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律藏

中,都記載了佛陀時代比丘集體被外道殺害事件,雖然各律藏的記載各有差異,但大致經過都一致:

1.佛陀傳授了觀不凈三昧,比丘們修習後厭惡自身,好多比丘「自斷命、相互斷命」(《南傳大藏經·律藏》),「有以繩自戮。飲服毒藥。以刀自害。投坑赴火。自殺者眾。」(《摩訶僧祇律》)「比丘發心。欲死嘆死求刀自殺。或服毒藥。或有自系。或投高崖。或有比丘轉相害命。」(《十誦律》)......

2.有比丘告訴一個外道沙門:"你把我殺了,你就可以把我的衣缽拿去",外道沙門依言將其殺害。然後外道沙門在魔波旬的教唆下,又連續數日大量殺害其它比丘。

.被殺僧眾應該都是主動接受外道沙門的殺戮,而非外道沙門惡意加害:

《戒因緣經》房房中諸比丘出。詣沙門崛比丘所。作是語。能取我輩殺斷命者。當僱卿三衣。

《十誦律》時諸比丘勤修不凈觀故厭惡臭身。從住處出至梵志所贊言。善人可斷我命。

《四分律》時有未離欲比丘。見勿力伽難提比丘甚大怖懼毛豎。勿力伽難提見已語諸比丘言。汝等勿懼諸根未熟未任受化。須待成熟當來相化。(未離欲比丘看見殺人的外道,表現出恐懼,外道就告訴他「諸根未熟」,要等到諸根成熟再來「度化」)

......

3.外道沙門殺害比丘的數量,按不同律藏的記載,可以有兩種理解:

(1)一共殺了60個比丘,如《摩訶僧祇律》:」鹿杖外道前後所殺者。非是一人二人三四五人十人乃至六十人「。 《戒因緣經》「時沙門崛比丘執利刀殺一二三四五乃至六十比丘斷其命。十比丘斷其命。」《十誦律》「時彼梵志尋斷其命如是二三乃至六十。」

(2)每天殺害比丘的數量日益增多,最後一天殺害了60個比丘,如《四分律》「時勿力伽難提比丘或日殺一比丘或殺二三四五乃至六十人」,《南傳大藏經·律藏》「一日奪一比丘之命,一日奪二比丘之命,一日奪三比丘之命,一日奪四比丘之命,一日奪五比丘之命,奪十比丘之命,奪二十比丘之命,奪三十比丘之命,奪四十比丘之命,奪五十比丘之命,於一日奪六十比丘之命」

如果按第二種情況分析,那麼被殺害的比丘數量應該在200人以上

4.按各種律藏的記載,都可以推知殺戮的過程持續了數日,但各種律藏都沒有明確記載天數,唯《摩訶僧祇律》說:「半月之中乃至六十」

按《四分律》記載,其情景慘不忍睹:"時彼園中死屍狼藉臭處不凈狀如冢間。時有諸居士禮拜諸寺。漸次至彼園中見已皆共驚怪譏嫌言。"

5.佛陀在十五日說戒時,發現僧眾減少,詢問阿難原因,阿難才把事件前後經過告訴佛陀,接下來佛陀叫阿難召集僧眾,講了兩件事情:

(1)介紹了安般三昧法,也就是觀呼吸的禪修方法,這應該是終止了推廣「觀不凈三昧」的修習方法,以安般法代之

(2)制定了不得斷人生命的「波羅夷」

對於這一慘案,各大律藏的記載雖然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但基本經過都一致。關於這一慘案,讓我產生若干疑竇:

(1)發生這一慘案的根本原因,是比丘們修習了觀不凈三昧,導致厭棄生命,而希望通過自殺或被殺戮而解脫。這是否是由於修「觀不凈三昧」發生了偏差,或者用現代的話說是「走火入魔」?

(2)佛陀為何沒有預見到「修習觀不凈三昧」可能出現的自殺傾向,而提前採取措施?為何僧團中已經出現有僧人自殺的事件時,佛陀沒有幹預,直到在「布薩日」僧眾大量減少的情況下,佛陀纔出面幹預?

(3)這些自殺、主動引頸就戮的僧眾是否有過失?按佛教的理論,是否影響其證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