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說他是個悲劇人物,網友說他是喬布斯的中國接班人,他研發的微信,改變了近10億人的生活方式。他把一文不名的QQ郵箱送上了全國第一的寶座,他一手締造的Foxmail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他就是張小龍,是微信之父,也是騰訊副總裁!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孤獨中走出孤獨

張小龍是傳說中最文藝的產品經理,被網友稱爲“喬布斯的中國接班人”。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微信,讓這位產品經理成爲神一般的存在。這位“神一般”的人物,學生時代也是很牛的,他是個天賦很高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玩耍,只要稍加用心,就會取得出類拔萃的成績。

據說,學生時代的張小龍也並沒有把心思全都用在學業上,“玩”在他的求學生涯中,也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他的大學同學回憶,張小龍喜歡下圍棋,玩籃球、檯球、網球、保齡球、電腦遊戲等,而且無論玩什麼,他都能玩出高度和深度,成爲那個圈子裏的高手之一。他和別人下圍棋,總能把對方殺得落花流水;因爲籃球打得好,週末總有人找他打球;和張小龍一起去打檯球的人,往往只能抱着杆子在一旁坐冷板凳,等待他出現失誤,才能輪得着玩……

以上體現出了他的高智商,而他的文藝和孤獨從深夜釣龍蝦以及他的好友和菜頭的描述中則清晰可見。據說,當年上大學時,張小龍的宿舍外面有一個大水塘,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喜歡和同學們一起到池塘釣蝦。他當時垂釣的心態無人能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熬夜釣蝦,不會僅僅是爲了喫蝦,更多的是爲了享受靜靜等待、靜靜潛伏、尋找時機、一擊必殺的垂釣過程。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孤獨中走出孤獨

其實,能擺脫掉的孤獨,稱不上真正的孤獨,那或許只是一種空虛和寂寞。張小龍後來也許意識到了,孤獨感既然揮之不去,那就不如與它握手言和,孤獨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狀態,真正的孤獨是高貴的。他說“產品經理永遠都應該是文藝青年,而非理性青年。”“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不孤獨的人,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這麼多年了,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他的這些話:內向的人心思更細膩更敏銳,容易設身處地理解他人,也容易洞察到別人的內心世界。一個人在孤獨的狀態下,更善於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並獨闢蹊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孤獨者都是思考者,當一個人深陷孤獨的囹圄,他的思想卻是自由而不受羈絆的,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也許張小龍最終接納了孤獨,並且在孤獨中讓自己得到了昇華。他的好友和菜頭說:“張小龍是一個生性孤獨的人,煙癮很大,是廣州深夜裏最大的Kent消費者”。他只有兩個嗜好——每週一次網球和每天深夜音樂,其餘時間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埋頭寫代碼。

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孤獨成全了張小龍,最終讓他發出了熠熠生輝的光芒。最終,讓他從孤獨中走出了孤獨。

微信之父張小龍:從孤獨中走出孤獨

在《微信之父張小龍:我的產品思維與衆不同》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和深深感受到他的孤獨、他的文藝、他的技術功底,還能看到他的產品觀以及對待產品的態度,感受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另外,書中還精選了近千條張小龍的飯否日誌,不僅記錄了他研發微信時那些不爲人知的心路歷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張小龍。

張小龍,他是微信的靈魂人物,在這樣造神運動的背後,他也是一個鮮活的、孤單的、認真的普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