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修國小校長黃榮森把教育融入鐵道文化,獲得師鐸獎殊榮。(記者顏宏駿攝)

2018-07-31 17:38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臺鐵員林舊火車站當年改建成高架時,員林市靜修國小校長黃榮森進入舊站內搬回數百件鐵道廢棄文物,系統性運用,把校園打造成彰化縣唯一的「鐵道文化校園」,把教育結合鐵道文化,讓學校成為教育界亮點,黃榮森也因此獲得教育部師鐸獎殊榮。

臺鐵員林鐵路高架化完工,2014年11月2日凌晨平面的舊站移往高架車站,換軌完成,代表舊站功成身退,此時後續的整理正要展開,當晚靜修國小校長黃榮森和家長會長蕭昆璋徹夜未眠,在員林舊站翻找堪用的鐵道文物,「這一晚改變了靜修國小往後的走向」,也改變了黃榮森的教育生涯,為他博得一座師鐸獎。

黃榮森說,蕭昆璋是營造小包,得知員林舊站有許多廢棄的文物,他們知會臺鐵員林站長張武宋,趁施工隊進駐前卯勁搶救可用文物。

他說,他們帶回近百件原本要丟棄的鐵道文物,整理、擺放於校園一隅,「原本只是覺得這些文物丟掉可惜」,沒想到,這些文物讓靜修國小成為全臺唯一的「鐵道文化校園」。

黃榮森說,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這些文物包括舊月臺燈箱、工作帽和帆布帽、桌椅、垃圾桶等等,整理這些文物的過程中,師生們深深愛上鐵道文化,許多想法不斷的萌發,最後形成「校園鐵道文化園區」雛形,又組成鐵道顧問團和鐵道文化工作隊。

黃榮森說,很多課程都可以跟鐵道文化沾上邊,而透過這些文物也可以讓員林人體驗昔日平面月臺的懷舊滋味,他說,都會小學要成為「特色學校」並不容易,靜修國小位於員林火車站附近,在舊站換新站時,剛好有抓住機會,接著靠很多好朋友的幫忙,纔有機會打造特色校園。

黃榮森說,他現在也被封為「鐵道學校」校長,只要一有活動,他就「變身」列車長,替來訪的貴客剪票,他從中體會到,文化教育就是像這樣「自然的融入」,小朋友也快樂的學習。

  • 靜修國小校長黃榮森把教育融入鐵道文化,獲師鐸獎殊榮。(記者顏宏駿攝)

    靜修國小校長黃榮森把教育融入鐵道文化,獲師鐸獎殊榮。(記者顏宏駿攝)

  • 靜修國小處處有鐵道驚喜。(記者顏宏駿攝)

    靜修國小處處有鐵道驚喜。(記者顏宏駿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