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張

文旅

之行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2張

《內地—東盟博覽》“文旅版”4月刊內頁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3張

侗族大歌

蟬兒在哪看不見,滿山滿嶺蟬歌聲

蟬兒將歌來對話,歌中藏有萬千情

人間戀情如蟬兒,相思不斷歌不停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4張

本文首發於《內地—東盟博覽》

“文旅版”4月刊

撰文:黃月芬

內容有調整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5張

在內地西南部廣西、貴州、湖南交界的侗族聚居區裏

流傳着一種神祕而迷人的天籟之聲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6張

三江鼓樓前,侗族歌傳唱

它傳唱千年,沒有伴奏卻無比動聽

它是詩歌,亦是歷史

從鳥叫蟲鳴到婚喪嫁娶

從修身養性到道德禮俗

侗家人的萬事萬物

都在歌聲裏娓娓道來

這一傳唱千年的集體記憶,人們稱之為“侗族大歌”

打破西方的“傲慢與偏見”

侗族人是天生的百靈鳥,在他們生活的古老寨子裏,一年四季都飄盪着動聽的歌聲。

“漢字有書傳書本,侗家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

因為沒有文字,那些古老的宗族歷史、生活文化、世代習俗都被侗家人唱誦到侗歌裏,像史詩一樣世代相傳。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7張

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圖源:網絡)

侗族大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百越人曾留下《越人歌》等傳世佳作,侗族就是百越的一支。

對侗族大歌最早的文字記載來自於宋代著名詩人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其中描述了“仡伶”(侗人)集體唱歌的情景:“農隙時至一二百人為曹,手相握而歌,數人吹笙在前引導之。”

雖然侗族大歌傳承千年,寓意豐廣,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侗歌一直只傳唱在大山深處的侗寨裏,不為外人所知。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8張

侗族大歌傳統表演(圖源:網絡)

直到1986 年,一個偶然的契機,才讓世界認識了侗家人的天籟。在當年的巴黎金秋藝術節上,侗族大歌亮相之後,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打破了西方音樂界對內地民歌沒有多聲部唱法的古板印象。

如今,侗族大歌在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的梅林、富祿等柳江沿岸地區保存得最為完整,曲目數量繁多,且仍然帶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9張

2006 年

由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申報的“侗族大歌”被列入內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 年

9 月30 日,貴州侗族大歌又被批准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鼓樓:千年侗歌的傳承之地

侗族有三大寶——鼓樓、大歌、風雨橋。這“三寶”可以說是侗族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縮影。

其中,鼓樓是文化傳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所。在舊時,鼓樓的功能除聚眾議事、傳遞信息和報警外,平日裏如果有外寨歌班來訪,主寨的歌班會邀請對方在夜間進入鼓樓唱歌。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0張

貴州肇興侗寨夜輝煌(圖源:網絡)

夜幕來臨,雙方歌班雙雙進入鼓樓,在專設的長凳上面對面排坐着,全寨男女老少圍在鼓樓周圍觀看。

歌唱開始時,先要由主隊帶頭唱起迎客內容的歌,客隊則回唱《贊鼓樓》,當這兩首寒暄性質的禮節歌唱完後,才進行正式的大歌對唱。

之故此把贊美鼓樓的歌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是因為他們認為贊美了鼓樓,就等於贊美了這座鼓樓的主人。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1張

鼓樓內部結構(圖源:網絡)

歡歌:侗族的集體記憶

侗族是一個團結、愛好拍拖的民族,有着集體做客的習慣。侗族之故此能創造出震驚世界的侗族大歌,這與侗族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2張

侗族表演——蘆笙演奏

“外嘿”是侗族一寨子集體出動到另一寨子做客的傳統習俗。這多發生在農閑季節,一般由一個村寨向另一平日有姻親來往的村寨提前發出邀請。

到時,客寨帶上代表本寨歌唱水平與實力的歌班和戲班前去做客,攔路歌、踩堂歌、喝酒歌……熱鬧個幾天幾夜。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3張

三江風雨橋前迎客來(圖源:網絡)

這期間,侗族大歌可以算是整個音樂展演過程中的重頭戲,進鼓樓後,戲臺上演侗戲,夜裡青年男女唱牛腿琴歌、琵琶歌等等,“行歌坐夜”便由此而來。

三江梅林鄉的傳唱

歌師,在侗鄉是深受民眾歡迎和尊重的羣體。他們走到哪裡,就將歌聲和歡樂帶到哪裡。

在被譽為“內地民間藝術之鄉 ”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梅林鄉新民中寨,一位名為吳光祖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大歌的國家級傳承人,從13 歲便開始學唱侗族大歌,一唱便是60 餘年。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4張

梅林鄉航拍(圖源:黔東南文化)

“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能拯救這一項瀕危的民間藝術,通過侗族大歌的廣泛傳唱,塑造侗鄉良好的社會風尚。”在吳光祖的眼裡,大歌的傳承與發揚,就是他的全部。

“若不唱歌青春好像流水過,人過三十好似綠葉變枯黃……”這是侗族大歌中一支曲子的歌詞大意, 充分說明瞭侗族對於歌曲的熱愛。願這悠揚、神祕、宛如天籟般悅耳的旋律能在世間不斷地傳揚下去。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5張

END

部分圖文來源於《內地—東盟博覽》

“文旅版”2019年4月刊

編輯:覃穎敏

審定:林 涵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6張

侗族大歌,“古夢邊緣”的天籟之音 財經 第17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