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方女王

前段時間,一直在娛樂圈裏“低調生存”的文章,因一次“讓座事件”,而被網友罵上熱搜。

在一次飛行旅途中,文章將自己的頭等艙讓給了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大爺,自己則在經濟艙蜷縮了一路。他的善舉,被網友偷拍記錄並上傳到網上。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評論區引來的並非交口稱讚,而是謾罵與嘲諷。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仍然只記得他出軌的污點,卻拒絕接受他的改過自新。

然而在羣嘲之中,有一條熱評被頂到了首頁: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馬伊琍做到了。”

當年出軌事件發生後,面對外界輿論的洶涌澎湃,馬伊琍給出了13個字:

“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差點被噴成了篩子。有人說她軟弱,有人鄙視她對出軌的縱容。但人們不知道,那顆包容心的背後,藏着一雙怎樣的化骨綿掌。

寬容並不是因爲害怕失去,而是因爲懂得。

隱忍並不是一種懦弱,而是一種慈悲。

復仇有一百種方式,其中最高貴的一種,莫過於寬容。

電影《胭脂扣》裏有句臺詞:做女人真難,盡了力也不知道爲什麼依然過不好。

謝杏芳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她是羽毛球健將林丹的妻子。兩人苦苦相戀九年,終於修成正果,被稱爲最浪漫的羽壇“神鵰俠侶”。

結婚之後,謝杏芳甘願做林丹背後的女人,在家中相夫教子。

可惜好景不長,2016年11月17日,林丹被爆出軌十八線嫩模,輿論譁然。

妻子謝杏芳最終選擇了原諒。愛與不愛,得與不得,終究不能並道而馳。

可衆多旁觀者卻依舊喋喋不休,在謝杏芳的微博下,點贊最多的評論,是網友問的一個問題:

“我想問一下男人出軌,女人原諒了真的可以釋懷,心像以前一樣嗎?”

面對紛紛議論,她表示婚姻有太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都會出現問題,這件事對林丹來說或許是一種成長。

希望這段婚姻能夠朝着更好的方向走,這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之分。

寬容丈夫後的謝杏芳,不再甘心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女人,她開始沉澱自己。

一年之後,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母嬰品牌公司杜芬,作爲一名公司CEO,前不久還被評爲“新銳體育企業家”。

如今她本身所帶的光芒已遠遠蓋過丈夫林丹,從一個家庭主婦到今天的霸道總裁,這想必是最有力量的復仇。

正如蘇菲·瑪索所說的那樣:“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女人可以衰老,但一定要優雅到死,不能讓婚姻將女人消磨得失去光澤。”

那件事情過去許久,謝杏芳發了一條微博,這樣寫道:

“又是一天陽光明媚的早晨,心情舒暢。感覺冬天很快就要過去,迎來春天。有人喜歡寒冷,有人喜歡陽光燦爛,不管你喜歡與否,都要接受和適應它,人生也不過如此。”

字裏行間,滿是淡定與從容之意,沒有抱怨,只有坦然。

出軌的確不值得被原諒,然而生活有許多種方式,每個人一生中所要完成的意義是不盡相同的,路人又何必拘泥於此。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相遇,才子與才女的惺惺相惜,註定是一場美麗的悲劇。

1943年,胡蘭成在一本雜誌上讀到張愛玲的小說,那冷靜又涼薄的文字深深將他吸引。

他從武漢直奔上海,上門拜訪張愛玲,也拉開了這段感情糾葛的序幕。

兩人徹夜長談文學、藝術、詩歌。向來不食煙火的她,被胡蘭成捲入了滾滾紅塵中,那顆塵封許久的心漸漸融化,爲他低到了塵埃裏,不顧世俗流言,愛得無法自拔。

在熱戀了兩個月後,張愛玲在散文《愛》中寫了那段有名的話: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

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

噢,你也在這裏嗎?”

毋庸置疑,她堅信胡蘭成就是她一直在等的那個人。

胡蘭成給了張愛玲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最終也給了她致命的傷害。

胡蘭成有才無德,漢奸且不說,在感情上也是風流成性,始亂終棄。

與張愛玲私定終身沒多久,就暴露了風流本性,在武漢跟一個小護士戀愛了。

低到塵埃裏的張愛玲,在百般折磨中選擇原諒了愛人。

亂世之中,她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裏來來去去亦可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久後,胡蘭成在逃避抓捕南下後,與一姓範的寡婦結爲夫妻。

胡蘭成風煙殘雪般,落滿張愛玲的一生,蒼涼了她此生的愛情。

遇人不淑,一次次的背叛,讓張愛玲如夢初醒:我不是他第一個女人,也不會是他最後一個女人,硃砂痣終究會變成蚊子血。

絕望之中,張愛玲選擇離開,去往美國。真正的寬容是理性於容忍的,少了那一份盲目與強迫感。

胡蘭成漂洋過海寄去書信,想要挽回這段感情。

張愛玲只回了一句:

“因爲愛過,所以慈悲;因爲懂得,所以寬容”。

隨信寄去的,還有30萬元分手費,是她寫電影劇本得來的稿酬。張愛玲用最後的關懷結束這段“低到塵埃裏”的亂世悲情。

這份悲憫與寬容,何嘗不是對胡蘭成最大的諷刺。

心理學上講,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可以給人以力量,但是如果你選擇讓仇恨的種子在內心生根發芽,便只能吞噬掉僅有的快樂。

寬容他人,方可釋放自己,最終得到自由。

林肯小時候家境困難,他十二歲那年不得不終止學業,去做了一個伐木工人。

後來的林肯在競選總統前夕,於參議院演說時,遭到一個參議員的羞辱:“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

整個會場霎時陷入一片沉默。

他轉過頭來,不緊不慢地對那個傲慢的議員說:

“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爲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我的父親學會了做鞋子的技術。”

緊接着,他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又不合腳需要修繕,我儘可能幫忙。但是我可以自豪的說,我父親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說到這裏,他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都化作了掌聲。

許多人爲之不解:“你爲什麼試圖讓他們變成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纔對。”

他解釋道:“我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爲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

後來,林肯成爲連任兩屆的美國總統。

今天,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紀念館的牆壁上刻着的是這樣一段話:

“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堅持正義,因爲上帝使我們懂得正義;讓我們繼續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包紮我們國家的傷口。”

上善若水,虛懷若谷,君子當如是。寬容不是軟弱,它是力量與堅韌。

正如古人云:“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寬恕了他人,也是成全自己。

世事紛繁複雜,正因爲寬容如水,使一切經過過濾變得純淨,真相也日趨鮮明。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另一顆心寬容。

寬容並不是姑息罪惡和軟弱,而是一種堅強和勇敢。如若久久沉浸於怨恨,亦同樣是束縛了自己。

美國著名作家亨德里克在《寬容》一書中寫道:“從最廣博的意義上講,寬容這個詞從來就是一個奢侈品,購買它的人只會是智力非常發達的人。

這些人是擺脫了不夠開明的狹隘偏見的人,他們看到整個人類具有的廣闊多彩的前景。”

生活如海,寬容作舟,泛舟於海,方知海之寬闊。

人生苦短,當寬容與偏狹向你涌來,願你選擇前者。

大浪淘盡,歲月浮沉,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偏狹失去的卻是未來。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最 人 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