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波音公司737Max飛機就造成了兩起超過百人的重大空難,雖然美國和波音公司一直死鴨子嘴硬,拒絕承認錯誤,但是40多個國家宣佈停飛之後,他們不得不低下頭來研究問題了。

  造成737Max如此慘痛事故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在去年印尼獅航的事故中已經顯露了出來:

  對航空公司監管極差

  包括去年印尼獅航的墜機事件,美國政府對波音及其它美國航空公司監管一直都很放鬆。美國交通部前監察長瑪麗 夏沃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承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波音公司在過去一直都沒有遵循事故處理的相關程序,波音公司也從不向監管部門分享有關飛機計算系統的信息,而FAA也從來不去過問。這種驕縱讓波音公司出現問題之後從來就沒有真正地考慮過如何處理事故和出現的問題,黑匣子基本就成了紀念事故的擺設,對飛機安全的改良毫無價值。

  安裝的機動特性增強系統成737Max死穴

  很早以前波音公司就發現自己的飛機有一個毛病,那就是飛機在飛行時仰角大,飛機總是擡着腦袋飛,如果飛機總是保持這個狀態的話就很容易失速,這個毛病在737Max身上體現的尤爲明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波音給飛機安裝了一個叫做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的東西,而這個系統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通過飛行電腦控制強行把飛機頭往下壓,保持飛機水平運行。

  MCAS系統是由飛行員手動開啓的,同時如果飛行員操控飛機進行拉昇操作的時候,MCAS應該是自動關閉的。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飛機飛行電腦及各項傳感器都工作正常的情況下,如果電腦判定飛機仰角過高,會自動超越飛行員的手動權限,強行壓低飛機。而當飛機一頭往下扎並且失速的時候,即便你找來人類最強壯的大力士,也拉不起飛機的拉桿,一場災難便會不可避免地發生。

  事故反思:越智能的東西反而越危險

  除了指責人類自身的原因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一些“智能”系統所帶來的問題。人們寄希望於智能系統的便利來擺脫人類自身疏忽和缺陷導致的事故,但是想要讓機器變得更加智能,其結構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結果就是一旦某個硬件或者是程序出現一個微小的問題,那麼整個系統就會變得不可控且容易發生致命的危險。

  這種危險在於除了利益之外,製造者們對自己的產品過於自信,“我製造它還不瞭解它?”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他們很難發現問題,出現問題之後也很難查明原因並且做出針對性的補救措施。而人類好歹也研究自己上千年了,人類犯錯導致事故的原因大同小異,反而容易亡羊補牢。

  就我個人而言對未來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並不看好,人類很容易陷入盲目的樂觀與自信,像無人汽車這種東西如果發生類似MCAS系統的問題後果以及不堪設想,如果再讓一個與人類一樣自負的出錯的人工智能來掌控這些,對人類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