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封筆之作!


首先,對聯的事是假的。

金庸剛封筆的時候並沒有這個說法,而是一款叫「金庸群俠傳」的遊戲在00年代風靡大陸以後出現的。

我寫第一部小說時,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再寫第二部;寫第二部時,也完全沒有想到第三部小說會用什麼題材,更加不知道會用什麼書名。所以這副對聯當然說不上工整,「飛雪」不能對「笑書」,「連天」不能對「神俠」,「白」與「碧」都是仄聲。但如出一個上聯征對,用字完全自由,總會選幾個比較有意思而合規律的字。

這是金庸在新版《金庸作品集(朗聲新修版)》書中序章里說的,當時很多媒體也報導了。

所以為了對對聯只出15本書本身這個說法徹頭徹尾是謠傳。

其次,「武俠寫到物極必反的作品,再寫也跳不出這些框,沒有辦法再創新高了」類似這樣的話也不是金庸說的。而是他的知交好友倪匡說的。

倪匡先生本身就是小說屆的大牛一枚,《衛斯理》和《原振俠》就是他所寫。天龍八部靈鷲宮那一部分很多都是他代寫的。

為什麼我不贊同「武俠寫到物極必反的作品,再寫也跳不出這些框,沒有辦法再創新高了」?

因為金庸自48歲封筆開始一直在修訂自己的15本書。如果金庸真的才思枯竭在走下坡路了,那他怎麼會去改「巔峰」時期的著作呢?像6某某某一樣吃老本不就行了嗎?

在改寫,就證明金庸對自己的文筆和思路仍然很自信。

那麼為什麼金庸要封筆呢?

那麼諸位看過國產007嗎?

凌凌漆是一名出色的特工,是民族英雄。但這並不妨礙他完成了國家任務後,再次化身一名風度翩翩的豬肉佬。

同理:

金庸是一名出色的小說家,是武俠小說屆的掌門人。但這並不妨礙他寫完鹿鼎記後,看到《明報》銷量上去了,於是再次把工作重心移回《明報》,做他的報社主編工作。

凌凌漆賣豬肉的時候,抽空當了幾個月特工就成為了民族英雄。

金庸辦報紙的時候,抽空寫了點小說提高報紙銷售就成了武俠小說屆的掌門人。

你以為了不起的東西,遺憾的東西,人家並不是很看重。

人與人的天賦差距,真比不得。


謝邀

金庸鹿鼎記封筆之後不寫了,推測有三個原因。其一,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部《越女劍》所構建的武俠體系已經健全。從《越女劍》的先秦開始,到「射鵰三部曲」的唐宋,經《笑傲江湖》的明朝,再到《鹿鼎記》的清,中國幾千年歷史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均已有了體現,已經不需要再多拓展。

因為如此,便牽引出第二個原因:金庸希望自己的建立的武俠體系更加健全完善,這個願望顯然是要比多寫小說更迫切。金庸已經是中國武俠之冠,再多一部小說不會讓他更強大(相反反而有敗筆的風險,以及讀者審美傾向改變帶來的風險),而對過去的小說進行修訂,則會延續他的傳奇,這就跟王重陽得到《九陰真經》之後將其毀掉一個道理。雖然金庸的修改(比如黑化王語嫣等)等不被每個讀者所接受,但金庸對其武俠體系有著自己的追求。

最後一個原因:武俠文學能不能躋身於文學,尚在未定之天。金庸小說,流行是足夠流行了,但是不是能雋永,我們這一代人是不知道的,金庸自己也不知道。金庸不缺流量了,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不計其數,這樣的作者對時間往往有著更強的野心。金庸為什麼那麼費心修訂老文?或許在未來,金庸會是與能與大仲馬同一級別的作家,但應該不是現在。

《鹿鼎記》是金庸武俠寫到物極必反的作品,再寫也跳不出這些框,沒有辦法再創新高了。

金庸能在當紅時期,對自己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也有魄力封筆不寫,還是很讓人佩服的。當然,他本來就不靠寫小說吃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