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老鐵們!在上一篇知乎處女作之後,很多朋友還是更感興趣在商湯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那今天就來簡單聊一聊吧,講真,我才來一年,真的有點班門弄斧了,不敢很全面的聊這個事。而且,我也不可能透露啥不能透露的東西(這話說的,我好像其實也並不知道啥機密東西...),那我只能憋著寫寫日常和自己的感想。如有不準確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希望能讓小夥伴們更全面的了解。

關於商湯研究院的大概,我覺得很贊同曉剛老師當初和我們的一些交流。商湯研究院最大的特點,也許也是和其他大公司AI Lab最大的不同,應該在於技術研發與產品落地的緊密結合。大概大家也是知道了,咱們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技術很強(論文發的一大片),但我想說的是,我們確實是在做實打實的技術研發,包括硬核的基礎研發(一定是有影響力的通用技術)和應用的解決方案(一定是解決現實真實問題的突破技術)。這裡應用技術我指的是對接業務線的實際問題開發,在學術上會有對應的問題與數據集。這些不同技術的負責小組,構建了各業務線背後強大的後端技術支持團隊。所以就直白來說,商湯研究院研究員,需要的不僅是對基礎單點技術的精益求精,而且慢慢的也需要對業務線系統有一定的了解,後期才能與工程商務團隊一起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

講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認知的商湯價值觀。很多人可能認為我們發了很多很多論文,是不是為了發而發。這裡我可以非常肯定確定的告訴大家,不是的,我們絕不是為了刷學術集精度而去做技術研發。剛剛說了,基礎技術與應用技術兩方面,我們的初衷一定是要能解決某一類通用問題或者具體實際問題,所以我們評價一個技術是不是有價值,一定是會看它在某一方面是否能真正解決一個問題,並實際驗證。從讀博到工作,讓我最大感受不同的是,之前刷的學術集到現實實際的問題相比,真的小巫見大巫了。實際問題中實在有太多複雜的因素導致問題,而這些都是需要通過方法探索來解決(這也是當時曉剛老師面試我時提到的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基本上實際問題能解決好了,性能基本也就可以吊打學術集方法了。過程中,產生了好的想法,我們會把方法總結出來,合適的時候才投稿論文。回過來說論文,不是說它不重要,我們還是很重視技術的產出,基本上很多學生想來實習,主要還是看到我司發論文能力很強(這都是由我們強大的技術沉澱出來的後助力),我們從不反對學生為了發論文來實習,學生們想做基礎研究,這是非常好的事,我們一定是大力支持。這些都是不矛盾的,因為所有的基礎技術研發,都將是未來新業務的強大驅動力。

如果說到工作的日常(這裡只代表我的情況,可能其他的大組會略有不同),基本上每周會有兩次小組會,一次在周一整體和mentor討論上周工作細節,同時制定一下本周工作計劃;另一次在周四,會是小組paper reading,大家分享一些有趣有意思的文章,同時也可以討論反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後每周周報周日交給mentor。當然,除了這些比較固定的,小夥伴們基本也都是隨時溝通討論的,這一點我覺得特別好,工作環境氛圍很輕鬆開放,沒有太多職級的禁錮,都是一群很年輕的小夥伴為了夢想一起共同奮鬥努力。不得不說一下,我司確實牛人大把的存在,技術領域問題,自己小組內無法搞定的,一定能有你能問的到的大神幫你看看。所以大家還是很友好的,都比較樂於助人,相互學習成長。

來商湯一年,如果說工作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感悟,真的印證了機遇與挑戰並存。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這波浪潮中,世界變化的太快了,一不留神,就可能掉隊。同時在商湯這樣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創業公司中,很多夥伴們都是非常聰明的年輕人,有激情有夢想,有敢於去迎接挑戰並承擔責任的勇氣與魄力。我覺得選擇一份工作,最幸運的事,莫過於能在過程中與公司一起成長。同時,能遇到一個自己佩服值得去學習的mentor/mentor的mentor,也是極幸運的。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挑戰,只願不忘初心,越戰越勇。

P.S.

隨著業務的拓展團隊的發展,我們也非常希望能有更多有共同夢想的小夥伴們加入我們,這裡有非常有愛的團隊,輕鬆的工作環境氛圍,豐富的團建活動,包吃,包健身房,每天也有不停歇的奶茶車,繼香港深圳上海喬遷新辦公樓之後,北京公司年中也會集體搬到新的寫字樓理想國際大廈。如果你覺得志同道合有興趣一起搞點事情,請發簡歷至[email protected]

關於寫這篇文章,肯定得有人說是為了PR而寫。怎麼說呢,不是也是。作為商湯的一員,內心有一種自豪歸屬感,寫一寫自己的感想,有何不可?那如果能讓有興趣了解商湯的朋友有機會從第一視角來看這個公司,何樂不為?我覺得我自己從來都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不整一些花里胡哨虛的東西,講我所見,述我所想。不了解的我不去黑,確實好的也不吝贊語。我想,務實開放,知乎該當如此。

2019.02.06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