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测血压如何更精准

爲了方便測量與監控,很多患者家屬幫都會幫患者購買家用的血壓測量器,測量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測量時間

一般來說,測血壓的時間爲早上、晚上、服藥前以及吃飯前。早上測血壓,應該在起牀後1小時排完大便1~2分鐘後再進行,在晚上,可以睡之前1~2分鐘進行血壓測量。

測量次數

測血壓的次數和週期一般要根據病情而定,如果處於服藥前觀察期,且血壓<180mmHg/90mmHg,就要每週測量5天,並持續觀察1~2周;如果服藥前觀察期,血壓≥180mmHg/90mmHg,測量週期和次數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在用藥期間,每週也要保證測量5天;血壓控制得不錯的每週測3天就行。

測量結果

測完血壓後,最好把測量結果、日期和時間記錄好,如果血壓<125mmHg/80mmHg則說明較平穩,如果大於135mmHg/80mmHg,就要找醫生了。

寫寫日記

每個患者情況不同,高血壓日記記錄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原則上要重點記錄“空當期”的血壓值——即早、晚6點至8點這兩個時段。這些數據對醫生做出準確的診斷十分重要。除血壓值之外,患者也可記錄自己的飲食和運動狀況,尤其是身體出現不適時的情況,比如,在吃了哪些食物、做了哪些運動後出現了血壓波動,都應及時記錄下來,這些數據都會給醫生的診療提供很有價值的參考。

自己测血压如何更精准

自測血壓的意義

0

1

及時,監測高峯血壓值

人體血壓有兩個高峯時段,分別是早晚6點至8點。這段時間內,患者容易出現血壓異常,而這一時段患者又常常不在醫院,不能得到有效監測。因此,患者如能將這些血壓值記錄下來,對於醫生做出準確判斷大有裨益。

0

2

客觀,避免跟着感覺走

對於很多患者,身體的神經系統已經變得有些“麻木”,因此,有時病人的感覺與實際測量結果相去甚遠。因此,如果就診時憑主觀“跟着感覺走”,會給醫生提供不客觀的信息,使醫生不能針對病人的客觀情況選擇診療方案。

0

3

精準,調整用藥更科學

醫生會根據患者近期血壓狀況對用藥做出調整。比如,患者以往用的是短效降壓藥,如果調整爲長效藥則有可能出現血壓升高的時段。因此,如果患者能把這些血壓值記錄下來,便於下次就診時醫生對之前所做的調整是否得當做出準確判斷。

0

4

省時,提高診療的效率

如果病人能夠通過寫高血壓日記給醫生提供準確完整的信息,那麼一方面提高了就診效率,節約了寶貴的醫療資源,另一方面,醫生也可爲患者提供更科學的診療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