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因為習慣鏡頭買了d60和 d3s.

因為重量買了dlux.

後來發現萊卡真的值得擁有!


。上一代大 M 出類似的 M-D(type262)的時候我也不太理解,覺得你一個數碼相機為了「逼格」去了屏幕這不是扯淡+搞噱頭麼,但是當我用了 leica 3年後再來看 M10-D,會覺得如果手頭充裕一定會買的一臺相機。心路歷程大概是這樣的:最初買 Leica,是為了完成一個夢,當年拿起單反的時候人人都說 Leica 貴,Leica 好,大師都用 Leica,於是等自己攢夠錢了就買了。用徠卡拍照,沒有了之前用大法微單的時候的峯值對焦,手動對焦一開始也變得極不適應,黑夜裡對著黃斑擰老半天對焦環生怕對不準,對完焦還要去擰快門盤,好不容易擰完了人也走光了。一時間沒出過什麼好片子,非常沮喪。後來慢慢學著縮光圈、估焦、預設好曝光,拍的約拍越快,也不怎麼精緻的構圖了,看到想拍的舉起來就拍,拍完了也不回看,心態佛繫了。但是每次回去拿出卡在電腦上看照片,和當年拍膠片的感覺似的。後來慢慢拍的也少了,也不想把自己的照片往外發,感覺拍照這個事情和之前的理解不太一樣,至少從我個人來說我更享受的是按下快門的這個儀式,所有的手動配置是我與相機溝通的環節,我需要的是一個和我一起看世界的夥伴,按下快門是結束我與他的分享,而導出照片進暗房是他與我的分享,這兩個過程是可以割裂開來感受的,並且我很享受這種割裂感。因此,M10-D 這樣的配置就成了最吸引我的點,把那些沒卵用的數字界面拿走,多了過片桿這種沒卵用但是會讓你會心一笑的小東西,多有趣!正如上文所說,Leica 賣的是文化,不是實用價值。我對其的理解是它用手動的方式讓你把拍照速度放慢,讓你慢慢品你拍照的時候的內心的思考和你與相機溝通的過程,從這個點出發,拿掉屏幕著實是好事。

回過頭說裝逼的事,買 leica 怎麼裝逼啊,小紅標多少人不喜歡覺得太高調都給貼起來,再說買m10-d這種的正面看也看不出來和普通 m10 太大的區別的,給妹子拍完照妹子過來說要看看拍的咋樣難道還要在妹子像看 sb 一眼的眼神裏掏出手機連 WiFi 看麼……有裝逼需求的還是看看什麼鴕鳥皮愛馬仕特別款啥的吧,可以牽著姑娘的手讓她摸說你看這蛇皮就是不一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