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現在的年輕人,是否有信心終其一生只以某件事爲生活的圓心,答案大概會以否定居多。

考慮到現實的諸多因素,對大部分人來說,能夠將工作和愛好中的任意一樣堅持下去,都顯得有些“奢侈”。

但是誰又不想知道,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度過人生會怎麼樣呢?

對於這個問題,小十君也好奇已久,直到被安利了一部紀錄片——

《尋找薇薇安·邁爾》

可以說,片名中的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就是一種答案。

或許有人聽說過這個的名字,如今已被公認爲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尤其是在街頭攝影方面,她的出現是改寫歷史般的存在。

和很多藝術家一樣,薇薇安是在去世之後被發現才華所在併爲人所知的。

但“有意思”的是,這個“所知”的範圍更爲有限且非常極端,這也正是《尋找薇薇安·邁爾》誕生的重要原因。

2007年,紀錄片的導演約翰·馬盧夫正在撰寫一本和歷史有關的書。

他需要找一些記錄芝加哥過往的影像,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用380美元在拍賣行買下一大箱底片。

後來,這些底片在寫書時沒有用上,如何處理它們反倒成了問題。

根據賣家提供的拍攝者姓名薇薇安·邁爾,他沒有搜索到任何有關信息,也就不存在相應的收藏價值。

正常情況下,從小就和父親、哥哥一起參與跳蚤市場買賣的約翰會選擇清理和丟棄。

但以他不算專業的眼光來看,“那些照片挺酷的”。而且他的潛意識裏還有種預感,它們的背後或許有着什麼故事。

於是,他選出一部分掃描並傳到網上。

沒想到收到的反饋異常熱烈,網友的點贊和分享讓他意識到,這些作品的水準確實不錯。

同時,也更加好奇拍攝者的身份。

2009年,約翰再次搜索薇薇安·邁爾的名字,發現一條剛剛發佈不久的訃告。

順着箱子中其它物品的零星信息,終於聯繫到認識她的人。

但電話那頭的答案卻出人意料,那人說,薇薇安·邁爾是他的保姆

震驚之餘,導演從那位僱主和其他買家手中收集來更多的薇薇安·邁爾的遺物。

其中,包括未沖印的十萬張底片、七百卷彩色膠捲和兩千卷黑白膠捲。

在求助博物館未果後,他向芝加哥文化中心提出申請,併成功舉辦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一次攝影展。

由此,薇薇安·邁爾及其作品正式走進大衆視野。

在業界的其他的大師級攝影師那裏得到的評價,更是充滿欣賞和讚歎。

有人說,她就像一個帶着上乘作品橫空出世的無名之輩,是真正理解街頭和攝影的大師。

有人說,她嫺熟地掌握構圖、光線等技巧,也擁有幽默感、悲劇感等悟性,如果早點被發現,早就是著名攝影師。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她去世之後,就連“攝影師”的身份也是外界所賦予的。

關於薇薇安·邁爾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她是怎樣的人?爲什麼拍這麼多照片?卻甘心當個保姆?......?

作爲她作品的發掘者,導演展開了一場解密與追尋之旅。

隨着他的一路追問,幾乎每一個答案都超出預期。

保姆不是薇薇安·邁爾某個階段的工作,而是從事40年的職業,她曾受僱於芝加哥和紐約的很多家庭。

成爲她的僱主,通常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提供足夠大的地方,堆放箱子。

除了那些從未示人的照片作品,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收藏”也被打包放在其中。

包括襯衫、鞋子、帽子等日常衣物;優惠券、便條、傳單、火車票、報紙這樣普通人不會一直保留的小物件;以及她自己錄製的磁帶,拍攝的電影膠片。

二是需要獨立的居住空間,因爲她極其注重隱私。

這也能解釋,爲什麼在不同的家庭逗留、離開期間,卻沒有人知道她累積拍下多達15萬張的照片。

如今,那些僱主大多已白髮蒼蒼,被她照顧過的孩子也人到中年。

但當他們回憶起來,對她的印象卻十分鮮明且統一。

薇薇安·邁爾是那種經過描述,就能讓人一眼認出的女人。

身材高大、留着短髮,總是穿款式相近的襯衫和大衣,常常戴着帽子,腳蹬略顯笨重的軍靴。

走路的時候,兩隻胳膊會跟着有幅度有規律地擺動。

而她身上最顯眼的地方,就是永遠掛着一臺方方正正的相機(Rolleiflex)。

那些驚豔世人的作品,正是用它捕捉下的。

於當時的僱主而言,薇薇安從不將自己的作品示人,他們也從未想過她拍來拍去的行爲和專業攝影有什麼關係。

有時候,她對拍照的專注甚至像是一種“負擔”。

走在路上,她會突然停下,被某個主題(人或物)吸引走注意力,從而顧不上孩子。

儘管Rolleiflex低頭取景的設計,已經讓路人降低防備,還是給他們帶來尷尬:我的保姆好像有點讓人難堪?

在某個家庭甚至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當她照顧的男孩被車撞倒在地,她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驚慌失措地圍上去,而是把那個瞬間拍了下來。

顯然,前僱主們接納她、喜歡她,也因各種緣由辭退她。對他們來說,薇薇安·邁爾是自家愛拍照的怪保姆。

那些在外人看來或大或小的古怪之處,構築起她那看似默默無聞、甚至有些乏味的生活。

不同於大衆眼中,一個被埋沒的天才攝影師。

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她生前生後的經歷都讓人感到遺憾與震驚。

但搞清楚她爲什麼會成爲保姆,這種類似於憐惜感的情緒就會隨之消除。

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讓她的僱主們默認其來自歐洲。

事實上,薇薇安·邁爾出生於紐約,在法國度過青年時期後回到美國。

剛開始時,先是在工廠謀生,直到無法忍受那裏閉塞的環境。

她更希望多多瞭解外面的世界,時不時地行走在陽光下,擁有空間和時間自由地攝影,從事她所熱愛的事情。

保姆就是很合適的選擇:工作不算繁重,僱主提供食宿,薪水能夠保持收支平衡。

她就這麼帶着一臺相機和越來越多的行李,輾轉於不同的陌生家庭。

還曾在某個時期,離開美國獨自旅行。

只有她和她的相機,走過印度、泰國、埃及、也門等地,以及南美洲所有國家,留下幾千張照片。

而且,薇薇安·邁爾一生之中從未結婚生子,和爲數不多的家人也沒有聯繫。

有意無意地,她“放棄”了很多正常人所看重的東西:體面的事業、穩定的生活、親密的關係......

只爲了以追求得到的自由,專注於攝影。

前僱主們習以爲常地將這當成她的愛好(甚至是“怪癖”),她自己也從未張揚強調這一行爲的意義所在。

但在我看來,除了“熱愛”這兩個字,實在想不出第二個理由來解釋。

以至於走到哪拍到哪,用鏡頭容納人們能想象到的一切。

那些開懷的、憤怒的、驚訝的、悲傷的......各色路人,那些有趣的、尷尬的、戲謔的......各種瞬間,都被她一一捕捉。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她就憑藉一種不理會世俗、近乎偏執的堅持與純粹,記錄下美國芝加哥、紐約等地的街頭風情。

而每一個畫面背後,其實都是她對人類和世界的理解與關心。

或許,她從未聽別人以攝影師的頭銜稱呼自己,但她無疑是一名真正的攝影師。

而說到攝影師這個職業,沒有一個影迷會不心存敬佩。

對電影來說,身處幕後製作團隊的攝影師們沒有那麼引人注意。但是像薇薇安·邁爾那樣,富有天賦與才華者並不在少數。

他們手裏握有光影的祕密,彷彿魔術師一般,將自己對攝影的熱情付諸行動,完成職業道路上的各種挑戰,一次次地爲觀衆呈現出不同的影像效果。

姚宏易就是小十君非常欣賞的一位,近年來,他憑藉多部作品先後拿下臺北電影節、臺灣金馬獎的最佳攝影等榮譽。

他很早就開始參與侯孝賢導演電影的製作,並師從臺灣攝影師李屏賓。

翻看以往的履歷,就會發現他在很多電影中擔任過剪輯、製片、美術等不同的職位。

注意到他,還是因爲近兩年經常能在喜歡的作品背後見到他的名字。

2018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他用繾綣詩意的鏡頭,締造了一個迷離虛幻的世界,讓觀衆感受到現實與夢境的交織。

2015年的《刺客聶隱娘》,在導演對每個場景都力求實拍的情況下,用寫實的手法呈現出寫意的美感,每一幀畫面都充滿東方古韻。

看得出,他尤其擅長打造風格鮮明的畫面。

儘管是與不同的導演合作,拍攝不同的題材,也能給人留下獨特的視覺記憶。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不斷地積累下豐富的經驗與靈感。

這讓人禁不住好奇與期待,當他自己擔任導演時的創作,會呈現怎樣的敘事與視覺風格。

最近,他就給出了答案,與零食品牌上好佳合作帶來一部新穎大膽的短片作品。

小十君反反覆覆品了很多遍,越看越喜歡。

短片開頭,黑色的畫面中閃現出一行字:夢裏有一隻黃色癮獸。

眼周塗滿黃色、衣着奇怪的女生,蜷縮在鋪滿細沙的地上;另一邊,荒郊野外的山腳下躺着一個男生,有種懸疑的氣氛。

接下來,女生漸漸扭動着起身,開始跳舞;突然驚醒的男生則有一絲慌亂,似乎在努力回憶着什麼。

腦海中出現的,是他和那個女生的畫面,迷茫、不安和懊悔的情緒,在他臉上一閃而過。

他開始奔跑,但不管去到哪裏,都有一種逃不掉的“陰影”在緊緊跟隨,就像路過水泥長廊、綠色森林時的泥漿與霧氣。

而女生還在不斷地跳着,舞姿如牽線木偶般略顯僵硬,但神情中的魅惑卻越發靈動。

直到一場黃色大雨將男生徹底淋溼,他也出現於女生所在的空間,隨之舞動,沉浸其中。

只有短短兩分多鐘,在具有衝擊力的視覺效果裏已然看得出“人物關係”。

他們雖然身處兩個空間,但女生彷彿有種不可忽視的影響力,男生邊躲邊逃,掙扎過後,與之和平共處。

可到底是爲什麼呢?

回到開頭的那句話,“夢裏有隻黃色癮獸”。

短片的主題正是對“上癮”這個過程的還原,知道這一點後,會立刻折服於導演的構思。

男生是潛意識中的自我,女生是“癮”的化身,前者正處於與後者對抗的階段。

如今的年輕人就常常面臨一種“困境”,陷入購物、遊戲、零食等事物的“黑洞”不可自拔。

不停地想,想靠近、也想逃離,但那揮之不去的誘惑一直縈繞腦海,就像那個女生不停地舞動挑釁。

短片用男生開始的迷茫困惑、中途的掙扎逃脫,將上癮這一過程形象還原。直到最後的平靜和解,又爲我們找到出口。

而確切地說,讓人成癮的事有大有小。

短片中,女生代表着“癮”,但那抹明亮的黃色似乎纔是讓男生上癮的重點。

它到底是什麼?答案揭曉——

居然是,鹹蛋黃!

這句“鹹蛋黃是種癮”,真是說到了喫貨小十君的心坎裏。而此次的上好佳田園薯片鹹蛋黃味新品,更是讓人難以抗拒。

鹹蛋黃,沙沙的口感、濃鬱的風味,富有層次的鮮、香、鹹、甜在舌尖徘徊。

只是取其口味與其它食物結合,就足以讓人打開新世界大門。

薯片,最讓人着迷的地方在於它薄脆造型帶來的口感。

咬起來,那“咔嚓、咔嚓”的聲響,會勾引出欲罷不能的饞蟲。

不得不承認,將這兩個“一旦喫上就不想停下”的口味和食物組合在一起,是個大招啊!

我彷彿能預見到自己一次次伸向薯片袋的手,根本控制不住。

是不是光靠腦補就已經要流口水了?

只要進入上好佳天貓旗艦店便可進行購買,但是別忘記先領取優惠。

複製淘口令到淘寶

¥qn23bybtiap¥

此外,上好佳還給小十君的粉絲準備了專屬福利。

那就是上好佳大大大大包裝薯片,即在放大10倍的包裝裏,塞上很多包薯片,讓熱愛鹹蛋黃的你一次喫個夠!

想象一下自己抱着它的畫面:

參與今天的互動話題,推送發佈24小時之內,留言點贊數前十的讀者,就有機會把上好佳大大大大包鹹蛋黃薯片抱回家。

小十君會在後臺聯系中獎的小夥伴,你們還等什麼(小十君已經開始嫉妒了)?

- END -

最喜歡用鹹蛋黃和什麼食物搭配?

如何投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