地震活動,平均大約每18分鍾發生一次地震的重復性地震活動,可以持續數十個小時。這項觀測也是全球首次於休眠中的火山偵測到類似動物“心跳”的現象。

他說,大屯山每個月偵測到的地震約150個左右,火山心跳是每天有70、80下,但不是一直都有,目前為止看過3次,每次持續1天到2天左右。引發火山心跳有點像心跳停止時使用電擊,譬如花蓮地震産生的地震波傳到颱北,引發週期性地震。

科技部次長謝達斌說,大屯火山距離大颱北都會區非常近,最高峯七星山距離颱北101大樓甚至小於15公裏,如果有一天火山噴發,伴隨而來的地震、火山灰,對大颱北地區將會帶來不小的危害,因此瞭解火山習性,能使災害降到最低。

林正洪說,火山噴發帶來的影響要視規模而定,可透過儀器觀測來預估發生時間、大小與地點。提前示警的時間短至幾周到一兩個月。他說,全世界有做科學觀測的國傢,不太會有人命損失。

他說,齣現大量密集的地震、地殼隆起變形、火山氣體成分的遽增或改變、地錶溫度升高等現象,都可能代錶火山蠢蠢欲動,“當各項監測都超過平均值,很可能是火山噴發的前兆”,若隻有單一異常則持保留態度。

目前大屯火山觀測站(TVO)建立多種即時的火山監測係統,包括噴氣孔、溫泉水監測、寬頻地震儀、GPS、地溫等。火山噴發前,二氧化碳濃度會提高,而噴氣孔主要是監測二氧化碳濃度。做好監測工作可達到火山預警功能。#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