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監獄寫成的自傳《我的奮鬥》慕尼黑篇中,提到了自己的祖國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滅亡的原因:

奧匈帝國失去日耳曼性

奧地利帝國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衣鉢,長期以來是德意志民族的主導和實際統治者。但是在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崛起之後吸收了大量的德意志人口,奧地利變成了一個德意志民族掌權但是確實少數民族的國家。統治者哈布斯堡王室一直沒有意識到德意志人口過少對國家的影響,這導致其領域內的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的民族意識開始逐漸覺醒,對帝國施加了離心力。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帝國司令部不得不發佈幾十種語言的動員令,因爲各民族之間不學習德語堅持自己本民族習慣和語言,這樣的部隊打仗其結果可想而知。

希特勒自述到了慕尼黑之後趕到特別親切,因爲大家都是德意志人都說德語,而在維也納形形色色的各族人種說着不同的語言,連溝通都是個問題。這也點明瞭一個多民族國家必須有一個主體民族,否則這個國家必然像奧匈帝國一樣分崩離析。

漫無目的的締結同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俄國與奧匈帝國曾經組成了三國同盟,但是這個同盟是極其脆弱的,根源德國與俄國之間互相防備,而奧匈帝國與俄國有直接的爭端。德國與俄國結盟的目的只是爲了換取和平的時間與空間,爲了下一次大戰做積極的準備,而奧匈帝國則沒有什麼目的性,只是寄希望於德國拖住俄國的腳步讓自己苟延殘喘。

在寶貴的同盟時期裏,奧匈帝國在政治上毫無建樹,尤其是在對待意大利獨立的問題上居然還想和以前一樣以武力施壓解決,在迫使意大利與自己結盟之後便心滿意足的以爲意大利還會聽命於奧地利皇帝。結果一戰一開始,意大利就加入了協約國,奧匈帝國很快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加上自己戰鬥力太差很快就滅亡了。

相關文章