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個別戰例加以擴大化的污衊之詞。流傳的可能是莫斯科戰役期間,朱可夫要求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堅持進攻,羅科索夫斯基反駁說部隊缺少炮彈,提供不了強大的炮火掩護,部隊會傷亡嚴重。但也不至於說蘇軍彈盡糧絕,一天才幾發炮彈。蘇軍彈盡糧絕,而朱可夫要求進攻的話,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蘇軍被圍,如第33集團軍等部隊的突圍,這就要求要不惜一切代價了。

另一個有明確記載的是柏林戰役開始前,希特勒要求第9集團軍進攻蘇軍屈斯特林登陸場,古德里安和布塞說德軍一天才幾發炮彈,不足以實施進攻。


防禦的情況下主動出擊,是主動防禦的一種手段,如果被動的防禦,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只有不斷進行反突擊,迫使敵人在全力進攻的時候重新部署防禦,才能有效的遏制敵人的攻勢。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守城的部隊的任務很明確,既不能把城市丟掉,也不能讓敵人攻不動後撤,所以只有不斷的在防禦中轉入反突擊,牽制敵人,拼耗敵人。


因為蘇軍已無後路可退了,後面就是莫斯科。朱可夫作為蘇軍名將,在戰略戰術方面的調整舉世無雙。


不知道題主說的是蘇德交戰期間的哪一場戰役,彈盡糧絕,但是每天只有幾枚炮彈,這是定量供應吧?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新四軍每人也就幾發子彈,打陣地戰是消耗不起的,在伏擊日軍時會,開戰不到幾分鐘就會主動進攻,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


因為最後的死都一樣,只是選擇了不同的方法而已,沒準還能博得一線生機,沒成想成功了!


戰略思想,被動的防守不如主動的出擊!


只有讓對手沒有喘氣的機會,才能贏得戰爭的主動權,才會有相拼的機會


主動出擊,就是去搏命,看誰更狠,目標只有一個,給莫斯科保衛戰,爭取時間!


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是必須執行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