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 彭子蘇

(健康時報記者 齊鈺)弱視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發育性眼病,發病率在3%左右。在很多人印象中,弱視是不可治癒的疾病,其實,在視覺發育關鍵期內進行有效治療,弱視患者的視覺功能是完全可以康復的。

孩子治弱視有個關鍵期!一旦錯過這個時間,終身都悔恨!

兩歲前視覺發育最關鍵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看東西的能力比較差,因爲視覺系統還尚未發育成熟。出生以後,在正常的光線及視覺圖像刺激下,視路的形態和功能才能不斷髮育和完善。在這個時期,視覺系統對異常的視覺刺激也非常敏感,這個時期稱爲視覺系統發育的敏感期,大約指從出生到10歲左右。

從出生到2歲是人類視覺系統發育最快的,對環境的變化最敏感的時期,又稱爲視覺發育的關鍵期。

因此,如果在視覺發育的過程中,眼睛受到外界或自身的影響,得不到正確的光線或圖像刺激,或視網膜成像不清晰,大腦就不會再主動使用這隻“不好的”眼睛,導致視覺系統的正常發育收到了幹擾,形成弱視。因此,弱視是一種功能性疾病,通過在視覺發育關鍵期內的有效治療,可以讓視覺功能完全康復。

弱視類型分四種

影響視覺發育的原因包括:眼睛偏斜,較大度數的屈光不正(遠視、散光、近視)或屈光參差,角膜混濁、先天性白內障,完全性上瞼下垂(上眼皮下垂完全遮住瞳孔)等。

根據這些不同的原因,我們將弱視分爲:斜視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

發現弱視看五點

怎樣知道自己的眼睛有沒有跟正常的同齡人一樣呢?除了到醫院做檢查,一些生活中的現象也可以幫助及早我們發現弱視。

1、兩隻眼睛注視的方向不一樣

比如“對眼、斜眼”,有可能是一隻眼,也可以是兩隻眼,可以是往內偏、外偏,甚至上下偏。如果是出生6個月以內就發現眼睛偏斜,則發生斜視性弱視的機會比較大。

2、看東西眯眼

看東西時喜歡眯眼、歪頭、眨眼、揉眼、或看電視總喜歡湊得很近,這通常表明有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性弱視。

3、眼睛顏色不正常

患有形覺剝奪性弱視的眼睛外觀上可能存在異常。比如黑眼球中間發白,或者兩個瞳孔顏色不一致,應該請眼科醫生檢查除外先天性白內障、角膜白斑,甚至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些疾病。

4、兩眼視力明顯不同

屈光參差性弱視因爲只有一隻眼睛視力不好,好的眼睛仍然可以看清,所以自己和家長通常難以發現,一般需要通過醫院檢查或者查體發現。我們可以通過交替閉上一直眼睛來對比兩隻眼睛的視力水平,如果兩隻眼的視力明顯不同,那要警惕屈光參差性近視的可能。

5、不喜歡中、近距離的學習或活動

比如看3D電影會頭暈,或者看不出3D電影的立體效果,比如看書時總覺得無法集中注意力,感覺字會跳行,需要用手指指着讀等雙眼視功能異常的表現也要考慮弱視的可能。

弱視治療越早越好

弱視通常需要綜合治療。首先應該儘早去除造成弱視的原因,比如有較高屈光不正或屈光參差的眼睛,需要通過戴合適的眼鏡來矯正,而對於有斜視或白內障的眼睛,則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矯正斜視或摘除白內障。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需要積極促進視覺的再發育和恢復。

常用的促進視覺發育的辦法就是遮蓋療法。遮蓋療法是通過遮住視力較好的眼睛,強迫大腦去使用弱視眼注視,給予它有效的視覺刺激,如同“用進廢退”的原理,讓弱視眼睛得到充分的鍛鍊和使用,從而達到提高視力的目的。

同時,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視覺訓練,尤其是要求精細視力的近距離活動,比如繪畫、穿針、剪紙、閱讀等,讓大腦學會使用自己的眼睛,並讓雙眼能夠和諧的共同工作,並建立立體視覺。另外,還有藥物壓抑療法、視覺刺激療法、旁中心注視治療等輔助治療方法。

一般來說,弱視治療的時間越早越好,如果錯過了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那治療就很難再起到較好的效果了。這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玩的橡皮泥,我們的大腦在發育早期就像柔軟的橡皮泥,你捏成什麼樣它就變成什麼樣,而等到後來橡皮泥變硬了,定型了,想再改變它就十分的困難了。

編輯:鄭新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