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爲世界自閉症日,以提高人們對於自閉症和自閉症患者的關注。2019年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日,今年的主題是:消除誤區,倡導全納

自閉症患兒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

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

他們不盲,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

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

今天,讓我們一起騰出點時間

來了解他們的世界

自閉症無法迴避

自閉症是世界上患者人數增長最快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約有6700萬患者。全球每160名兒童中,可能就有一名是自閉症兒童。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約有200萬自閉症兒童,自閉症羣體超過1000萬人次,且每年仍呈爆發性增長。其中,九成以上沒有得到有效的康復訓練

聯合國將4月2日定爲"世界自閉症日"(WorldAutism Day),以提高人們對其的關注。

如何早期發現自閉症

一項國內的研究表明,93%的自閉症兒童家長在孩子3歲前就發現了某些症狀,35%的家長在孩子2歲前就有所察覺,但從察覺症狀到前往醫院確診之間,平均存在25.7個月的延遲期

由於嬰幼兒時期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大,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早期及時給予合適的干預,可以提高特殊幼兒的適應能力和認知能力,所以對於新晉爸媽來說,最重要的是早期瞭解相關知識,發現疑點後儘快帶孩子到醫院確診並開始治療干預。

自閉症患兒早期有哪些表現?

社交障礙

兒童自閉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他們不同程度地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體表現隨年齡和疾病嚴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與同齡兒童的交往障礙最爲突出。

交流障礙

兒童自閉症患兒在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礙。其中以言語交流障礙最爲突出,通常是患兒就診的最主要原因。

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爲方式

兒童自閉症患兒傾向於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規的方式應付日常生活。對非生命物體的特殊依戀,有着刻板重複的怪異行爲。

其他表現

除以上核心症狀外,兒童自閉症患兒還常存在自笑、情緒不穩定、衝動攻擊、自傷等行爲。認知發展多不平衡,音樂、文字記憶、計算能力相對較好甚至超常。

以上症狀和伴隨疾病使患兒病情複雜,增加了確診的難度,並需要更多的治療和干預。

自閉症的診斷不是依據生化指標及儀器的檢查,而是根據兒童行爲表現來判斷。正是因爲自閉症目前沒有辦法通過儀器的數據直接確診,無法像其他疾病一樣,通過一些影像學的東西或者一些實驗室的檢查來確診,因此診斷也非常慎重。

自閉症患者的治療與康復

目前世界各國的醫學專家對自閉症展開了深入的研究。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干預方法就有數百種,可分爲專項干預和綜合干預。專項干預包括視覺提示、早期密集行爲干預和關鍵反應訓練,如眼光接觸訓練、動作模仿訓練、共同關注訓練等。綜合干預包括人際關係發展干預、結構化訓練、兒童早期學校、音樂療法等等。由於每個自閉症兒童的情況不同,治療也不同,一般會採用綜合干預的方法。

不歧視,就是我們的溫柔

患兒及家屬,一方面必須每日克服身心障礙,另一方面還得應對社會的消極態度、需求得不到充分響應等問題,有時則不得不應對公然的歧視。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不歧視,就是我們能給予的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對患兒及家屬的鼓勵。此外,我們能做的還有:

加深對自閉症的認識,多些體諒和支持,避免因誤解而錯怪。

如果有能力,關注一些公益項目,扶持那些亟需救助的家庭,提供機會幫他們融入社會。

不把他們當做憐憫的對象,以平等的愛去關愛他們。

願你我都可以

把這個世界的愛與溫暖

傳遞到他們的小小星球

(綜合臨沂精神衛生公衆號、央視財經等)

主編:唐嘉藝

編輯:曾 帆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