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前期唐太宗李世民曾有三次機會得到四位絕色美女,但是,卻都被東宮舊臣給阻止了,其中王珪阻止了一位,而魏徵阻止了三位。經過兩人的勸諫,李世民就直接把到手的美女放回去了。說到底,女人始終是次要的,沒必要為了女人壞了自己的名聲,也沒有必要為了女人弄得君臣不睦,畢竟,天下女子何止千萬。我們來看看李世民三次拒絕美女的經過:

第一次,李世民在魏徵的勸諫下拒絕了鄭女。

628年,長孫皇后為李世民遍尋美女,打聽到鄭仁基有一個女兒,剛剛16歲,「容色絕殊,當時莫及」,可謂是傾國傾城的美女,長孫皇后就請求李世民納之為妃,李世民自然一萬個樂意,於是直接下詔書聘為充華(九嬪最末,正二品),這可了不得,要知道後來的武則天和徐惠進宮封的都是才人(正五品)。但是,詔書雖然下來了,魏徵卻打聽到鄭女已經許配給了陸爽,於是上書阻止李世民納妃,說:「顧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之歡。」

李世民一聽非常自責,趕緊停了。但是後來出現了反轉,陸爽自己上書說並沒有締結婚約,李世民又想著繼續納妃,但是魏徵還是阻止,畢竟誰知道陸爽是不是害怕被李世民收拾所以趕緊撇清關係呢?

最終,在魏徵的堅持下,李世民放棄了鄭女。

第二次,李世民在王珪的勸諫下拒絕了廬江王李瑗的姬妾。

626年,李世民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建成交好的廬江王李瑗在王君廓的鼓動下造反,然後被王君廓殺死拿來邀功。後來李瑗的一名姬妾就到了李世民的身邊,628年的十二月,李世民就對王珪說:「這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當初李瑗殺死了她的丈夫將她搶了過來。」

王珪就離席對李世民說:「陛下覺得李瑗是對的嗎?」李世民表示這還用說,肯定不對啊,王珪又說了:「那陛下為什麼又把她放在身邊呢?」李世民一聽瞬間就明白了王珪的意思,於是放那美女回了娘家。

第三次,李世民在魏徵的勸說下拒絕了新羅的兩個美女。

631年十一月,林邑送來了五色的鸚鵡,新羅送來了兩個絕色美女。魏徵認為不應該留下這兩個美女。李世民聽了很高興,說:「林邑的鸚鵡還能開口說這裡太冷,想要回到本國去,更何況這兩個遠離家鄉和親人的美女呢。」於是讓人護送鸚鵡和美女回了國。

李世民三次本可以得到絕色的美女,但是都因為大臣的勸諫而放棄了,並不是說李世民不喜歡美女,而是他知道什麼樣的美女能要,什麼樣的美女不能要,權力遠比美女重要的多,既然有大臣認為是不可以接受的,給出的理由又是合理的,那麼他就會採納而放棄美女。

畢竟後宮裡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完全不用為了某一個美女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我們也知道,李世民曾將巢王妃楊氏據為己有,而巢王妃本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的正妃,在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後,巢王妃也成了李世民的女人,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那麼,做為原東宮舊臣的魏徵和王珪為什麼沒有阻止李世民將巢王妃據為己有呢?原因只有一個,巢王妃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過去好幾年之後才得到的,而且,兩人在一起符合巢王妃娘家人的利益,是當時最好的一種選擇,李世民這樣做是在補償巢王妃,所以這在當時應該是並沒有得到大臣們的反對的。


謝小秘書邀請。

李世民三次拒絕桃花運,一般指的是《貞觀政要》中提及的三次放棄美女的故事。

第一次,發生在玄武門事變後沒多久。一次宴會上,有個在旁邊侍奉的美人曾經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李世民指著美人對對王珪說:「廬江王李瑗殺了這個女子的丈夫後強佔了她,這麼殘暴的人真該死」。王珪反唇相譏:「陛下你現在豈不是正在做同樣的事情」。李世民聽了後感覺很慚愧,就把美人放還親族了。

(電視劇貞觀之治中的王珪)

這是一個表揚李世民虛心納諫的故事

廬江王李瑗,論輩分算是李世民的堂兄。太子秦王相爭時,廬江王李瑗選擇站在太子一邊。玄武門事變後,作為幽州都督的李瑗害怕秋後算賬,起兵造反,被最倚重的部將王君廓誅殺。王珪,曾經是李建成的心腹人物。

在王珪面前炫耀納了李建成昔日盟友李瑗的姬妾,李世民其實有點得意忘形,違背了自己堅持的盡量籠絡建成元吉舊人,避開擴大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方針。好在及時改正了。

第二次,貞觀二年,李世民納了個美女進宮,封為充容(一種妃嬪等級)。已經發了詔書,還沒正式進宮。魏徵聽說美女已經有婚約了,勸諫李世民放棄。經過魏徵一番口舌勸說,李世民放棄了美女。

講唐太宗與魏徵的故事,此事也被經常提起。

(魏徵像)

第三次,發生在貞觀十九年。高句麗進獻了兩個美女,李世民說:「我不忍心讓兩個女子遠離父母家鄉,傷心難過。」兩個美女被送還高句麗。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沒有取得完全的成功。之後到李世民去世前,一直在準備第二次遠征高句麗。

不收美女可能是在表達對高句麗的堅決態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