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的選址最初有南津關、太平溪、三斗坪等多個候選壩址,最終選定的三斗坪壩址位於總洲壩水電站上游38千米處,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島,將長江一分為二,左側為寬約900米的大江和江岸邊的小山罈子嶺,右側為寬約300米的後河,可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關於大壩的壩高,在籌劃中曾有低壩、中壩、高三種方案。1950年代,在蘇聯專家的影啊下,各方多支持高壩方案。到了1980年初,「短、平、快」的思路佔了主流,因而低壩方案非常流行。但是,出於為重慶改善航運條件的考慮,各方最終同意建設中壩。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大壩長2335米,底寬115米,頂部寬40米,壩高185米,正常水位175米。大壩壩體可抵禦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達每秒10萬立方米。整個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約2800萬立方米,耗用鋼材59.3萬噸。水庫全長600餘千米,水面平均寬度1.1千米,總面積1084平方千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調節能力為季調節型。

三峽水電站的機組布置在大壩的後側,共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還有2台5萬千瓦的電源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遠遠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雜泰普水電站。


三峽水利工程又稱三峽大壩,三峽水庫。位於西陵峽的秭歸縣三斗坪,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宜昌的長江幹流上。他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的工程項目。


大壩長2335米,底寬115米,頂寬40米,高185米,蓄水位175米,大壩可抵擋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大壩於1994年正式興建,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峽水利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境內,距下游葛洲壩水利工程38公里。三峽水利工程始建於1994年12月14日,2006年5月20日全線竣工。三峽水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8米,其中大壩高185米,蓄水位175米,水庫長2335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混凝土水利發電建設項目。2015年12月,三峽大壩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