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二百四十四):爲他人作嫁衣裳。

在北洋軍閥中,張勳是最忠於清廷的一個,畢竟在前清曾任江蘇巡撫兼署南洋大巨等顯職,又曾受到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的“恩寵”,隨着老頭子逝世,現在手中又掌握着兩萬多人的“定武軍”,並在徐、兗一帶經營多年,因此張勳“素以忠勇自命,隱然有復闢之志”。爲此,張勳一直在張羅,最好的形式莫過於開會,四次徐州會議,張勳的夙願,逐步付諸實施。但是前兩次會議,當時執掌中樞的皖系軍閥掌門人段祺瑞沒有表態,所以其麾下的頭號策士“小扇子”徐樹錚都沒有參加,民國六年一月九日,張勳、倪嗣沖又借各省督軍代表紛紛赴南京給“長江三督”之首、北洋元老馮國璋祝壽的機會,在徐州召開了第三次徐州會議。

但是,張勳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北方各省“北洋團體”的意見達成一致,進一步鞏固自己“督軍團”的盟主地位,爲自己的小算盤作準備。所以這次會議上,張勳對自己的主張還是加以隱忍,沒有明確提出。初次參加徐州會議的徐樹錚,見這些武夫其實頭腦比較簡單,想加以利用,好做段祺瑞的後盾,因此和段祺瑞的另一親信、皖系軍閥骨幹靳雲鵬,實際上把持了此次會議,會上風向是拉攏督軍團參與對黎、段之爭。徐樹錚之所以願意和張勳搭上線,是因爲兩人屬於殊途同歸的目的,一個是想維護皖系軍閥利益,一個想逆流而動,迎回遜清,而目標障礙就是黎元洪。

其後,督軍團呈文被黎元洪拒絕,張勳立即密函邀請督軍團成員到徐州開會,想趁機撕下面具,不料卻一頭撞進徐樹錚設下的圈套。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北洋軍閥“督軍團”的督軍及代表二十餘人於當晚,聯袂坐火車赴徐州找張勳商議對策,徐樹錚也隨後趕到。次日,第四次徐州會議如張勳所願。徐樹錚由於急於驅黎,他知道張勳蓄意已久,於是一方面極力唆使張的幕僚萬繩栻,在張左右吹風,一方面自己親自設圈套引誘張勳,隨着“閣臣之首”段祺瑞被黎元洪免職的消息傳來,會場內外督軍們頓時義憤填膺,要求張勳和他們一致行動。張勳在軍師萬繩栻“業已成熟”的慫恿下躍躍欲試。

最終,張勳對徐樹錚的建議表示同意,但有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待佈置就緒,請宣統登位”。面對張勳明確逆流主張,徐樹錚所求不過是順水推舟,將計就計,設圈套讓張勳鑽。於是由倪嗣沖、張懷芝、趙倜、李厚基等揭出表示贊同張勳,徐樹錚也對張勳明確表示:“芝老只求達到目的,一切手段在所不計。”但是直到段祺瑞馬廠誓師,擊潰張勳的辮子軍,恍然如夢的“辮帥”,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徐樹錚衝直撞的棋子,一個微不足道的配角兒,所以張勳曾爲自己辯護說:“況在徐州會議之時,徐樹錚固曾代表段氏列席贊成。”一切不過是自欺欺人被人欺的老橋段。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北洋述聞》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