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項羽霸王別姬被迫烏江自刎,終年三十一歲。我們看幾首詩,...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江東弟子今安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我們從這幾首詩里都看出了項羽如回江東,東山再起,天下事又未可知的看法。那麼項羽真的是無顏回江東嗎?個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小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一種英雄末路的凄涼選擇。我們回看一下當時戰況:發生垓下之戰是決定性戰爭,此時楚漢兵將懸殊不可同日而語,項羽被重圍,四面楚歌當夜走了項襄和項纏和季布,又去了虞姬,身邊只剩八百子弟兵(自江東起兵而跟隨,試想一個西楚霸王當時是何種感覺?)然後項羽於路斬殺漢軍逃至烏江僅有百十人,烏江亭長曰:江東千里,有數十眾,足以王。項羽曰:天意亡我,渡江何用。況項羽領八千子弟渡江而西,我一人獨歸,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乎?...我們分析一下,項羽起兵八年,這八千人應該是江東精銳,可說是起家的資本,現在只剩孤家寡人再回江東招兵買馬,已不可能,所有的金錢資本,政治資本,人員資本已隨著戰爭的失敗消失殆盡。再說項羽性剛爆烈,面子要強的很,說了一些怨天尤人的話。但其內心到了崩潰的邊緣,回江東已沒必要,所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深層原因是一種窮途末路的心理崩潰,又是一種怨天尤人的自我解嘲吧。謝邀!


簡單回顧項羽的一生。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末起義軍的領袖,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 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而後漢王劉邦出兵進攻項羽,與項羽展開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屢大敗劉邦,但彭越不斷破壞項羽的後方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又揮師南下,而項羽卻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項羽的一生充斥著個人英雄主義思想。在項羽發展的前期,個人英雄主義思想是一劑催化劑,幫助項羽快速成為當時最強的霸主。巨鹿之戰,以6萬對陣秦軍40萬,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要麼戰死沙場,要麼擊潰敵軍,憑藉出色的指揮才能,贏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彭城之戰,親率3萬騎兵對陣劉邦56萬,僅用半天的時間,擊潰劉邦大軍,斬殺10萬 餘人。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個人英雄主義思想也是項羽的最大弱點,中原逐鹿只知道一味地「單打獨鬥」,想以個人之力得天下,那最終只能是失敗。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鴻門宴不殺劉邦,後人多評價項羽為「優柔寡斷,婦人之仁」,我倒認為是「個人英雄主義」在作祟。宴席上殺劉邦不是大丈夫大英雄的作為。

回到主題,由可能一統天下到兵敗烏江,落差實在巨大,英雄主義思想也讓項羽不僅無顏見江東父老,更是無顏於天下,哀莫大於心死吧。


可以說項羽是在一種極度失落的心情中自殺的。項羽當時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沒有處在他這個位置根本無法理解他自殺前的心情。項羽是一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人物,所以在他的人生標杆中豎立起來的就是一種成功的英雄形象的人物。同時項羽也是一個極度好強的人物,這種人不允許自己失敗,失敗對他來說是一種恥辱。他不像劉邦那樣能屈能伸。劉邦為了活命連狗洞都鑽,但項羽不行。劉邦的人生觀是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再不行就耍一下無賴。但這些對項羽來說都非君子所能為,項羽是那種頂天立地打斷腿不能彎曲的那種人,這種人很容易成為悲情人物。

正因為兩種不同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命運。當時彭城兵敗,劉邦為了逃命連自己的兒女都可以不要。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比生存更加重要,為了生存連親生骨肉都可以拋棄,這種無賴精神雖然被後人所詬病,但對於劉邦來說都無所謂,命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他帶出來的軍隊只剩下一個人了,他也要逃了再說,在他心裡只要自己還活著就有希望。有一句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話放在劉邦身上一點都不為過。項羽就不一樣了,處處把自己標榜為英雄的人物一旦失敗了,沒落了,他的心情也會隨之崩塌。項羽帶出來的八千江東子弟,結果死的一個不剩,你讓他一個人回去,他會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如果換做劉邦,他會毫不猶豫的過江。江東不是還有數十萬老百姓嗎,整頓一下照樣是一個軍隊。所以在同樣一件事情上,項羽表現出「要臉」;劉邦表示「不要臉,要生存」,兩種不同觀念。人的生存之道是什麼?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無數個「項羽」,他們曾經成功過,輝煌過,但一夜之間打回原形的,很多人接受不了現實而心生悲情選擇輕生,人生最難熬的時刻硬是沒熬過去,熬不過去的最後都成了項羽;熬過去的或許會成為劉邦。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讀歷史不是為了讀精彩,而是能在歷史故事中悟到人生的真諦。項羽如果渡過江東以項羽的能力不是一點希望沒有,只是項羽過於看中面子。所以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候並不是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只要熬一下,或許曙光就會出現。


當然不全是。虞姬死了,生無可戀。項羽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從鴻門宴中放過劉邦就可以看得出來。虞姬作為項羽最愛的女人,項羽對她的感情可以說是相當的深厚。自己最愛的人都已經自殺了,那麼自己活在這個世上還要什麼 意思,所以項羽不肯過江有一大部分原因的因為虞姬的關係。過去了也沒用。就算項羽過了江東命運也不會改變,你項羽能過江東劉邦也可以。項羽要是逃回江東,劉邦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率大軍過江,不會給項羽喘息的機會。項羽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的組織起軍隊抵抗劉邦是不可能的,到時只會讓自己的老家江東被強拆,死的江東子弟會更多,整個江東都會生靈塗炭。項羽已經覺得自己對不起他們了,所以不想讓再讓他們受苦。總的來說,項羽真的不愧是霸王,他重情重義,但是正是因為這一點,被劉邦利用。如果在鴻門宴上,項羽能下定決心殺劉邦,或許歷史就要被改寫,項羽不像劉邦一樣,連自己的老婆都可以丟。如果人物轉換,項羽把劉邦逼在烏江邊,劉邦肯定會渡江重新再來,可是是劉邦逼著項羽,項羽不願退回去,只能自殺。項羽用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讓後代人永遠記住了他...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少年時項羽見到秦始皇出遊的隊伍後說:「彼可取而代也」。

就是說項羽其實從小就心存大志,後來項羽起兵反對暴秦,在項羽與劉邦的合力攻打下,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之後,項羽與劉邦展開了楚漢爭霸,最終的結局是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奪得天下。那麼項羽自刎,僅僅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嗎?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麼項羽自刎還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江東雖有將士,但民心已失,難東山再起。(項羽劇照)

經過最後的激戰,項羽帶出來的江東子弟兵幾乎是全軍覆沒,不過項羽的老巢在江東,在那裡他還有士兵、錢糧,那麼項羽為什麼不返回江東以求來日再戰呢?

項羽這次的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個人的一些性格缺點,他的做法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寒心。項羽帶出去那麼多江東兵,如果只有他一人回去,恐怕江東將士再也不會相信他,不願意隨他出征了。

兵敗後的項羽其實自己也意識到,就算是江東恐怕也沒有多少人會支持自己了。這也是他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項羽劇照)

第二,身邊無謀士、良將,無法與劉邦對抗。

項羽帶出來打天下的都是手中的王牌兵和金牌謀士,鴻門宴之後,范增也對項羽徹底心涼了,范增離開後,項羽就像是雄鷹失去了臂膀。

之後的戰爭又讓項羽失去了一大批良將,項羽來到烏江邊時,就是一個光桿司令了,就算是他回到江東,徵集到了一些士兵,可是那些良將和謀士哪能一時找到。而此時劉邦手下可是有張良、蕭何等謀士,韓信、樊噲等戰將。

(項羽劇照)第三,自身高傲的性格,讓他難以接受失敗。

項羽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可以說是有種天下無敵的感覺,項羽這人本來也十分高傲,他壓根就不把劉邦放在眼裡,才會在鴻門宴放走劉邦。

兵敗後,項羽一下從雲端顛到了深谷,他內心的那種悲痛是常人無法體會的,最終他選擇自殺來自我解脫。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西楚霸王還真是一代英雄。


項羽在烏江自刎是有多種原因的,其中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只能算作其中一個原因,其自刎有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首先是其性格造成的悲劇。項羽是那種只能站著死不能跪著生的人,他在整個戰爭的過程中,其性格缺點顯露無遺,無論在哪個階段,或者遭遇什麼事情,項羽都是站在上風頭,頤指氣使,別人的意見很難聽進去,只要自己認定的那就去干,所以,在面對四面楚歌,愛姬虞姬自刎而死的時候,他對目前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難以接受,在面對自己絕望時他選擇自殺。大丈夫認可死也不丟面。

2. 其次是其認識到自己即便回江東,江東父老也不會再擁護他。這是由於項羽心狠手辣的特點決定的,在項羽攻破一個城池的時候,他多採取屠城的辦法,很多無辜的百姓都死在他的刀下,這種濫殺無辜的做法引起了眾多人的憤怒,其根本就沒有群眾基礎。在其江東父老必然也會知曉此事,對於項羽會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對於這麼個殺人如麻的鄰居,江東老鄉是不會支持他的,其也不會東山再起。

3.第三是不能知人善用,即便回江東也沒有人才跟隨他。縱觀項羽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會知人善用,韓信曾經是他的部下,不受重用投向劉邦,唯一始終跟隨他的范增最後也離開了他,說到底,他現在即便仍然擁兵無數,但實際上他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沒有朋友,只有敵人,面對這樣的局面,其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4. 第四是劉邦已成氣候,已取代他成為天下最有勢力的隊伍,而且除了劉邦之外,被項羽分封的那麼多王也都成了一定的氣候,項羽再重新來過,其幾乎很難在眾多敵對勢力中再次崛起。何況劉邦及其他王對其積怨已久,恨之入骨,如果再重新來過,我相信他們仍然會齊心合力首先將項羽消滅掉。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項羽怎麼想他最都沒想出活路來,其最終結果都是失敗,再加上他的性格剛烈,只有死路一條。


是的,驕傲的人不允許自己失敗


你去問他本人嘛……


就算項羽回去……………………劉邦會善罷甘休?! 就算你虎入山林龍歸大海,一樣能捉住你!大勢已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