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登陸中國,也就一百多年。

可是清末民初,它的熱鬧程度就已經和現在差不多了。

好好一個宗教節日,是怎麼在中國變成全民狂歡節的?

下面就讓視知TV幫你解開這個答案吧~

· 溫馨提示 ·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98047749948182219, "vid": "9c6e11603b2d4278b99fc68268d25287", "vu": "9c6e11603b2d4278b99fc68268d25287", "duration": 145,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2677962792367498832, "neardup_id": 6402682563411238257,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5498469.0},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8136160.0},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4593867.0}}, "vname": "u6d0bu4ebau7684u5723u8bdeu8282uff0cu662fu600eu4e48u5728u4e2du56fdu6d41u884cu8d77u6765u7684uff1f.mp4", "hash_id": 993223423312299603, "status": 0, "media_id": 50444024134, "thumb_width": 640,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fe60002bd1755c1b5d5", "thumb_width": 640}], "item_id": 6502332588672156174, "user_id": 50367765870, "thumb_url": "509e00032e864abbe2b2", "md5": "c5882365d1aba45da167dfb7258c522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509e00032e864abbe2b2", "src_thumb_uri": "509e00032e864abbe2b2", "sp": "toutiao", "group_id": 6502332588672156174} --}

這裡是文字版


聖誕節登陸中國,大約有一百五十年歷史。

早先,只有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的外國人過聖誕,參加慶祝活動的人也不算多。

隨著沿海口岸逐漸「被開放」,滿大街的教堂、外國人越來越常見。

這個洋人的「Christmas」,也越來越流行。

到了清末,中國人慢慢地愛上了聖誕節。

1898年聖誕,光是上海虹口的一個教堂,就吸引了三千多人來玩耍。

本來宗教氣氛很濃的聖誕節,到底是怎麼受到中國人喜愛的?

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教會的世俗化努力;

二是商家藉機打造購物節。

民國初年,上海教會在聖誕節前後演滑稽劇、辦演唱會、搞文藝遊行,還派出聖誕老人送禮物。中國人愛看熱鬧,很快就參與進來。

到20世紀20年代,上海的聖誕節,已經各國人民「普天同慶」了。

不光百姓們喜歡過節,各家公司也盯上了這個歡樂的商機

而能做商品代言人的,自然是可愛的「聖誕老人」。

20年代的馬玉山公司,從十二月初開始,就連著二十多天在《民國日報》上打百貨廣告。

● 馬玉山公司陽冬禮品廣告,載《民國日報》,1920-12-25

中德商店則在《申報》上用聖誕老人吸引消費者,說送玩具給孩子,能培養小孩的好奇心,送禮物給親友,能聯絡感情,對國家社會都有好處。

● 中德商店廣告,載《申報》,1923-12-24日,第15版

人人都愛買東西,從激發購物慾的能力上看,民國的聖誕節和現在的雙十一差不多

全民狂歡商業廣告的推動下,聖誕節的熱度年年飆升。

到了四十年代,從上海、香港、桂林到重慶,到處都洋溢著歡度聖誕的喜慶氣氛。

反倒是曾經習俗很複雜的傳統節日冬至,被人們過得越來越敷衍。

新中國成立以後聖誕節有三十年的時間無人問津。

直到1979年,深圳、廣州、福州、上海等地的一些教堂和大飯店才重新辦起了慶祝活動。

從這以後,中國從大城市到小村鎮,越來越多人愛上了張燈結綵過聖誕。

參考資料:1.邵志擇:《從「外國冬至」到「聖誕節」:耶穌誕辰在近代中國的節日化》,載《學術月刊》,2012(12)2.邵志擇:《「聖誕老人」在近代中國的流行及其商業化利用》,載《史林》,2016(2)3.《人民日報》(1946-2016)電子資料庫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片面。我們中國人不過聖誕節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如果要過節光是中國原有的那些節日就夠你忙的。還來這麼多洋節日。但洋節日這麼多肯定有它存在的原因。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也有信仰耶穌的,這些人要過聖誕節。這個群體的民眾還不少,特別是在清末八國聯軍前後為了讓殖民事業進展更加順利,歐美派出了大量的傳教士來華傳教,使得信仰耶穌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民眾更多。這一群體的力量不可忽視。

二、商家為了讓自己生意更好也有意提倡。反正不管什麼節日,只要是節日通常都會帶旺生意。那就多多益善吧。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就像雙十一、雙十二、年貨節、六一八等等專門為商業活動設置的節日。

三、趨吉避凶心裡在作怪。一些人認為外國人信仰的神在清末時打得中國節節敗退,那麼外國人的這個神比中國自己的神的神力要厲害。信它比較靠譜。也許外國的這位老大更能罩得住自己。只是我在想,歐洲人的上帝如果在歐洲人與中國人打仗的時候,他是幫歐洲人呢還是幫中國人?

四、一些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被西方同化了。我們穿西裝,學英文,開洋車。使用的幾乎大部分現代工具都是西方發明出來的,同時我們還學習了西方的哲學,西方文化,最後迷迷糊糊就接受了西方的上帝。

五、民族自卑心理和崇洋媚外心理導致的。反觀歐美,直到近幾年才比較重視中國春節這個節日,為什麼以前他們欺負中國的時候不重視中國春節?

六、中國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性導致的。中國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創新的同時也不斷地吸收外來文化,其中就包括外來宗教。不少外來宗教到了中國後不斷被內化。變得跟它發源地的教義有點不一樣,變得比較容易被中國人接受。比如佛教現在不少人還認為這是中國本土教派,其實不是,這是印度那邊過來的。剛開始到中國這邊的時候其實不少人還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這佛教認為一切都是虛無。那麼既然什麼都是虛無,民眾信仰你能得到什麼?搞得好多和尚差點餓死。後來不知道哪個比較厲害的和尚發明了佛這個字來代表虛無。於是瞬間顯得虛無很高大上。於是佛教逐漸實現盈利。或許經過一段時間後中國大部分民眾對聖誕節的抵觸心理會想對待佛教一樣逐漸沒有了。

七、認為聖誕節是比較時尚的節日,比較現代化的節日。雖然基督教天主教在近代史上來華傳教的目的很齷齪,但是不少年輕人還是樂意把這個節日跟現代化聯想在一起,甚至認為過中國傳統節日是老土,過洋節才洋氣。

八、一些人只為找個理由跟情人親人朋友聚一聚,管他什麼節日。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伊人。

九、一些原來被殖民時間比較久的地區已經很習慣了聖誕節,突然不讓過聖誕節反而不習慣。

以上的種種理由足以讓聖誕節在中國逐漸流行起來。而且聖誕節現在已經算是中國很普遍的節日了,即使你心裡很抵觸也沒法改變這個事實。我們最多也只能做到自己不過這個節日。可是當你的朋友這一天跟你說聖誕快樂的時候你要怎麼回答呢?


這個問題和問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元旦節是一樣的。中國有自己的農曆新年,但新年元旦更重要,因為過了這一天,你去年欠的帳和沒收的款就進到第二年了,還存不存在都兩說。

聖誕節到今天已經是信不信基督的人都知道的節日,假如是在基督教地區,滿街的節日氛圍,你不過也得過。在國內,會有商家搞出若干節日賣點,促銷什麼的,不自覺的也跟著過了,雖然其實大家什麼也不信,聖誕節最重要的環節互贈禮物和家人團聚也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在很多地方,大量精力旺盛的年輕人把概念中的各種外國節日拼湊在一起,使聖誕節變成了狂歡節,這些年輕人多是異地務工者,或者高校的學生。他們在城市廣場喧鬧,互相噴射雪花,揮舞著充氣的撒旦武器,盡興後留下滿街的垃圾,還時有打架鬧事傷人致命的事件發生,於是,一到這種節日,政府很緊張,正常的市民對此嗤之以鼻,聖誕節在中國就變成笑話了。加之門店生意的普遍衰敗,在雙十一,雙十二這些節日面前,聖誕節的商業效果已經無地自容了。

當然,家裡有小孩,或者自己有個曖昧對象的那種,聖誕節作為借口,送送禮物,大家在冬季想像一下美好的事情,也沒什麼不好。並沒有什麼為什麼中國人要不要過什麼節的問題,現在在中國,信基督的人數都快趕上什麼都不信的了。還有很多中國人什麼節都不過,心情一好天天都是節日,心情不好么天天都是過坎。


四個字:崇洋媚外!想想八國聯軍,想想圓明園!外國人可以過春節可以過中秋,因為我們沒有侵略過他們!我們被侵略過,侮辱過,西方國家依然瞧不起華人,為什麼?我來回答你一個字:賤 有一部分人太賤,比如前段時間三十多位去韓國旅遊打著中韓破冰的旗號,我想說你爹媽沒給你脊梁骨嗎!


家門口朝鮮有爆發二次戰爭的可能,釣漁島台灣南海平安否?強盜賊心不死,吃個蘋果就平安,何等幼稚! 民族的尊嚴,民族的驕傲,來自領袖們的指引,數萬萬先輩的犧牲換得!當今的教肓,當今的媒體,不應該省省啊?!敬禮!偉大的領袖們!敬禮,英雄的人民子弟兵!洋鬼子及洋鬼子的孫子才過什麼生蛋節呢!沒有人民解放軍的日夜堅守,鬼子早已進村了。是中國人就過好中國節!向日夜堅守在祖國的北土南疆的英雄的人民子弟兵致敬!


西方的節日香噴噴,在年輕人群中最流行,未辦法,與世界接軌,同世界融合。

今晚稱平安夜,孩子們戴著聖誕老人帽,唱著聖誕歌曲,還叫我和老伴每人吃了一個"平安"蘋果,看著孩子們互送小禮品與食物,又蹦又跳,高高興興,此時此刻的情景不正是作長輩的我們,最想看到的畫面嗎,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幸福生活。

說實話,對西方的聖誕節一知半解,糊裡糊塗,談不上喜歡,更稱不上接受,反之,只要晚輩們開心又快樂,管他是哪家興的節日呢?


關於「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聖誕節」?我想告訴你、主要是聖誕節里有一個樂呵呵的、慈祥的、和藹可親的、戴著好可愛的紅帽子的聖誕老人。這個聖誕老人會給小朋友們帶來開心與快樂、聖誕老人每年都有聖誕禮物送給小朋友們、凡是見過聖誕老人的小朋友、都喜歡聖誕老人。

但是、中國人過聖誕節、與耶穌什麼的沒有關係、不需要去了解外國聖誕節的來龍去脈、也不需去了解耶穌是何人。小朋友只喜歡聖誕老人、聖誕節一到、小朋友們就開心快樂。

聖誕老人喜歡小朋友、小朋友喜歡聖誕老人、這就是中國最真實的聖誕節。


這個話題很好,國家應該號召國人討論討論。應不應該保護祖國民族的傳統文化,西方很多文化與我們文化是對立。

改革開放,年輕人對西方文化的新鮮感,但習慣了,就容易形成文化,而年輕人對本民族的文化感覺過不過無所謂了。所以國家應該對本民族文化理念大力宣傳,五千年文化的傳承是中華大帝生存的根本,希望年輕人對祖國民族的真愛,就從重視民族文化做起,今天的榮譽感能讓我們的子孫萬代享受下去,我堅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聖誕節並非中國人願意過,而是由商人為了獲取更多的收益而興起的,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引進了一大批處國商人如:老佛爺商場、沃爾瑪超市和百貨公司,佳樂福超市等等。外國人過聖誕節,老扳是外國人,在聖誕節之時外國老闆能不過嗎?減價促銷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青睞,好像中國人也非過聖誕節似的。當然,確有一批忘祖被宗的敗類積極追隨過節的。

近代史我們中國人民受盡了西方列強的壓榨,一件件羞辱史瀝瀝在目,只要有點骨氣的決不會忘記歷史的仇恨。

我們也不是排外主義,尊重世界各國人民的傳統節日,但不要借題發揮誘導中國人非得過什麼非中國的節。改革開放,不反對外國人在中國過外國節。


問題問的有點絕對。

不說別的,在農村,很多年長的人連聖誕節是什麼都不知道,遑論過聖誕節。

聖誕節最基本的解釋是,耶穌的誕辰日。而耶穌生活的年代,等同於我國歷史上的西漢末年,那時,我們和西方的接觸才剛剛開始,還是間接接觸。於根源情理上來講,聖誕節跟我們沒有一毛錢關係。若說外來宗教的影響,佛教對我們的國家影響最深,跑題不多說。

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應歸功於某些無利不起早的商家,然後蔓延至校園,最後在整個社會開枝散葉。當然,和歐美文化在如今世界佔主導也有一定關係。

學生時代,我也過聖誕節,身邊的同學都過聖誕節。過聖誕節,不是對西方文化從本質上認同,而是一種從眾心理在作祟,人云亦云。一直沒搞明白,平安夜為什麼要送蘋果,不論個大個小,都是兩塊四一個,愛買不買。為了心愛的姑娘,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