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被罵的狗血淋頭,根本原因是那兩個屈辱條約。

甲午李鴻章看出中日實力已經拉開,在力不如人,未做好戰爭準備貿然開戰,就是作死,於是其極力避戰求和,然而想和,門頭沒有,你以為我們奏摺俠憤青是吃乾飯的,打一定的打,而且必須你李鴻章去打,最後輸的慘不忍睹,這屈辱求和,遺臭萬年的鍋,我們憤青可不背,非你李鴻章這糟老頭子不可。

庚子國變,憤青愛國賊們把國家禍害的幾乎要散架,洋鬼子已經坐上金鑾殿了,這屎盆子沒法收拾了,得!還是你李鴻章來吧,除了李鴻章這老頭子還真沒人能收拾,也沒人願意收拾。

那幫憤青、愛國賊管殺不管埋!禍國殃民爽一把,就一邊涼快去了。這擦屁股清理糞便的活,還得你李鴻章來干!

憤青愛國賊禍國殃民可以不用負責任,也可以不受指責,我們只要喊出愛國口號,怎麼禍害國家都可以,反正最後賠錢也是全中國人賠,挨罵也是李鴻章挨罵,我們壞事做盡做絕,又乾乾淨淨,多爽!


因為李鴻章一百多年以來一直受到不公正的指責。

李鴻章被罵成賣國賊都不止124年了,之所以被罵就是因為他簽署了很多投降協議。

中國打對外戰爭,打敗了,不得已簽了投降協議。中國人覺得很屈辱,但他們總結的不是怎麼打的敗仗,而是怎麼簽的協議。他們不肯相信自己被打敗了,反而相信自己被簽約大臣出賣了。

因為「天朝大國」絕不可能被蕞爾小邦打敗,世界上還有比中國跟先進的文明,哪根本不可能!被打敗一定是簽約大臣編出來騙人的。這樣的簽約大臣是賣國賊,必須殺死;這樣簽的約必須無條件廢除——不用通過對方,我們直接就不承認!

有個著名的大臣叫王鼎的就是這樣,堅決主張殺光主和派,廢除一切投降條約,打倒入侵者,揚我國威!後來朝廷不聽他的,他就自己上弔死了。這就是著名的「尸諫」事件。

像王鼎這樣保守派長著花崗石腦袋,怎麼樣也不承認自己的落後。這種思維就是魯迅罵的那個阿Q精神。

李鴻章就是這樣被罵了一百年的賣國賊。

重新認識李鴻章,重新評價李鴻章,是關係民族命運的大事。他本人對中國歷史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應該如何評價,這些問題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重要的是,這種鴕鳥一樣的思維必須拋棄。

被打敗就是被打敗了,落後了就是落後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先進落後也是一時的。我們落後了,就好好學習人家,追趕人家,總有一天可以超越人家,實現民族的復興。

倘若你自己騙自己,拒絕學習,那就沒有希望了。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其一,組編淮軍,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1861年,勾結外國侵略者,鎮壓蘇南太平軍。1866年,主持『剿捻』,鎮壓了捻軍。

其二,1872年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大力創辦近代軍用,民用企業,建立北洋海軍,成為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

最後,也是自1872年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後,長期主持清朝政府外交和軍事大局,對外一意求和,經他之手和各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

一百多年之後重提李鴻章,並非他有多麼偉大,只是,做為中國人,你若不想忘卻自己民族的歷史,那麼,一段長達110年的屈辱苦難的悲慘歷史(1839——1949),任誰也無法繞了過去……而中華民族陷入災難深重的痛苦深淵又始自鴉片戰爭……

從鴉片戰爭到1900年義和團運動……無論李鴻章的經歷還是其為官並不光彩的作為,對於那段中國歷史來說,都是一個始終繞不過去的坎……不管你願不願意……


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二十世紀下半葉史學界對李鴻章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大多數人認為他做為主和派代表清政府與外國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而且條約內容還如此苛刻。過去史學界多認為李鴻章是中國的大罪人,為了陞官保命,甘於屈服於外國的淫威下,他所代表簽訂的一系列條約阻礙了中國近代的進程。但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史學界對李鴻章的不同看法開始增多,李鴻章也一度成為研究的熱點。有些觀點認為李鴻章是愛國的,他並不是一個賣國賊,當時的中國無力與列強抗衡,這些條約遲早是要簽下的,李鴻章在簽約時與外國人多次進行商討,去掉了一些極為不平等的要求,他也是及力挽救過中國的。


李鴻章作為晚清政治人物,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幾乎全程參與了中國近代史上所有的重大事件,留下了自己的印記,當然有過輝煌,光彩的一面,更多的是恥辱和遺恨。

李鴻章是從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組建淮軍開啟其政治生涯的,也是雙手沾滿農民義軍鮮血的。

他這個人善於觀察與學習,到中國風氣之先的上海後,尤其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深感西方堅船炮利之先進和威力,也是睜眼看世界的人,由此,主導開創了"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工業,開創了晚清中興的偉業,成為洋務派領袖和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歷經中法戰爭,台灣侵台和佔據琉球的強大刺激,清廷開始大治水師,但因財力所限,先創設北洋。這樣,李鴻章又積極投身於創設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之中,無論是艦船購置,基地建設,還是洋員聘用,留洋人員派遣,創設學堂等等,事無巨細,他都親力親為,可以說付出了很大心血,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洋為中用,不改變落後體制的近代化探索終究會失敗的,李鴻章也自嘲自己僅是一個裱糊匠而已,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被打回了原形,尤其是《馬關條約》的鑒定,中國自此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李鴻章也被永遠背負著賣國賊的歷史罵名。

甲午戰爭作為一場國運相搏的戰爭,留給中國的不僅僅是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恥辱,更是一個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

而自始至終參與其中的李鴻章,已成為那段慘痛歷史的一個標籤,一個象徵。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甲午戰爭已遠去了124個年頭了,戰爭的硝早已散卻,但人們仍然不斷反思甲午戰爭,不是記住仇恨,而是汲取歷史的教訓,走好未來的路。

而李鴻章卻是這段歷史無法迴避,繞不開的關鍵性人物。

弄懂了李鴻章,也就弄明白了晚清迭盪起伏,多災多難的慘痛歷史。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是中國現代化的先行者


說明對李的認識評價逐漸走上客觀公正


李鴻章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十年是一個無法忽視的人物,甚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影響。清後期的一系列戰爭(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一系列合約,還有其在國內一系列舉措,包括北洋,招商局,廢科舉。他是中國傳統士大夫向現代政治人物轉變最深刻的象徵。其裱糊匠的稱呼既是對那個時代無可奈何的表述,也對現代(國內改革)執政有著很好的印證。


誰能說說秦始皇死了一千多年了,還經常提到他?


大多數人都適合蓋棺定論。而庸人或者不做實事的人,是無譽也無謗的。李鴻章的政敵,翁同和,道德文章滿天下,卻不做實事,於國於民算很平庸吧,反而這種人不會被誹謗。做事的人,肯定會受到各種攻擊,尤其做的不好時。李鴻章是用心做事的人,建立海軍,建立新陸軍,電報郵電系統,火車,漢陽兵工廠,江南造船廠,銀行等,以及和日歐強國外教渦旋。剿滅太平軍,麾下大將劉銘傳收復台灣。真正做事的就他一個人。有人說甲午戰爭是日本和李鴻章一個人的戰爭,而不是和清國的戰爭。所以梁啟超說,李鴻章,譽滿天下又謗滿天下。至今未能蓋棺定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