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岁月:新兵下连一路颠簸,抵达沙漠边缘的排点

3月底的南疆巴楚县,路边的柳枝泛绿,杨树吐絮,大渠里传来哗哗的流水声。此时,农民们开始在两边的棉花地和果园里忙碌起来,我的脑海里就突然冒出了那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俗语,这就是我到新疆迎来的第一个春天。

直到现在,我已记不清从永安坝到52团团部究竟有多少公里的路,两眼只顾好奇地欣赏两边的风景。三个月来,很少走出新兵营,感觉好像被关进好几年的牢笼,猛然见到了外面新鲜的世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切都觉得是那么美好。

沿着永安坝到团部的柏油路,拖拉机“突突突”地把我们拉进六中队的中队部院子里,中队干部又把我们30多名新兵分到四个排点,也就是看押劳改犯的执勤点。接着排里的老兵班长就让我们9名新兵拿上行李,坐上一辆小四轮,然后就听着震耳欲聋的声音缓慢地驶出了团部。

军旅岁月:新兵下连一路颠簸,抵达沙漠边缘的排点

记得9名新兵,我和朱迎春、申洪升、庞永杰是同乡,郭志军、陈佩建是阿克苏的兵,李会平等其他三人是北疆沙湾和托里县的兵,可惜另外两名战友记不清名字了,因为只在排点呆了八个多月,我就被调到轮训队进行新兵班长培训,参加训练没多久,突然接到从乌鲁木齐市指挥所发到支队的调令,我被调到了兵指二支队九中队(执行看守石油公司的任务)。

出团部向东南,眼前的路面就变成了像搓衣板路,当时颠得根本没法坐在屁股下面的行李上,我们都蹲在拥挤的车厢里,两手紧紧地抓住车厢板,不然就颠得人跳起来。等搓衣板路消失,小四轮向右拐翻过水渠上的一座小桥,就驶上了一条笔直的土路,而右边就是52团的八连,实际上就是一个村,不过好像只是两排土房子,连队的职工以种植棉花为主,每年的收入都很低。

大概走了四五公里,我们就到了排点。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大院子,估计占地十多亩,左边是一排砖混的营房和器械训练场;右边是两间食堂,食堂后面是菜窖,挨着菜窖是一个不大的养殖圈,靠围墙就是排里的旱厕。院子里干干净净,所有设施一目了然。

我们从小四轮跳下来,各自拿着自己的行李,整齐地站成一排,等待排长给我们分班。六中队总共有四个排,每个排有三个班。而我们排点就是四排。当宣布完各班三名新兵的名字,我们就各自被班长和老兵领到自己的班里,并按照班长指定的木板床,每人飞快地打开揹包,把褥子、床单铺好,再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军旅岁月:新兵下连一路颠簸,抵达沙漠边缘的排点

这时,班长和老兵边说话,边在旁边看着我们,其实是观察我们新兵的言行,初步掌握谁勤快谁懒惰等基本情况。

从团部到排点,早已过了午饭时间,排长安排炊事班赶紧给我们做饭,不大一会儿,炊事员宋班长就喊:“饭做好啦,新战友赶紧过来吃饭!”我们就在班长的命令下,赶紧到食堂门口集合,唱完一首军歌后,就按顺序进食堂吃饭。

三年的光阴,我们就要在这里度过,望望周围远处的戈壁沙漠,心里有点凄凉的感觉。同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工作和表现,争取立功受奖,或者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才无愧于三年的军旅生涯。

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面对着班长和老兵,还有营房后面那一座高高的监狱,我们又将迎来什么样的部队基层生活呢?

军旅岁月:新兵下连一路颠簸,抵达沙漠边缘的排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