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bgd.jpg

《花甲男孩轉大人》於2017年播出不久後就引起廣大的討論度,LAG了很久,最近剛追完這部神劇,

不知怎麼地被觸動到內心深處的一塊,有很多想分享的,不過首先要先淺談一下優質的《植劇場》,

很久沒追臺劇的我,最初是被楊丞琳主演的植劇場:《荼蘼》吸引入坑,

有別於傳統臺劇,《荼蘼》只有短短6集,故事卻非常緊湊精彩,也傳達了許多引人省思之處,

這引起我對植劇場的興趣,好奇其他的故事又會是如何呈現?

 

後來陸續看了同系列《天黑請閉眼》、《積木之家》、《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夢裡的一千道牆》,

前兩部我都非常喜歡,《天》劇是屬於驚悚懸疑風格,《積》劇則是靈異恐怖,都是我原本就愛的類型,

至於後兩部都追了前三集就棄坑,因節奏實在太緩慢了,剪輯又跳來跳去,有點看不太下去...

而《花甲男孩轉大人》看了第一集就被吸引了,也能理解為什麼會此劇能受到歡迎。

 

《花甲》的故事呈現,畫面鮮豔明亮,步調不疾不徐,詼諧逗趣中又帶點諷刺,許多橋段略有黑色幽默之感;

至於劇中人物性格刻劃分明且立體,主線劇情明確,支線劇情又與主線環環相扣,

最重要的情感部分,《花甲》談個人成長與親情間的扶持與衝突,背景則是臺灣人熟悉的鄉土風情,

若像我從小在鄉下長大的人,就能夠理解小小鄰裏間的情感,也會對許多場景&對白會心一笑,

最重要的是,意外發現原來有好多場景都是在我家附近拍攝的XD 看了真的既熟悉又親切啊!

而都市人看《花甲》,或許也會想起過年過節,回鄉下見親戚長輩時互動的畫面吧:)

 

鄭花甲這個腳色,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甚至以流行話語來說就是魯蛇一枚,

但就是這樣的設定,更能貼近觀眾,引起心中的共鳴,因為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是鄭花甲。

或許都曾經大學科目被當過(但可能不會同一科被當那麼多次就是了XD)

或許都曾經討厭被拿去跟親戚的小孩比較成績比較成就,

或許都曾感到自卑、覺得辜負了家人對自己的期許;亦或許,根本不喜歡父母要我們做的事情。

 

我們或許都曾迷惘過未來要走哪一條路,都曾經站在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的方向,

或許都曾經做錯事說錯話,讓身邊的人失望,一定也曾有某個時刻偷偷覺得自己好失敗,

我們也可能像花甲一樣,生命中有個重要的家人朋友一直在支持著自己,

有某些美好的回憶,早已隨著成長過程被深深埋在記憶的深處,直到人生的重要時刻又想起來了。

 

想要分別以角色來討論,因為人物實在太多了,先列出本劇的主要角色:

鄭劉春一 花甲的阿嬤,貫穿本劇的靈魂人物。
鄭花甲 本劇主角,即將滿28歲仍在唸大學,小時候被定為瑞安宮的乩童。
鄭爽 花甲的爺爺。

鄭光輝

排行老大,花甲的爸爸,瑞安宮乩童。
鄭光煌 排行老二,瑞安宮主委,亦是花明、花亮的爸爸。
鄭光仁 排行老三,越南臺商,娶越南籍妻子阿水。
鄭光昇

排行老四,繁星中學的校車司機。

蔡明華 光昇的妻子。
鄭光好 排行老麼,唯一的女兒,花甲的姑姑。
鄭花明

光煌大兒子,單親爸爸,育有一子耀揚,狂戀雅婷。

鄭花亮 光煌二兒子,與女友姿萱奉子成婚
林靜雲 花甲的媽媽,與光輝離婚。
鄭花慧 花甲的姐姐,18歲離家出走,與男友常輝同居。
方瑋琪 花甲的學妹,因扮相中性,常被誤會成男生。
李雅婷 花甲的青梅竹馬,媽媽是瑞安宮桌頭。
史黛西 光輝的情人,與光輝一同經營檳榔攤。
阮素春

越南籍,光煌為母親僱用的看護。

 

故事開頭從花甲阿嬤到臺北探望他開始,片頭短短幾分鐘就看得出阿嬤很疼愛阿甲,

然後也帶出瑋琪跟阿甲的好感情,作為整部片的前提,我覺得這很重要,也才能讓觀眾接受瑋琪為何願意回鄉下陪阿甲,

接著再從阿甲接到救護車司機打來的電話中,可看出阿甲與他爸爸光輝感情並不融洽,阿甲應該也很久沒回去鄉下了。

 

阿嬤的病危通知,讓所有在外鄉漂泊的遊子回來了;感情不好的家人在此時也不得不同聚一堂;

而主線劇情環繞在阿嬤究竟為何迴光返照彌留?她是否心裡仍有放不下的事情,所以走不了呢?

 

家人們開始透過指責別人的過錯來找出阿嬤彌留的原因:

光煌認為一定是光輝沒出息,花甲則認為可能是自己沒去當乩童,光仁覺得是光昇放不下喪子之痛,

而光昇覺得光煌根本不是真心關心母親,只是出錢請看護而已,而眾人甚至又怪罪是妹妹光好沒結婚導致母親放不下。

除此之外,花甲認為也可能是因為阿嬤沒能見到離家多年的花慧,又拜託花亮幫忙找出花慧的所在位置,

這部戲到最後都沒有透過阿嬤的嘴說出她放不下什麼,而是經由家族間的一次次爭吵去引出許多人的問題,

這種家人間的互動往來也正是這部戲的精彩之處。

 

一開始知道盧廣仲是主演時我非常意外,對他的印象只停留在歌手身分,沒想過他會演戲,

不得不說他的演出驚艷了我,他演戲的感覺非常自然,我特別喜歡看他演哭戲或悲傷戲的部分,

他不像一般人都是邊哭邊作表情邊說臺詞,他哭的方式是講完臺詞以後,才哽咽抽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哭過的經驗?應該有吧?

不管是爭吵還是想表達什麼,有時候講話的時候你是會抑制住哭泣的感覺才能順利把話講完,

而話說完以後,情緒滿了出來才會哭,這是我想表達的那種真實感。

有些邊說臺詞邊梨花帶淚的哭戲太完美反而太像在演戲了,

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得最佳新人獎,但我如果是評審會投給他,這種演出方式有種很清新的感覺。

 

另外本劇我最最喜歡的角色就是劉冠廷飾演的花明,他真的把鄉下痞子演得太精湛,我無法跟他本人聯想在一起,

他實在是演得太好了,無論是說話的腔調方式、表情、騎車的樣子,感覺他演出時身體就住著花明的靈魂,

在他身上我完全找不到演員本人的影子,覺得植劇場很多演員也許本來都不是明星吧,演出時少了偶像包袱都放得很開。

花明外表看起來雖然吊兒啷噹、粗枝大葉,內心其實還是有纖細敏感的一面,他把年輕不懂事的單親爸爸演出了層次感,

私心好希望劉冠廷能拿金鐘獎啊!!

 

其實這部戲的許多老演員的演出都很精采,蔡振南飾演的鄭光輝是個一輩子沒甚麼出息的人,

身為鄭家長子長兄,卻被自己的弟弟、姪子看不起,這麼衰尾的角色,竟然是讓一臉霸氣的蔡振南演出XD

我喜歡他在家庭聚會中,講話會一直眨眼然後看旁邊的樣子,這是因為內心自卑沒自信,沒辦法正眼看別人,

果然好演員就是連這種很細節的地方都會注意到。

另外我很喜歡故事沒有安排光輝與妻子林靜雲復合的戲碼,因為《花甲》的故事走得是寫實風格,不是偶像劇,

所以離異多年的夫妻不會這麼容易就再復合纔是符合真實社會的情節,

但是靜雲有回來送婆婆最後一程,家族裡的人也依然叫他一句大嫂,把她當自己人,

我覺得這些都有充分表達出臺灣傳統社會的親情羈絆。

 

當然龍劭華、柯淑元這兩位硬底子演員也都很精彩,他們講的臺語都很順溜,聽起來很舒服,

柯淑元飾演的光昇,因遲遲走不出喪子之痛選擇頹廢過自己的人生,也因此與妻子的感情生變。

有段我滿在意的場景想提一下,就是光昇有次趁無人之時,偷偷地把兒子的照片放在母親的衣襯內,

請母親到了那個世界以後,替他好好照顧兒子花詢。

這段讓人看了十分不捨,我覺得對既疼愛又放不下兒子花詢的光昇來說,他應該要能夠體會,母親如果能開口的話,

她一定也會很心疼又放不下這個久久走不出喪子之痛的兒子。

 

那個場景,我看到的是兩個不同世代的父母都放不下孩子的模樣。

 

當然,很開心故事的結尾,光昇終於學會放手了,讓悲傷的故事過去,看到他願意放下心魔,認真面對婚姻的裂痕,

與妻子明華溫和地談判離婚,並且展開新的生活方式,或許正是這個角色最大的成長。

 

而龍劭華飾演的光煌,是四兄弟裡面成就最高的,甚至可以競選為政治人物,而這樣的他同時也較看重名利聲望,

在故事前期這角色實在不算討喜,感覺他只在乎遺產分配、祖厝買賣這類的事情,也常與三弟光仁爭吵,

然而最後光煌看到二兒子花亮的荒腔走板,又聽見大兒子花明控訴自己對他的忽視與冷落,

他終於明白原來他與兄長光輝一樣,都是個失敗的父親,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都不夠關心自己的家人,

所以他最後放棄競選、放棄名利這件事,對光煌來說是非常不容易也意義重大的。

 

談談康康飾演的光仁好了,也許是另外三人的故事都太過搶眼深刻,光仁這角色顯得平面許多,

我甚至找不太到可以深談的點,不過我倒是滿喜歡他與光煌的一些爭吵對話,家人不正是這樣嗎?吵吵鬧鬧之後仍是一家人,

總覺得康康演的光仁是為了替這部戲增添一些活潑與趣味的氣氛,也許這點有達成就已算成功了。

 

再來兩位年輕的女主角方瑋琪與李雅婷,先講瑋琪好了,最初我以為她只是一個扶持著花甲的好朋友角色,

直到瑋琪在看見花甲與雅婷面露喫醋模樣時,才明白原來花甲根本不是魯蛇啊!身邊竟然有兩位小美女為了他爭風喫醋XDD

聽說瑋琪是原創角色,這個角色是很討喜的,她幾乎可說是無條件為阿甲付出,也是真正最關心阿甲心底想要什麼的人。

 

故事也交代了瑋琪為何總是中性扮相,帶出臺灣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的畸形文化,當然很高興最後看到父女之間的心結解開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父子對罵一鏡到底的經典畫面,花甲爸爸光輝以為花甲搞GAY的模樣實在非常詼諧逗趣,

蔡振南詮釋父親在"教訓"兒子的神情實在有夠傳神的,想到就會心一笑。

關於瑋琪這個原創角色我覺得戲份已是足夠的,只是感覺後期瑋琪轉變的速度稍稍快了一些,

突然看見瑋琪說話變得很可愛,且也打扮得相當女生真有點不習慣,有點好奇長年中性扮相的人,

真能那麼快就改變穿衣風格或說話方式嗎?或許只能歸咎於集數太短的關係吧!

 

至於雅婷與花甲算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好朋友,雅婷可說是很主動接近花甲,甚至說出想要跟他結婚的告白,

但根據雅婷最後在花甲閉關修練時的內心祕密告白,過去的陰影讓她拒熱情追求的花明於千里之外,

或許在她內心深處擔心相同的劇情再次上演,因此她根據過往被傷害的經驗,選擇相對安全的花甲。

她似乎是因為覺得花甲是個善良的好人,認為花甲絕對不會傷害她,只是這並不能證明雅婷是真的喜歡花甲。

也許雅婷也是在那番告白之後才能正視自己的心情,究竟喜歡誰又想跟誰在一起吧。

 

我其實一直很喜歡花明與雅婷的配對,非常希望他們能在一起。

因此看到花明吻了雅婷之後,雅婷崩潰哭著跑走的場景,真的跟花明一樣聽見心碎的聲音,

花明這樣的行為當然是不對的,但之後也才能反映出他怕雅婷生氣,甚至哭著求花甲要好好對待雅婷的反省與轉變,

他為了雅婷真的改變很多,也終於明白自己的不良言行會影響兒子。

看到花明去牙醫診所洗牙,洗掉的除了陳年舊垢亦是過往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很開心雅婷終於敞開心胸接受花明。

 

還有一個角色不得不提,那就是光輝的女友史黛西,我看見她初登場的時候,下巴差點掉下來,

她當年有飾演《麻醉風暴1》的宋邵瑩啊!!

我記得她在麻醉風暴飾演的形象是個溫柔的女生,到了《花》劇竟搖身一變成會喝斥臺語的超級鄉土味檳榔西施,

兩個角色差異實在太大,真的讓我再次對《花》劇的演員陣容深感佩服,每個都是硬底子演員,太會演了!

好喜歡史黛西對光輝的鼓勵:「人只有自己才能放棄自己!」,真的是很打動人心的一句話:)

 

《花》劇裡的角色幾乎我都很喜歡,甚至是越南籍看護阿春與阿嬤的互動,還有光仁妻子阿水,都是很棒的角色。

只有花慧與男友常輝的部分我始終無感...

不知道是不是演員演技不夠到位的關係,很多關於花慧的場景對白都讓我有出戲之感,

甚至原本應該也要成為經典之一的父女衝突場景(光輝上臺北找花慧回家鄉的那一幕),對戲的力道也完全不夠,

蔡振南把父親的無能與自暴自棄演得非常好,但花慧卻演不出她心中對父親的恨?愛?抑或是愛恨交加的那種複雜情緒。

或許是這齣戲的強大演員實在太多了,導致只要演技稍微跟不上就會非常明顯。

 

幾乎把所有角色都談了一輪了,最後想再講一個我最喜歡的場景,也就是花甲在喪禮上對阿嬤告別的那一段,

長達七分鐘的一幕,幾乎是完全獨白的方式,如此喫重的戲分又可說是整部《花》劇的最高潮,

我看得淚流不止,在那一刻我早已忘記他是盧廣仲,他就是鄭花甲,

他是那個用盡全身的力氣也要好好向從小最疼愛自己的阿嬤告別、道謝的鄭花甲。

 

講個比較私人的部分好了,大約四年前我的媽媽過世了,家裡排行最小的我,

不知為何卻變成是在告別式上向媽媽念禱文的人,那些一直來不及說出口,或是,從沒想過必須及時說出口的感謝,

在那一刻真的真的真的好希望對方能夠聽見,真的好希望她能回來,卻又希望她能安心放心沒有罣礙地離去。

那種心情,在看花甲念禱文的時候我又再次憶起,早已是淚流滿面,那一刻我不僅是觀眾,也是共享了一模一樣心情的人。

 

也許上面這段纔是我不得不為《花》劇寫一篇幾千字的心得文的真正原因吧。

 

《花》劇其實還有不少部分與我的家族有相似之處,只是牽扯太私人的地方就不便多說了,

只能說看見這齣戲的結局,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好的轉變,

每個人都在花甲阿嬤彌留的期間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無論是透過衝突或是陪伴,都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能看到這樣的故事結尾已經頗感欣慰。

 

在我寫完這篇的同時,《花甲大人轉男孩》早已上映又下檔了,找時間我一定會把電影版也看完的,

若能有一番感想再來寫心得文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