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買一個出去旅遊用的廣角鏡頭,目前這支鏡頭已經發布了,在索尼 16-35 f/4和這款鏡頭之間糾結,想知道這款新鏡頭表現如何?

鏡頭規格:

鏡頭結構:11組13片(包括2枚GM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2枚LD低色散鏡片、1枚複合非球面鏡片以及1枚XLD超低色散鏡片)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22

光圈葉片數:9

最近對焦距離:0.19m(17mm端)/0.26m(28mm端)

最大放大倍率:1:5.2(17mm端)/1:6(28mm端)

濾鏡尺寸:67mm

鏡頭尺寸:φ73 × 99mm 鏡頭重量:420g


本文有讚賞,有隱憂,詳見下文:

首先恭喜騰龍發布眾人期盼已久,也很可能會被買爆的新鏡頭:索尼E卡口 17-28mm F2.8,

小巧的體積與重量很適合旅拍,關鍵67mm的濾凈尺寸真的太難得了!

RXD馬達的安靜程度也比較適合視頻拍攝,可以預見,相對GM而言更為低廉的價格,會是眾多初燒的福音。

至於畫質,由於目前只有官方樣片,管中窺豹一下,焦內確實沒啥問題,解析度,色散抑制都OK。

至於焦外麼.......我覺得.....

emmmmm,會不會真的和先前的28-75FE一個味道?

如果是真的,那我只能了


本文首發於影像新勢力公眾號,作者真的是我自己


當2018年騰龍發布28-75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36)時,不少朋友就明白騰龍要出E卡口大三元的決心,果不其然,在今年發布了第二隻E卡口全畫幅變焦鏡頭——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這枚鏡頭主打的同樣是輕便高畫質,搭配索尼全畫幅微單相機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對於以旅行拍攝為主的攝影師而言,器材的輕便與否是十分重要的,騰龍在輕量化方面做的努力在這枚鏡頭上體現得尤其充分,f/2.8的超廣角大光圈鏡頭重量僅僅420克,還沒一瓶礦泉水重,能做到這一點十分難得。

上週我在影像新勢力做了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的開箱,相信大家已經十分期待這枚鏡頭的評測,接下來我們看看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的具體表現如何。

解析度

我們通過拍攝標板來進行解析度測試,17mm端和28mm端各檔光圈下分別截取中心和邊緣,關閉所有鏡頭校正功能,拍攝RAW格式通過後期軟體轉jpg,以獲得最為原始的效果。

17mm端

28mm端

我們可以看出,在17mm端,中心畫質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標準,光圈全開時銳度就已經十分優秀,光圈收到f/4時銳度更加出色,直到f/16才因為衍射的原因解析度下降。邊緣的表現較為普通,出現了一些色散,光圈收到f/5.6時色散有所改善。

28mm端中心解析度有所下降,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光圈收到f/8時解析度達到最高值。邊緣方面光圈全開的情況下有一些色散,但比17mm端好很多,光圈收到f8時解析度達到最高值,色散情況也得到改善。可以說這枚鏡頭17mm端最佳光圈在f/5.6,28mm端最佳光圈在f/8,這也是風光攝影最常用的光圈值

暗角

暗角表現通過拍攝白牆來進行測試,分別測試17mm端和28mm端的暗角表現,關閉所有鏡頭校正功能,拍攝RAW格式通過後期軟體轉jpg,以獲得無修正的暗角表現。

17mm端

28mm端暗角

在17mm端,全開光圈的情況下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的暗角還是較為明顯的,光圈收到f/4之後暗角有所改善,這樣的情況一直保持到f/22。在28mm端,全開光圈也有一定的暗角,但相比17端要輕微很多,光圈收到f/4後暗角基本消失。

現代的鏡頭都內置了配置信息,在機身內可以開啟鏡頭校正後期處理時在軟體內也能找到相對應的鏡頭配置文件,可以一鍵消除暗角

畸變

畸變測試我們通過拍攝磚牆來進行,關閉所有鏡頭校正功能,拍攝RAW格式通過後期軟體轉jpg,以獲得沒有校正的原始效果。

17mm端畸變效果

28mm端畸變效果

可以看出,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在17mm端有較為明顯的桶形畸變,在28mm端也有輕微的枕形畸變。在日常拍攝時可以開啟鏡頭校正功能,可以對畸變效果進行修正。

色散

色散測試通過拍攝逆光的樹葉來完成,這已經是十分極端的拍攝場景,分別截取畫面中央和邊緣,關閉所有鏡頭校正功能,拍攝RAW格式通過後期軟體轉jpg,以獲得沒有校正的色散表現。

f/2.8中央色散表現

f/2.8邊緣色散表現

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央區域,大逆光的情況下沒有色散出現,表現可以說是十分優秀的,在邊緣方面開始出現一些輕微的色散,但在收縮光圈之後色散有所改善。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的色散表現在實際拍攝中表現還不錯,尤其是中心位置,並且這枚鏡頭也內置了矯正文件,在機身內可以開啟鏡頭校正功能,後期處理時也能選擇相對應的配置文件以消除色散。

炫光

為了測試炫光效果,我們在正午時分沖太陽拍攝,以獲得最為極端的逆光效果。

可以看出,哪怕是正對太陽進行拍攝,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的炫光控制仍然十分出色,沒有任何鬼影產生,這一點對於風光攝影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色散畸變暗角可以通過後期軟體和機身內置的鏡頭校正來消除,而炫光則是無法消除的幹擾,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採用了高效抗反射性能的BBAR鍍膜,降低夕陽等逆光拍攝時容易產生的眩光和鬼影,讓風光攝影師在拍攝時能夠獲得更高的畫質。

更多實拍樣片

總結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整體保持了十分小巧的體積,攜帶非常方便,對於旅行攝影而言是不錯的選擇,用一位攝影師朋友的話來說:「拿在手上幾乎跟沒有一樣。」足以證明騰龍在輕量化上下足了功夫。並且同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36)一樣,這枚鏡頭採用了67mm的濾鏡尺寸,濾鏡的通用性十分良好,讓攝影師在使用時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不必購買昂貴的支架和插片濾鏡。在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為了保證小巧的體積,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也做了一些妥協,比如對暗角和畸變的控制更多地交給了內置的配置文件來進行處理,事實上對於用戶而言,過於龐大的體積和使用鏡頭校正文件來消除暗角和畸變二選一的話,顯然是後者更加合算,這也是不少現代鏡頭的設計思路。而在一些比如解析度和炫光控制等硬性指標上,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則是毫不妥協,解析度表現在本次測試中,無論是17端還是28端均給出了優秀的答卷,而炫光控制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展現了騰龍在小巧體積內對高畫質不妥協的態度。


更新! 上傳了樣張。因為最近一柏林直在下雨,為了等一個晴天拍一下照片,要不看不大清楚銳度也沒意義。最後增加真正使用感受。

7.26入手Tamron騰龍1728 2.8。999歐元,德國第一批售賣的鏡頭。本文做到百分之百主觀,完全不是測評

畫質

emmmm 看不大出來和1635 比有啥區別。。。我對畫質不怎麼敏感。 感覺騰龍的變焦鏡頭沒啥硬傷,畫質都可以的。現在新出的鏡頭畫質都達到了不仔細看,你也不知道哪個鏡頭拍的。騰龍這個鏡頭完全不會拖後腿,對比銳度和反差也沒大有意義,我放出圖和raw下載,認真的朋友的可以自己看看哈。另外這個鏡頭的焦外我覺得很ok呢!!!雖然關注超廣角的焦外這點有些奇葩。另外比較有特點的是大圓形炫光,這個對我ok啦。

對焦速度不如1635,很明顯。 但是比2875對焦速度快。

這個頭一個優點是2.8光圈。那麼對應的應用場景也是很窄,暗光下紀實,比如經常旅遊拍夜景,或者經常拍昏暗的室內,舞臺酒吧夜店什麼的,我感覺拍livehouse很合適。對焦對於這些拍攝都可以勝任。

另一個優點就是真的很輕,適合旅遊。

風光攝影。我覺得對於一個嚴肅點兒的風光攝影師或者愛好者不應該考慮這個鏡頭。對風光來說沒一個優點。完全沒有任何理由購買這個頭。對室內裝潢拍攝,也沒啥優勢。

視頻的話,vlog挺合適吧,自拍視角夠用。

但是不管如何,這個頭都只能和其他鏡頭搭配。和2875搭配挺好,或者來一個55定焦。

下面說一下和1635 F4的對比。

大小和1635 F4幾乎一樣。重量很輕,非非常明顯的感覺得到。當然塑料感很強。

首先各種超廣角鏡頭,我幾乎沒有用到過24以上的。之前本來1635F4使用頻率就極少,基本當作16定焦用的。。。我經常有晚上或者在昏暗室內拍照,快門速度要快於1/80s,ISO動不動就10000了, 2.8對我是急需。 索尼的GM鏡頭我也沒考慮,一個是太重,每次拍照我的手指和關節都很疼。所以這個1728也沒多考慮就直接買了。1635準備出二手了。

還是總結一下吧。

這個鏡頭的適用面算很窄,就是有對弱光廣角有一點需求,但不是主要的需求。比如我主要是用2875 和35 55 85定焦。這個頭只是使用率5%的補充。 而且對重量敏感,又不願意在廣角投資太多用戶。

如果是職業攝影師,對超廣,2.8,和重量輕這三點有需求,又沒有需要器材撐場面的需求。那麼我覺得可以馬上買這個鏡頭。賺錢的工具還是早換好,早買早用。

嚴肅的風光攝影師,請不要考慮這個鏡頭了。

如果是愛好者旅遊用,或者拍著玩兒。我覺得有2875這隻鏡頭的很適合上Tamron 1728. 或者說想上超廣的可以考慮這一隻。如果是已經有1635的,我覺得先不要入手。我覺得這隻騰龍價格還是有點兒高。等一下降價,另外sigma1224新頭髮售之後,這個騰龍可能繼續降價。


輕便,偽內變(上穩不需要重新調平),2.8恆,超廣角。

這頭是一枚視頻香頭,同時能滿足大部分的風格需求(個人用過老蛙1018,發現還是殘幅上10mm好使......),畫質足夠好。和2875一樣屎一樣的焦外但是有不錯的焦內表現。

有視頻需求,輕裝旅遊黨必備頭。


6月28日更新:

騰龍官方正式發售,國行售價6800,上圖來自於騰龍官網

目前從騰龍官網給的樣片和一些參數來看,以最近幾年出的新鏡頭的標準來評判:銳度很好、顏色和色彩過渡合格、反差和對比度合格、抗眩光不太給力。

與16-35 ZA對比,焦段少了一點點,光圈大一檔,沒有鏡頭防抖(廣角配合機身防抖就可以了,沒必要鏡頭防抖徒增重量和成本),扛眩光肯定是比不了的,這些會是大眾消費者糾結的點,別的差距不明顯或者說無傷大雅。

個人評價:這是世界上最輕的 全畫幅 超廣角 變焦 自動對焦鏡頭(評論區有糾正說最輕的是尼康18-35G,謝謝提醒,我把這不到400g的貨給忘了。不過加上轉接環或在尼康單反上用,重量也沒優勢了),如果算上手動變焦超廣角鏡頭,也只有徠卡的16-18-21 F4這顆賣3W+的鏡頭比它輕了一點點。結論就是:在最輕的前提下,綜合畫質合格,銳度很好。

6月26日更新:

剛才入魔的最新消息是日本售價摺合人民幣8000+,至於這個價格如何,具體還是要結合素質來定,看MTF曲線倒還過得去,但以騰龍鏡頭近幾年一慣的綜合素質而言,很有可能對不起這個價格,雖然有2.8,但畢竟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少了16和35,總覺得會不是那個麼事兒,畢竟16-35的標準已經深深植入了大家的心理,雖然我很喜歡17-28這個規格,但8000+的價格我並不看好它的銷量。不如學學佳能,搞個17-40或17-35 f4,畫質馬虎過得去,這樣賣個4000+一定大賣。

流出的更多信息:φ73??99mm,67mm口徑,最近對焦距離0.19-0.26cm,重420克,這些規格跟我之前預測的基本一致,這個體積個重量,太香了,並且,偽內變焦噢。

3月7日更新:

有其它知友的回答裏說1mm的差距特別大,我做了一下計算,標準16mm和17mm的視角差比例為約等於3.68%、取景寬度差約等於5.88%、取景面積差約等於11.42%,這個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大不大呢?其實還是想說,佳能有15-35,尼康有14-30,老蛙還有10-18

========以下為原回答========

下圖來自油管視頻,直接用手機對著電腦屏幕拍的,大致的體積示意,請忽略畫質。

先總結:給索尼用戶有了一個超廣角大光圈變焦鏡頭的選擇

1、體積。我在網上公佈的圖片與24-70 f4 za按照卡口等長疊加在一起後,體積幾乎是一模一樣,可能略長一點點點點。蔡司E口的24-70 za的尺寸是φ73x94.5mm,裸頭重量是426g,蔡司ZA系列的變焦頭因為都採用金屬外殼和變焦環,重量控制其實沒有驚艷,我相信沿襲騰龍28-75外殼材料的17-28會在重量上也控制的很好。而且感人的是,騰龍17-28是內變焦啊,最起碼是偽內變焦,28端往裡縮有利於遮光,17端突出但不會伸出外筒,不僅美觀,而且對前組鏡片的保護也會有優勢。這個體積是真的香,但是我還是嫌它大了,因為對於經常在高海拔山地徒步和經常揹包長途旅行的我的需求來說,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2、焦段。有人說沒有35mm焦段,無法滿足人文拍攝的需求。但是我想說,35mm不是人文拍攝的唯一選擇。如果35mm是人文剛需,我真心建議用35 2.8za這顆鏡頭,人文拍攝器材的小巧非常重要,不管是自己便利性,還是器材的隱蔽性,越大的器材越惹人注意。關於17mm,有人說沒有16mm廣,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就算給了你16mm,我們還是可以說沒有佳能的15-35和尼康的14-30廣,其實這1mm的差距並不能提升我們的拍攝水平,如果在意這1mm,請換門。如果不想換門,請選擇老蛙10-18mm,這可是一顆全畫幅鏡頭哦,然後再轉接一顆柯尼卡M口或徠卡R口的21-35mm鏡頭不要棒棒噠。下圖是我製作的常用焦段取景範圍參考圖,CAD精確繪製後導入到一張用16mm鏡頭所拍攝的照片原圖的參考框線,請不要盲目相信網路上那些不負責任亂畫的參考圖。

圖中的灰色範圍就是17-28mm的取景範圍。

我長期使用過的超廣角變焦鏡頭有:佳能16-35mm f2.8二代,佳能17-35mm f2.8L USM,富士10-24mm F4(等效15-36mm),索尼16-35mm F4 ZA,起始焦距包含了15mm、16mm、17mm,但我從未感覺到這1-2mm的差距給我的拍攝需求帶來過什麼不足,反而在我摔斷了兩顆佳能16-35後,買了一顆二手的17-35卻是我最喜愛和出片率最高的一顆超廣角變焦鏡頭。

3、最近對焦距離。騰龍官方給出的說法是28mm時也具有0.19m的最近對焦距離,這個就有點了得了,還不知道17mm端的最近對焦距離是否會更近,就算是恆定的0.19mm,這個數據也是超過絕大部分市面上的超廣角變焦鏡頭的。對於一些特殊情況下的拍攝需求是很有幫助的,起碼是可以應急的。而對於要將前景盡量抵近拍攝的場景,會帶來更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比如前景是一片花朵,遠景是一座雪山,0.28m和0.19m的最近對焦距離帶來的視覺衝擊力的差距,我想應該是巨大。

4、價格猜想。現在(2019年3月6號)16-35mm F4 ZA的國行不帶票的售價在6500左右,我想騰龍17-28mm售價會與16-35 ZA的售價維持在同一水平,不然怎麼能讓我們糾結呢?畢竟索尼是騰龍最大的股東,關於定價,我相信一定會讓大家看到一個最令人糾結的價格。

最後我想說,我倒是希望能給E口出一顆17-28mm F4-5.6這樣規格的鏡頭,因為我現在已經沒有星空拍攝需求了,玩星空太幸苦,我只求體積小重量輕,畫質合格就行,畢竟,最能提升我們攝影水平的器材並不是性能極致的器材,而是一套能夠讓你願意時刻隨身攜帶並使用的器材。以及,我也很希望出一顆50-150mm f4-5.6這種規格的全幅E口輕便鏡頭,畢竟對於必備35mm定焦的我來說,如果配70-200的話,35mm-70mm之間的焦段缺失還是略有點大的。我不想多配一顆50mm左右的鏡頭,因為對於高海拔行走和長途揹包旅行,不管是重量還是體積,都要盡量做到能省則省。


體積和GM對比是這樣的:

第一個畫質評測已經出來了,有人說畫質非常不錯,比GM銳一些。

評測德國自媒體KrolopGerst,大概翻譯一下,再整合一些其他渠道的消息,方便英文不好的小夥伴。

  • 重量很輕,只有420g
  • 17mm中心銳度和GM一樣
  • 17mm邊緣銳度比GM高
  • 28mm時一樣,中心銳度和1635GM一樣,邊緣銳度比1635GM高
  • 28mm和騰龍28-75畫質一樣高
  • 28mm和索尼28 F2畫質一樣高,色散控制更好(估計是f2.8和f2比較的)
  • 整體色散比較輕
  • 對焦很快
  • 28mm微距能力不錯
  • 虛化很爛

總體來說,這是個小體積高畫質的鏡頭,900美元的價格算是值回票價,和28-75是絕配。

硬傷也非常明顯,焦段和做工比較坑爹。

個人看法:

對於不需要f2.8光圈的非星空風光黨,老老實實去買1635ZA(35mm端品控問題已經解決了),畫質略弱但完全足夠用,星芒也是所有索尼鏡頭裡面最好的。焦段比畫質重要,超廣角沒有35mm真的超難受,拍風光你會不停地想換鏡頭。而且騰龍1728弱光性能不如1635ZA,F4配合機身鏡頭雙防抖勝過沒有鏡頭防抖的F2.8.

如果你需要拍星空,拍廣角人像,拍vlog,1728可以無腦買,絕對不會後悔。

上兩張1635ZA的星芒吧,真的好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1635ZA和其他索尼鏡頭的消息,強烈建議戳這裡:

買Sony a7m3應該配什麼鏡頭??

www.zhihu.com圖標

六月開售吧,還有一段時間等,真的來得及嗎?關鍵是2875上市國內奸商這麼一波炒作,要是1728也來這麼一手就很傷了

首先說優點,小巧的身形和2875一致的濾鏡口徑確實挺香的,重量也不會嚇人,偽內變焦!跟2875一樣,能夠用較原廠更為低廉的價格實現大部分需求,適合拿來搬磚用或者喜歡輕便的攝影愛好者

但是作為超廣變焦,參數配置略尷尬,超廣一般用於風光,那麼光圈給到恆定2.8的意義其實不大,如果用作需要儘可能縮短曝光時間的星空攝影,17mm的超廣端又嫌不夠意思,怎麼看都是拿來拍婚禮紀實用的...

只需要超廣變焦拍風光不如直接原廠1635/4,需要儘可能廣的話,可以選一眾14 15mm的副廠手動定焦(三陽14/2.8性價比高 14/2.4畫質好 老蛙15/2零畸變 15/4性價比高),然後需要極限廣角和大光圈拍星星拍極光的話等一個健身馬的FE口14 1.8吧,MC11直接轉超廣會崩邊就很傷

6月30更新 商家學聰明瞭,上市指導價6800到手直接加價賣,但是隔壁健身馬宣佈短法蘭距版12-24/2.8之後,需要用到2.8光圈的那部分潛在客戶羣也沒了吧


更新一下吧

現在上市了,國行不到七千,四百來克,素質目測也還ok,直接威脅1635za了,更輕更大光圈更便宜,焦段劣勢也很小,畢竟1635za的長焦端也就那麼回事兒

建議有需求的直接搶首發得了,沒準後面還會漲

以下原文

我對騰龍這個系列的理解,1728也好,2875也好,都是用比較低的成本來滿足對高規格的需求,畫質上妥協相對比較多,反正又不是不能用,便宜2.8還要啥自行車。。。

這倆貨對原廠小三元的壓力會很大,焦段稍微縮水光圈大一檔價錢還不貴,買起來有的糾結了。但是它們不夠極致,跟gayman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2875單說畫質甚至都不太打得過fe24105),所以對頂級鏡頭影響有限。。。

至於1728和1635za,只要畫質說得過去買1728會更合適些,當然香不香還得看售價,等等看就好了。

不過e口旅遊頭我是比較推薦24105的。。。。

PS:當時我剛買完loxia21就看見騰龍出1728了。。。一樣的光圈,還變焦,還便宜。。。當時心情是這樣。。。。

甚至還想過是不是要把可憐的小龍蝦原封不動退回去等1728。。。。

直到禁不住藍標的誘惑試了一下這小東西。。。。。。。excited!

小龍蝦這玩意不用一下真的永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完美。。。。

所以說1728可能真的不會考慮了吧。。。


我有騰龍的2875,我有35mm2.8,還有老蛙的12mm2.8,長焦轉接EF口,就是差個大光圈的廣角變焦,當我已經在考慮1635F4的時候,看到了騰龍1728的消息,等就對了,等一波真香!


香不香最主要的看什麼?

當然是價格。

人精 痰盂最渣,在500的價格面前也是真香。

這頭400多克,67口徑,比fe50 1.4還小。什麼素質都不是事。

至於沒有16和35,最看不慣什麼16退一步 35mm進一步都是扯幾把淡,按照那些垃圾答主的言論就做個50好了,多退幾步多進幾步的事。

鏡頭焦距決定視角,視角你走幾步就能改變?你走幾步最多保持拍到的畫面一樣,更別提主體距離和比例。為什麼超廣風景用16mm而不用35mm,退幾步不就把畫面都拍一樣了嗎?缺少了主體比例那種宏大的衝擊力!

不過差這點焦段雖然不爽,但是看人用處啊。變焦的精華在2端,16-35的核心就是16mm和35mm。2470的核心是24和70,尤其是24mm(可以少帶一個廣角),720的核心是200。

騰龍現在是差異化競爭,2875,1728是走偏鋒,主體體積重量性價比,現在體積重量沒問題了,那麼。。。

唯一是問題的就是價格。8000就是惡臭,6000就是真香。


曾經是28-75 2.8的使用者。。。。

其實你知道騰龍這顆鏡頭為啥在我看來依然好賣嘛。。。。

騰龍的28-75這顆頭。。。其實論畫質肯定是不如GM的。。。畢竟物理的東西沖不破

但是,相對而言,畫質和重量都做了很好的平衡,這纔是那顆頭拿了無數大獎的原因

就跟有人問我索尼85GM 蔡司85 適馬85 1.4 索尼85 1.8選哪個、、

我肯定選原廠1.8。。。

因為,能帶出去拍攝在我看來更重要,太重的東西,完全沒有慾望帶出去的話,你這東西就是畫質跟天一樣好有啥用。。。。

人家大師手機都能排好,你就差在這個鏡頭上了?

反正這顆頭如果我還有索尼系統的話,我是肯定買的。。。。。但是極限7500

高一些我就不覺得他值這個價了。。。


嗯。。。建議入,騰龍的fe口鏡頭是理財產品,建議買了先存半年,之後加價1k出也不是不可能


F2.8和F4是兩個世界

一個是 好用

一個是 又不是不能用


騰龍28-75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36)自2018年推出以來一直廣受好評,於是騰龍乘勝追擊,在今年2月推出了第二支E卡口全畫幅變焦鏡頭——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46),這是E卡口第二支全畫幅大光圈超廣變焦鏡頭,其特點在於保持了高畫質的同時還擁有小巧的體積和輕便的重量,將便攜與高畫質完美結合。

今天,這枚,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46)來到了影像新勢力編輯部,先來個開箱讓大家一睹為快。

外包裝還是一如既往的騰龍風格,簡潔的白色紙盒上標註了該鏡頭的信息及鏡頭1:1外觀圖,讓用戶可以十分直觀地瞭解到該鏡頭的信息和大小。

打開之後裏面有鏡頭、遮光罩和說明書,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46)上手的第一感覺是非常輕巧。鏡頭採用了67mm的口徑,可能是同類型鏡頭中最小巧的,可以看出騰龍對於便攜性的重視程度。

搭配索尼α7M3

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46)裝在索尼α7M3機身上體積十分合適,重量和非常平衡,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該鏡頭還是沿襲了騰龍一貫的設計語言,採用了後置對焦環的設計,寬大的是變焦環則位於前方。

17mm端長度

28mm端長度

從兩張圖可以看出,騰龍17-28mm f/2.8 Di III RXD(型號A046)是難得的採用了內變焦設計的大光圈超廣角鏡頭,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得該鏡頭更加便攜,同時在戶外拍攝時減少了沙塵進入鏡身的可能性,讓這枚鏡頭能適應更加複雜的環境,同時也增加了鏡頭的使用壽命。

鏡頭尾部採用了輝耀金的裝飾環,這是騰龍新一代高端鏡頭的通用標識,證明瞭騰龍17-28mmf/2.8 Di III RXD(型號A046)的高端定位,同時卡口處還有密封膠圈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水和灰塵進入機身和鏡頭內部。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這枚鏡頭的實戰表現已經迫不及待了,根據小編的最新情報,相關的測試和實拍正在進行中,希望大家耐心等候,詳細評測馬上就來。


端午節前,賣掉了老蛙-大炫光10崩邊18品控差。然後諮詢了一下客服,騰龍這顆要月中旬纔出,你說我怎麼想?之前那個1635F4進灰嚴重我也很無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