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刻錄帶您觀歷史,大家好,我是小歷!

方孝孺被誅滅十族,我認為是千古最慘之案。關於為何會被誅滅十族,一是方孝孺為了國家正統,自己的氣節捨生取義;二是因為方孝孺過於迂腐固執,面對朱棣大帝輕言放肆是沒有好結果的。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還沒有完全的掌握國家,便急於求成,著手削藩,而方孝孺便是支持者。燕王朱棣不服削藩便發動了靖難之役,起兵造反。奈何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建文帝失敗了,而朱棣經過四年的艱苦鬥爭成功的登上了皇位。

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自己正名,畢竟誰都不想自己被認為是靠篡位登上皇位的。這時候便找到了當代大儒方孝孺,欲使其為自己撰寫登基詔書,沒有想到方孝孺堅決不為自己辦事。於是朱棣便怒了說你若不為我辦事,我就誅你九族,而方孝孺也怒了說,別說九族,就是滅我十族,我也不做你的走狗。

於是歷史上最慘的株連十族便產生了,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外加朋友,共十族。共計八百多人,可以說是將跟方孝孺有關的人都給殺絕了,每一個都被千刀萬剮給方孝孺看,共殺了七天,血流成河,真是慘無人道。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便嗜殺成性,而其兒子朱棣更是尤為過之。方孝孺誓死效忠朱允炆沒有錯,但是不應該在朱棣面前輕言放肆,激怒朱棣,更是說出滅十族都不怕這樣的瘋話,這是對他人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其株連之人有的甚至跟他都沒有什麼關係,莫名其妙的被壓到刑場千刀萬剮,真是冤枉至極。

總結:小編認為方孝孺被誅滅十族之慘案,一是封建制度的殘缺,二是自己的考慮不周,只為自己一時之快,而沒有考慮後果。最終導致自己被誅滅十族。

你們如何認為呢?


很多人認為是方孝孺作為讀書人的迂腐導致被株連十族,但我認為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結合的結果,方孝孺的死是必然的,株連十族有偶然性因素。

方孝孺死的必然性在於:

1、方孝孺自幼飽讀儒家經典,曾被朱棣的軍師姚廣孝稱為「天下讀書人的種子」,在那個特定的年代,把「忠君」,「從一而終」的思想等同於讀書人的「名節」、「氣節」,把這些看的要高於自己的生命,而不能僅僅從「讀書人的迂腐」去看待,這是他的信仰,就如同革命戰爭年代被俘虜卻不肯投降的革命者一樣,都是應該被尊重的,因此他是很難改變他對朱棣篡位的不認同態度的;

2、朱棣心胸狹隘,嗜殺成性,他的性格較朱元璋有過之而無不及,對反對自己的人全部趕盡殺絕,即使方孝孺答應了朱棣,替他起草即位詔書,朱棣也一定不會放過他,因為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議定討伐,詔令、檄文皆出於方孝孺的手筆 ,另外,方孝孺多次參與了討伐朱棣戰爭的謀劃,因此,以朱棣的性格,在適當時機,一定會找機會除之而後快,這從殺了方孝孺以後,把他的書全部列為禁書,全面推翻建文帝的政策,修改所有關於建文帝的記載文字也可以作為佐證。

株連十族的偶然性在於:

朱棣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被對方毫不留情的拒絕,結果兩人話趕話,都被逼入了死角,朱棣既然答應了姚廣孝的要求,當時肯定是沒準備殺方孝孺的,但方孝孺抱著必死之心,卻也絲毫沒替無辜的族人想一想,給他們的生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導致十族多達800多人被冤殺,令人唏噓,與其說是朱棣殺了他們不如說是朱棣與方孝孺共同殺死了他們。

本可以一人死,奈何連累他人!


不廢話,不貼圖,一段話說清楚來龍去脈:

簡單來說就是方孝孺嘴賤,又或者是所謂顯示一下讀書人的硬骨頭,人家朱棣要他寫詔書,他不寫,朱棣恐嚇他你不要命了?老方說我不怕,朱棣說你不怕我滅你九族?老方說滅我十族我也不會寫的。然後朱棣當真了,就滅了差不多千人左右。朱棣說這黑鑊他不背,姚廣孝說不能殺老方,但是老方不怕死,殺他十族都不怕,不能怪他。


方效儒迂腐透頂,不識大勢,不知進退。削藩的風險有晁錯先例,他不會不知,自古疏不間親,都是朱家天下,外人何足道。燕王令其草擬即位詔書,為了一己令名口出不遜搭上了全族性命,可見封建制度的嚴酷和統治者的殘忍,令人髮指。

燕王世子明仁宗即位後為之平反,令人唏噓落淚,不愧明君。


踩到想名正言順當皇帝的人的尾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