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大眾」指代面對某一問題時持有大多數人的意見的一群人

對於個人而言,在某一結果出來前是否可以判斷自己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褒義)」還是單純的沒有想通?我們的價值觀本身就來自於大眾的感染,我們的判斷也無不需要參考大眾的標準.那我們是否無法脫離大眾來判斷大眾?那是否只能依靠一部分群眾的標準去判斷另一部分群眾?此時又該怎麼判斷那一部分群眾掌握了真理?如果真理沒有統一標準,那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質疑?面對對自己的看法持有絕對自信的人,或者我們自己對自己持有絕對自信,該怎麼判斷正誤?

究竟是「固執」還是「堅持」,「沒有主見」還是「靈活變通」,質疑究竟是來自於善意提醒還是惡意抬杠甚至誤導(即對方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在結果出來前個體是否真的無法判斷?

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因為看到知乎上也有兩個群體互相鄙視而且永遠無法說服對方的現象.


題主的問題很多很雜,但是仔細判斷一下發現核心點有三。一、真理是否存在客觀評判標準;二、真理和觀點持有者數量有什麼關係;三、辯論是獲取真理的途徑嗎?或者,什麼樣的辯論才能有效獲取真理。

這應該是認知論的經典問題。題主翻翻文獻應該能找到很完備的論述。很抱歉我不學這個專業,所以提供不了全面的文獻參考。

簡單說說吧第一個問題吧。假設真理可知,那麼真理一定是知識。分情況討論。第一類真理是邏輯意義上的真理,即給定前提條件下,通過對錯表(true-false table)得到的正確的論斷。這種真理的評判標準是邏輯規則。但是問題出在前提條件上。我們無法判斷假設的前提是真理。所以通常邏輯真理只能指論證的過程。其實很多價值和道德的判斷屬於這種真理。

第二類真理是科學意義上的近似真理,指通過觀察和實驗得到的對自然界現象的準確描述。近似真理的評判標準是理論能否完美解釋現實。顧名思義,近似真理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真理。因為歸納法的缺陷,只要人類沒有窮盡對自然宇宙的觀察,隨時有可能冒出新的證據推翻現有的理論。

以上的二分法不大嚴謹,希望同好多多交流。我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獲取知識的不同途徑。題主可以發現這兩類真理都沒有完美客觀的評判方法。確立第一類真理需要假設前提條件;確立第二類真理則不能觀測到不符合理論的現象。所以尋找絕對意義上的真理是艱難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答案是真理與觀點持有人數沒有因果關係。假如多數者持有的觀點就是真理,那麼真理就可以隨人數的改變而改變。這顯然和真理的定義相矛盾。換句話說,多數觀點可能是真理也可能不是真理。

至於第三個問題,我只能先回答什麼樣的辯法無助於辨明真理,從而逆推出有助於辨明真理的方法。以下方法很難辨明真理:一、為了爭辯而爭辯,以獲勝為目的辯論。因為辯論獲勝的唯一目的是證明對方的論斷不是真理,而不是以真理為目的的討論。辯論者預設了否定立場,所以基本不可能得到真理。二、如果辯論者誤解了論斷者的意思,這種誤解中發生的辯論也基本不可能得到真理。三、如果論斷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明顯高於辯論者,則辯論基本無法產生真理。

第一種情況俗稱杠精,雞蛋裡挑骨頭,無視就好。對於第二三種情況,一個很好的判斷方法是請對方用自己的話複述你的觀點。錯得離譜的也請直接無視。只有知識水平接近的雙方,遵循一定的辯論禮節,取得前提條件的共識,並且嚴肅認真地辯論,才能向真理邁進。

回到題主最根本的問題,個體如何判別群體觀點的對錯。根據第二個問題的解答,個體觀點和群體觀點都是片面意見,在原則上平等。要判斷真偽,就要看雙方假設的前提和邏輯推論過程。這是個大學問。因此,個體可以判斷群體觀點的真偽,就像個體能嘗試判斷任何觀點的真偽一樣。

作者水平有限。本答案不嚴謹而且用語枯燥。所以讀到這裡的讀者,容我感謝一句。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啟發。也歡迎同儕在評論區積極補充。

抬杠這種事情也是夠了,其實大眾的觀點也是個人或者小眾觀點的組成部分吧,反過來也一樣,都是相互依託發生出來的,任何一方把另一方當成建議而不是對立,那麼正誤的問題也就無從談起了。所以我覺得所謂正誤實際上體現的是一個社會對不同聲音的包容性,包容性低的自然會掙個你死我活不定個正統不罷休,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正邪之分。


這是個好問題啊。

與大眾的觀點相對的是小眾的觀點或者是個人的觀點,但是我們的這些觀點從何而來呢?從我們所接觸的人和事以及我們所獲得的信息所構建起來的觀點觀念,因此,每個人都是被大眾所影響的,我們得出的觀點與結論或許都大同小異,總會有相合之處。

大多數的觀點都是大眾觀點,或許當你認為有些是個人觀點的時候,只是在你所處的圈子裡這個觀點很少見,但是在他人的圈子裡或許這就是他們的大眾觀點呢?


Q:your question

A:My personal answer

Q:對於個人而言,在某一結果出來前是否可以判斷自己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褒義)」還是單純的沒有想通?

A: 由於你提到了結果,因此假設你問的是關於某一公共話題的「客觀真相」。人對於真相的判斷,基於我們收集證據的完整度,證據越接近完整的真相,那麼你的判斷就越「真」,但事實是由於我們永遠無法真正得到完全的真相,我們只能接近真相。

例如我們常看到的「反轉新聞」現象,每個人掌握的證據不足,因此其判斷更多是基於個人經驗作出的推斷而不是收集證據作出的歸納,此時任何人都無法說自己是完全正確的,只是我們必須作出自己的可能性判斷,但一旦出現新的重要證據後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敢改變自己立場。

因此不要輕易相信任何「意見領袖」的判斷,要看他的證據,證據被接納,才可以暫時相信。其中判斷證據真假以及推論能力就是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需要訓練。

Q我們的價值觀本身就來自於大眾的感染,我們的判斷也無不需要參考大眾的標準.那我們是否無法脫離大眾來判斷大眾?

A:結論正確,但是推論不太好,首先辨析「大眾」的概念,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假設這裡的大眾意為「大眾社會」(mss society)。這一概念來自現代社會學,大意解釋為「分布零散的弱關係的大量社會個體」。在這一概念下,我們也是大眾的一部分,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大眾中的一種價值觀,我們當然不能脫離大眾來判斷大眾,原因是我們沒有必要去判斷大眾,因為」他人「不是」正確「,回到你的推論過程,我認為價值觀生成不能簡單概括為來自大眾感染,一個有智慧的人的判斷也不會被任何來自他人的標準所左右。

Q那是否只能依靠一部分群眾的標準去判斷另一部分群眾?此時又該怎麼判斷那一部分群眾掌握了真理?

A:意同上,沒有人掌握絕對真理,我們都是要強打起意志用理性思考的脆弱的人,不管是大學教授,政治家還是你我。

Q如果真理沒有統一標準,那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質疑?

A:用上世紀胡適在普渡大學哲學系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回答您:「拿證據來」,面對任何質疑,請他拿證據來,否則不用理會。

Q面對對自己的看法持有絕對自信的人,或者我們自己對自己持有絕對自信,該怎麼判斷正誤?

A:同第一題

Q究竟是「固執」還是「堅持」,「沒有主見」還是「靈活變通」,質疑究竟是來自於善意提醒還是惡意抬杠甚至誤導(即對方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在結果出來前個體是否真的無法判斷?

A:涉及到了「說理能力「的問題,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是需要「公共說理」能力的,這種能力是基於「邏輯思維」發展出的語言模式,公共說理能力是一種正式的辯論語言能力,使用它能幫助我們面對公共話題,檢查自己的立場並判斷對方的觀點真假。

Q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是因為看到知乎上也有兩個群體互相鄙視而且永遠無法說服對方的現象.

A 即使在事實性問題上都沒有人能完全了解事情全貌,更何況「事實性「弱的問題,諸如"審美""價值""感情",在這類問題上我們要劃定範圍,不要追求唯一的答案,人與人在乎的事情不同,我們要檢驗的是他是不是真的在乎,是不是為自己的在乎提供了合理解釋,最怕的是沒立場或懶於論證立場的人,最後送您一句羅素老爺子名言: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這得看你是什麼態度了,讓別人以為你是真切的告知,還是惡劣的抬杠了


1.真理從來不因為信奉的人數多少而成為真理,或因此而被證偽。

2.當且僅當其符合事實時,真理為真理。其次,真理是有其適用範圍的。因此真理(理論)的典型特徵之一是可用嚴密的話語體系證實(證偽)。

3.真理是否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好像大眾都是愚昧的。我認為其為真的前提,恰恰是人類得認知範圍不斷擴大,大眾智力和認知水平不斷發展。

4.人類的認知能否超越人類社群及其背景。這應該是認識論範疇,不是哲學專業,不展開,以免誤人子弟。


只有主觀對問題的不一致性 沒有對問題確切的正確與否的絕對性所以可以不贊同別人的觀點但是要尊重別人觀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