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確實是撿了大便宜,否則,不可能自身不足十萬兵力,可以橫掃天下。一、吳三桂投清,大大壯大了清軍的力量,二、明未,饑荒戰亂,人口大減,人口密集的中原,幾乎沒有人口了,當然也沒了壯丁,連李自成也不得不入陝西了。清軍可以不必象歷朝一樣,必經逐鹿中原,而是兵鋒可直下江南。三、清兵入關,清吳聯軍擊敗李自成後,李自成採取了反清復明的錯誤策略,使自己的隊伍分化,很快敗亡。如李獨樹一幟打天下,未必敗。復明,寒了反明饑民們的心。四、朱明朝虐漢滅漢,不得人心,民望其亡久矣。

吳三桂自以為可與清朝平分天下,十分幼稚,身敗而名裂,敗得最慘。洪承疇則看到朱明必亡大清必立,為大清獻策出力,雖背千古罵名,客觀上卻減輕了歷次改朝換代的痛苦,有功於民。史可法則愚忠於朱明朝,有救明之心,無救朝之才,雖敗,其忠可嘉。


可不是撿了個大便宜么。

先看看清軍入關前三支政治力量在幹什麼

大明朝呢行將就木、烏煙瘴氣,猶如一隻將死的駱駝苟延殘喘。帝國最高長官崇禎帝發奮圖強(發糞塗牆更合適),希望能力挽狂瀾,但實際效果如杯水車薪,積重難返,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絕望的崇禎帝弔死在了煤山,好好的一把王炸牌,愣是讓明朝統治者們打成了垃圾牌。

再說大順,李自成本來是個一般玩家,無奈明朝本身有太多BUG,李自成發現後在公眾頻道上喊出了"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這簡直說出了大量苦逼玩家的心聲啊,於是乎組建大順公會,李自成搖身一變公會盟主,和大明公會開始了城主爭奪戰,1644年,大明守城失敗,李自成攻破大明城會,大明盟主崇禎一氣之下把號給註銷了。李自成走上了人生巔峰。

最後說大清,沒合併伺服器前,大清大明分別在不同的伺服器,大清在大明隔壁伺服器,大順和大明在一個伺服器。大清呢,玩的就很爽了,剛開始還有個蒙古小朋友在玩,大清慢慢發現,這蒙古小朋友不怎麼發展也不搶資源,這簡直人畜無害呀。大清公會於是乎在一個叫努爾哈赤玩家手上瘋狂的打怪升級、瘋狂的升級裝備、瘋狂的掠奪資源,不僅組建了大清公會,而且公會裡面有好多高級賬號。

努爾哈赤知道終有一天會和大明所在的伺服器合併,但是對大明公會不是很了解,天上馬上掉下了餡餅,一個叫范文程的玩家直接把大明的號註銷了,直接在大清伺服器建了新號開始玩。,把大明公會的制度、人員、裝備、資源全部告訴了大清。另一個叫洪承疇的玩家把大明公會裡面的地圖、資源也告訴了大清。你說,這還叫大明那個伺服器的玩家怎麼玩?

1644年,系統終於要合併倆個伺服器的玩家了,大清又中了一個刮刮樂,大明所在伺服器的玩家--吳三桂主動把他的賬號給了大清,就在吳三桂和李自成團戰時,大清瞬間出現,李自成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一波帶走。大清順理成章的成了合併伺服器後新的城主。

最後再說一下史可法。李自成破城時,史可法正在勤王的路上,崇禎註銷賬號後,為了延續大明公會,史可法被迫同意擁有四鎮的福王登基稱帝,改元弘光,也就是南明政權。史可法忠於南明公會,在大清公會的威逼利誘下,始終如一。但南明公會裡面玩家良莠不齊,就在史可法準備北伐之際,又有玩家叛逃,史可法退守揚州堅決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太大,揚州城破,史可法屍骨無存。

從我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慢慢看出來,大清打天下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容易的了。發展初期,明朝顧不上,基本上任其發展;取天下時,李自成幫他把飯做好了,要吃飯的時候,大清把李自成趕走了;最後統一時,明朝一大堆漢奸幫忙,帶路的帶路,獻計的獻計。


站在滿清的立場上說,的確撈了個大便宜,人棄我取,白撿的一樣。

滿清在明朝滅亡這件事情上發揮的作用,主要就是拖垮了大明的財政。明朝實際上是窮死的,我不知道網上那些整天念著大明王朝經濟多發達進步的人怎麼想的。中央財政一年區區幾百萬兩,窮凶極惡的礦稅監派出去30年總共也只能弄回5000萬兩,還惹得天怒人怨,大明王朝哪裡像是繁榮景象?

所以明王朝的財政根本就是紙糊的,滿清輕輕一捅,就一個大窟窿。

然後就是那個腦殘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打都不用打,自己給自己一個痛快。要是讓美國人看到這個戰例得笑死,斬首行動都不用斬了!????

等到吳三桂接滿清入關,那叫一片形勢大好。李自成一幫烏合之眾,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促使明軍降清。我要是面對面讓人家投降我,他有他的驕傲,哪那麼容易搞定。現在有李自成,這都不是障礙了。畢竟是李自成打你,他還是殺你皇帝的仇人,我是來救你的,你不投降我投降誰呀?

南明史可法之流,群龍無首,各懷心事——被人斬首了嘛,可不就這樣。滿清自己都不用動手,他們自相殘殺就死了一半,剩下那一半原先投降的明軍就都給辦了。

滿清純粹坐享其成,難道不是天意嗎?


實際上,真正使得清王朝瞬息之間定鼎中原征服全國的原因,是清庭靈活多變而富有遠見的政治策略,而非軍事力量在清王朝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滿清崛起的時候,皇太極和多爾袞對漢文化有著恐怖認知程度和卓越政治駕馭能力,採取了一系列靈活多變的政策,在強大自身的過程中等到了千年難遇的機會,一舉征服華夏。在軍事上,實現軍政一體化並且以軍事掠奪為戰略目標,對於軍事策略避實擊虛,繞道長城劫掠明朝京師腹地,壯大自身而削弱對手,等待明朝內部矛盾不斷激化,自己伺機而動。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高效聚合人才的方法,樹立典型示範(孔耿尚之流),許以裂土封王,高官厚祿,打擊違逆叛將,引誘更多二心之人投效,以漢人治漢人,從漢人內部瓦解攻擊漢人。保持民族主體意識,堅持剃髮易服政策不動搖,內部政治權利爭奪鬥而不破。在滿清入關進入北京後,其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明王朝和大順政權的迅速瓦解,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處於地方自治和軍閥割據狀態。在如何鞏固好不容易『以小博大』得來的局面,迅速平定北方在多爾袞心中顯得刻不容緩。儘可能的維護前明地主紳士的財產,嚴明軍隊法度,建立穩定的社會制度,迅速的得到了漢族普通百姓,地主階級和士大夫集團的認可。在君主觀念高於民族意識,而往往以地主階級為代表的精英階級決定著當時的政治走向 。其次,對前明和大順官員,採取了一貫的接納的政策,這些歸順者大都熟悉地方民情政務,有相當的經驗和威望,並且有著廣大的人際關係,清庭很快的穩定了北方的統治。對於亂世中的士大夫文管集團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忽悠百姓的『捨身報國』,而是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切實的利益安全,尤其是在中國傳統宗族意識中,保全宗族,保全自己的小家,遠遠比保全哪一姓的王朝來的更加重要,因為在士大夫的認知中,以往幾千年的歷史輪迴中,變的只有皇帝的姓氏,而不變的是民族的文化內核和國家的政治結構。隨著明朝財政破產和農民起義軍的崩潰,各地軍閥成為主導局勢的重要力量,南明在處理這些軍閥的過程中有著堪稱致命的慣性,而清庭憑藉著慷慨的賞賜和裂土封分,『大者王,小者侯,世世矛土』,迅速的吸引了廣大軍閥和前明將領的效忠。真正的野心家能清楚的意識到慷慨的爵位和土地的封賞,在爭取軍閥的支持,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這一方面大順朝和南明堪稱豬一樣的對手,李自成對投降的明臣吝嗇官職爵位,對地主豪紳百般掠奪,南明也是如此,以大義名分迫使親附者遠離,對北方過來的官員百般排擠,以各種名義治罪。正如韓信曾經對劉邦所說,『用敵人的土地和爵位去收買天下英雄,那麼士眾就會附之如水,那麼君王就會天下無敵。』在自身最需要補充和強大的時候,把到手的力量棄之不用,即使這股力量會膈應人,這是多麼的不智,損己而強敵,這樣的棋手怎麼會贏呢?而滿清在需要的時候無情利用自己的盟友和敵人,當然在大局已定,分享勝利果實時,冷酷無情地將曾經大代價收買,曾經熱情相對的盟友踢開。

吳三桂在當時大順軍,清軍,和自己三方的角逐中處於不利地位,他是3者中最弱的,要麼投降李自成,要麼投降滿清。投降李自成的前明官員,不僅沒能得到豐厚的賞賜,有時自己的財產還要被大順軍掠奪,有的更甚至被殺,吳三桂想自己投降李自成最好的結果也沒有現在局面好,甚至投過去有可能被殺,被對方羞辱,更何況吳三桂還和李自成的大順朝有著國恨家仇。投降滿清,多爾袞一定會先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李自成打個兩敗俱傷,但滿清不可能讓他被李自成消滅的,因為他對滿清定鼎中原有著巨大的價值,不光是示範典型,更是平定天下的「刀」,而且多爾袞對吳三桂是不吝嗇賞賜的,裂土封王。吳三桂投降滿清他有著絕對的考慮,有絕對的利益。

史可法一位真正的士大夫,扶國之危難,奈何南明王朝氣數已盡,破屋萬風吹。明王朝留下的巨大慣性,讓這艘南明破船再也轉不了方向。也未遇明主,因為初期並不贊成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並不得皇帝信任,也為調節四鎮軍閥操碎了心,最後以身殉國。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 評價他支撐殘局、力矢孤忠,終蹈一死以殉。節秉清剛,心存幹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

其做法不一定是正確的,但其心足以照耀千古。

洪承疇是士大夫階級的精英,為滿清統治者提供了清晰的方針戰略,他熟知漢族地主階級和官僚紳士的需要,在滿清定鼎中原,安定江南,剿滅南明的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奈何你主子還是你主子,奴才還是奴才,用你時信任有加,權傾一時,棄你時,到死也只是個輕車都尉。朝廷幾經爭論,康熙才授以三等阿達哈哈番母(輕車都尉)世襲四世。

還有那范文程,一輩給滿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還不是被他的主子多鐸強上了老婆,枉為男兒身啊!

最後不得不說滿清中出現了雄才大略的領導者多爾袞,一流的軍事才能,一流政治手腕,帶領一群能臣猛將,在當時的情境下,是老天對中國最大的懲罰了。

中國兩次亡於異族,一為蒙元,二為滿清,不光是當時漢族人的血和火,更是對華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莫要有第三次,因為華夏再也經受不住了,尤其是在強調民族性的今天!

想想被羅馬滅掉的迦太基文明,滅亡的不止是文明,還有迦太基人這個族群呀!

失去人性,失去一些;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下圖莫不是天大的諷刺!


滿人努爾哈赤在1616年前後崛起,統一滿蒙部落,於兩年後起兵開始進攻大明,明末最後一帝崇禎於1644年自盡在煤山,標誌大明王朝結束。但嗣後,明後代在南方各省仍在抵抗時間跨約三年左右,共前後明,清交替過渡持續約三十年。其間,以洪承疇(後也降清),袁崇煥,史可法等甚至吳三桂早期均有抗清戰績,且互有勝負。無奈大明王朝腐敗成風,賦役沉重,自萬曆後期已漸露殘象,加之官逼民反先後有張獻忠,李自成農民起義,大明已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但既便如此,也還與清爭鬥三十年並非毫無作為,束手待斃。若與清末咸豐,溥儀帝至1900年的大清王朝覆滅時間相比也不相上下。


可以講,滿清真是撿了個大便宜!以區區十萬八旗兵力,幾十萬人口,入主中原,統治上億人口近三百年,老天爺真是太眷顧野豬皮了!

一六四四年,滿清面臨著一個十分好的機會,天上掉下個大餡餅,連著中了三個"大樂透"及"雙色球"。關內,峰煙四起,天下大亂,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明朝軍閥按兵不動。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煤山弔死,可謂天下大亂!亂世出英豪,滿清正秣馬厲兵,枕戈待旦,虎視中原。

恰好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主動獻關來投,滿清還遲疑半晌。此時大漢奸范文程為主子出謀獻計,竭力勸主子窺探神器,問鼎中原。此時,大漢奸吳三桂獻關,洪承疇帶路。滿清與吳三桂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合力擊潰了李自成的烏合之眾,並尾隨追擊,李闖兵敗如山倒,放棄剛得手的北京,滿清兵不血刃佔領了北京。

在一片大好形勢之下,范文程又獻計,在政治上佔取主動,厚葬祭奠明朝皇帝,招降明朝文武百官,打著″為君父"報仇的幌子,與南明聯合,消滅各路造反的起義軍,李自成小河溝里翻了船,逃到湖北九宮山,被幾個農民用鋤頭砸死。

滿清鐵蹄跨過長江後,南明統治階級享受慣了江南的風花雪月,習慣躺在女人胸脯上吟詩作曲,哪見過金戈鐵馬,紛紛出城獻城投降,跪伏在滿清腳下。此時大廈已傾,鄭成功雖繼續抵抗,終退守台灣一隅。史可法星堅守揚州,抗敵數月,但也失敗殉國。其餘明王朝地方官吏也紛紛降清,留起辮子,當了滿清的大小官員。

張獻忠勢力雖佔據四川,但殺人無數,民心喪盡,與滿清八旗一戰,被射下戰馬,身首異處。張獻忠在明朝面前似猛虎,在滿清面前是綿羊。

李自成及張獻忠殘部,在大敵當前,與殘明結成統一戰線,繼續抗清,頑強抵抗,潰守雲南等邊疆地區。此時吳三桂為虎作悵,不遺餘力,剿殺殘明等勢力,攻入雲南,親手絞殺了南明永曆帝。滿清終於實現問鼎中原,統治華夏的夢想。

當然滿清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其善於捕捉時機,巧妙利用各種矛盾,審時度勢,左右逢源,實行一套正確的政治軍事方針政策,將各種勢力各個擊破,掃平天下。更重要的是一批漢奸帶路黨,為滿清出謀獻策,甘願賣命,才使滿清撿到一個大餡餅。這批漢奸是范文程,李永芳,孔有德,洪承疇,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等等,以後滿酋乾隆編撰明史,把他們列入二臣傳,可見當漢奸,沒有好下場!


歷史的朝流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其中有天災也有人禍,有巧合,也有必然。要是沒有天災就不會有農民起義天下大亂,也就沒有清朝什麼事。如果崇禎處理得當也就沒有上吊的事。


第一,還在做明朝官的人就只剩下了史可法了。洪承疇早於吳三桂投降了滿清朝廷,吳三桂原本是在山海關防守著大明王朝的邊境線,因為洪承疇在山海關外解救錦州時,在松山戰敗被俘後,就投降了滿清朝廷。吳三桂,是在崇禎皇帝弔死在那顆歪脖樹上以後,才投降的滿清朝廷。史可法,這時在南京呢,屬於後備幹部,也可以說是養老的幹部。崇禎皇帝上弔死了以後,吳三桂賣掉了山海關。隨同滿清朝廷大舉進關了,南明小朝廷建立起來以後,史可法才當上了有名無實的南明小朝廷的兵部尚書的。後來,打破南京城的就是被崇禎皇帝宣布已死亡的洪承疇。吳三桂則是走的另外一條線路,隨同豪格等兵進雲貴川去了。


那有那好的便宜可撿,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其他各人當做什麼做什麼。


清軍入關,惡行是揚州十日(震懾南明),嘉定三屠,剃髮引發的傷亡。清軍如此惡性為什麼還能進軍中國,南明出奇的配合,惡性不比清朝差。清朝入關政策正事老百姓需要的,官本位,民免稅。這個起到80%的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