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歲月:新兵下連一路顛簸,抵達沙漠邊緣的排點

3月底的南疆巴楚縣,路邊的柳枝泛綠,楊樹吐絮,大渠裏傳來嘩嘩的流水聲。此時,農民們開始在兩邊的棉花地和果園裏忙碌起來,我的腦海裏就突然冒出了那句“一年之計在於春”的俗語,這就是我到新疆迎來的第一個春天。

直到現在,我已記不清從永安壩到52團團部究竟有多少公里的路,兩眼只顧好奇地欣賞兩邊的風景。三個月來,很少走出新兵營,感覺好像被關進好幾年的牢籠,猛然見到了外面新鮮的世界。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一切都覺得是那麼美好。

沿着永安壩到團部的柏油路,拖拉機“突突突”地把我們拉進六中隊的中隊部院子裏,中隊幹部又把我們30多名新兵分到四個排點,也就是看押勞改犯的執勤點。接着排裏的老兵班長就讓我們9名新兵拿上行李,坐上一輛小四輪,然後就聽着震耳欲聾的聲音緩慢地駛出了團部。

軍旅歲月:新兵下連一路顛簸,抵達沙漠邊緣的排點

記得9名新兵,我和朱迎春、申洪昇、龐永傑是同鄉,郭志軍、陳佩建是阿克蘇的兵,李會平等其他三人是北疆沙灣和托裏縣的兵,可惜另外兩名戰友記不清名字了,因爲只在排點呆了八個多月,我就被調到輪訓隊進行新兵班長培訓,參加訓練沒多久,突然接到從烏魯木齊市指揮所發到支隊的調令,我被調到了兵指二支隊九中隊(執行看守石油公司的任務)。

出團部向東南,眼前的路面就變成了像搓衣板路,當時顛得根本沒法坐在屁股下面的行李上,我們都蹲在擁擠的車廂裏,兩手緊緊地抓住車廂板,不然就顛得人跳起來。等搓衣板路消失,小四輪向右拐翻過水渠上的一座小橋,就駛上了一條筆直的土路,而右邊就是52團的八連,實際上就是一個村,不過好像只是兩排土房子,連隊的職工以種植棉花爲主,每年的收入都很低。

大概走了四五公里,我們就到了排點。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大院子,估計佔地十多畝,左邊是一排磚混的營房和器械訓練場;右邊是兩間食堂,食堂後面是菜窖,挨着菜窖是一個不大的養殖圈,靠圍牆就是排裏的旱廁。院子裏乾乾淨淨,所有設施一目瞭然。

我們從小四輪跳下來,各自拿着自己的行李,整齊地站成一排,等待排長給我們分班。六中隊總共有四個排,每個排有三個班。而我們排點就是四排。當宣佈完各班三名新兵的名字,我們就各自被班長和老兵領到自己的班裏,並按照班長指定的木板牀,每人飛快地打開揹包,把褥子、牀單鋪好,再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軍旅歲月:新兵下連一路顛簸,抵達沙漠邊緣的排點

這時,班長和老兵邊說話,邊在旁邊看着我們,其實是觀察我們新兵的言行,初步掌握誰勤快誰懶惰等基本情況。

從團部到排點,早已過了午飯時間,排長安排炊事班趕緊給我們做飯,不大一會兒,炊事員宋班長就喊:“飯做好啦,新戰友趕緊過來吃飯!”我們就在班長的命令下,趕緊到食堂門口集合,唱完一首軍歌后,就按順序進食堂吃飯。

三年的光陰,我們就要在這裏度過,望望周圍遠處的戈壁沙漠,心裏有點淒涼的感覺。同時暗暗下定決心,一定好好工作和表現,爭取立功受獎,或者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樣才無愧於三年的軍旅生涯。

新的環境,新的羣體,面對着班長和老兵,還有營房後面那一座高高的監獄,我們又將迎來什麼樣的部隊基層生活呢?

軍旅歲月:新兵下連一路顛簸,抵達沙漠邊緣的排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